东汉末年,当时的颍川士族集团赫赫有名,从颍川诞生了许多的名士都成为了曹操手下著名谋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颍川郡,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对此,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辖12县:许县(今许昌市)、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等。颍川郡,在古代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长期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因此也是人才辈出之地。
在汉末三国时期,颍川“四大名士”指的是出自该地区的四位谋士。彼时,这四位谋士都被曹操收入麾下,你都知道吗?
一、赵俨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初,俨与同郡辛毗、陈群、杜袭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
因此,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赵俨和辛毗、陈群、杜袭并称为颍川四大名士。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赵俨二十七岁,带着老弱家小投奔曹操,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赵俨为朗陵县(今河南确山南)的县令。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讨荆州,派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为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后又担任丞相主簿,调任扶风太守。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赵俨官居侍中。不久,曹丕任命他为驸马都尉,兼任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公元226年(黄初七年),曹丕驾崩后,曹叡即位,晋封赵俨为都乡侯,食邑六百户。公元243年(正始四年),赵俨因年老多病请求返回京师。于是被征召为骠骑将军,升任司空。对于司空这一官职,位列曹魏三公之一。从这一角度来看,赵俨在曹魏已经是位极人臣了,比如司马懿曾经担任的太尉,也是三公之一。公元245年(正始六年),赵俨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穆侯,其子赵亭继承爵位。
二、辛毗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初平年间,袁绍起兵反董卓,辛毗(pí)与哥哥辛评,一起投靠袁绍。建安八年(203年),袁谭被袁尚打败,困守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走投无路之际,采纳谋士的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世仇曹操请降。曹操久闻阳翟名士辛毗之名,就乘机将辛毗留在自己帐下。自此开始,辛毗成为曹操麾下的谋士。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率残部逃往乌桓,河北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对于曹操来说,器重辛毗的才干,上表朝廷,拜辛毗为议郎,兼任侍中。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太子曹丕继位为魏王。魏王侍中、汉丞相长史辛毗联络群臣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曹丕早有此意,不久就威逼汉献帝退位。曹丕建立曹魏,辛毗也因此被赐爵为关内侯,任侍中之职。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还没有册立太子的时候,辛毗支持曹操册立长子为太子。而这,意味着在曹丕和曹植之间,辛毗是坚定支持前者的。所以,曹丕登基称帝之后,辛毗的仕途更是平步青云了。
魏明帝即位,辛毗晋封颍乡侯,担任卫尉卿。曹魏青龙三年,辛毗病逝上,谥号为肃,配享魏文帝庙庭。
三、陈群
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谋士、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令《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在东汉末年,陈群出身名门望族颍川陈氏,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陈群和刘备之间的交集,是比较短暂的。曹操入主徐州时,陈群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自此之后,陈群就被曹操纳入麾下了。曹操封魏公时,陈群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后,陈群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从官职上来看,陈群相当于魏国的宰相了。
魏文帝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和司马懿、曹真、曹休一起成为托孤大臣。曹叡即位,陈群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陈群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陈群配享曹操庙庭。
四、杜袭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官吏,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刘协建都许昌。杜袭逃回故乡,曹操任命他为西鄂县的县令。自此之后,杜袭为曹操效力,立下了不少功劳。
建安六年(201年),荆州牧刘表派步骑一万人攻西鄂县,杜袭于是召集所有担负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和他们订立誓约。虽然杜袭偏向于一位谋士,不过,在这场以少对多的战役中,杜袭却身先士卒,亲自拿着弓箭和石块,带领他们合力拼杀。后来,杜袭又获荀彧推荐,被任为丞相军祭酒。建安二十年(215年),杜袭改领丞相长史,随同曹操征伐盘踞汉中的张鲁。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魏王,赐杜袭爵关内侯。同年,曹丕代汉称帝,又任命杜袭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后又先后任督军粮执法和入朝任尚书。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平阳乡侯。次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大将军曹真领兵抵抗,并迁杜袭为大将军军师。因此,对于曹真这位大将军,也需要杜袭这位谋士的辅佐,所以让他担任军师这一官职。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由司马懿接替,杜袭亦转任其军师。后来因为年龄较大的缘故,杜袭称病回朝。不久之后,杜袭去世,曹操朝廷追赠少府,谥号定侯。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龙脉”是帝王气运的象征,是王朝兴衰的隐秘注脚。从秦始皇凿断金陵龙脉,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泄东南王气,历代帝王对“龙脉”的干预,往往与权力焦...
秦始皇陵 2025-09-09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权力、理念与人性交织的困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密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走向——本应继承大统的公子扶苏被伪诏赐死,昏庸的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扶持下登基,秦朝由此加速走向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05 秦始皇对白起的评价:历史语境下的复杂回响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阿房女是冬儿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辨析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叙事中,阿房女与冬儿常被提及为秦始皇情感世界中的关键人物。然而,通过梳理正史记载、考古发现与文学创作,可以明确:阿房女与冬儿并非同一人,她...
秦始皇陵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