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要花750万两银子悬赏一个海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说起海盗这一角色我们不会陌生,德普大叔塑造的《加勒比海盗》更是许多90后的回忆,不过在印象中海盗一般都是在美洲一带,在国土构造基本都是内陆的中国听的最多的是土匪,海盗这一名号倒是罕见不少。
不过在我们国家明朝时期还真就有这么一位海盗头目,扰乱海上秩序数十年,明成祖朱棣都曾震怒开除重金悬赏他的人头,他就是明朝的海盗王陈祖义。
白手起家
陈祖义一家本是广东潮州人,元末明初战乱不断,陈祖义一家为维持生活,世代靠海打渔为生。连年的战乱让陈祖义从小就没有接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后来举家前往南洋后更是与当地的流氓混混打成一片,在南洋为非作歹。
别看陈祖义打渔、干正经事的水平平平常常,组织领导能力还挺出众。一开始只是网罗身边的几个兄弟打劫过往的游客商贩,敲诈勒索点生活费。
后来随着自己的名气、手下的随从越来越多,敲诈勒索的钱财也越来越多,对满足不了他胃口的人还会痛下杀手。

就这样,在连续吞并拉拢了周围其他几个海盗势力团伙后,陈祖义成为当时南洋一带势力最强的海盗头目,最鼎盛时期整个团队有几十艘战船、上万的海盗军队,更是搭配了火炮、硬弩等武器装备。
在陈祖义的强大势力下,周边许多临近的国家和来往的船只商贩都遭到了迫害,据不完全统计,被陈祖义攻陷的临近城镇又有50多座,截得的真金白银更是超过了千万两。
虽坏事做绝,但是陈祖义这个人对待下属和身边的兄弟却是没得说,不仅经常把截得的黄金珠宝毫无保留全部分发,更是奖罚分明,论功行赏。
讲义气懂规矩的陈祖义被手下的弟兄们奉若神明,别说不会出卖他,背地里很少有人说陈祖义的坏话。
扩充势力
不过陈祖义这些猖獗的行为很快就传到了明朝皇帝的耳朵里,朱元璋时期,重八皇帝为剿灭海盗,维护周边来往商船和周边海域的秩序,悬赏五十万两白银要陈祖义的首级。
当时的陈祖义实力还不甚强劲,在明朝水师的围剿下,陈祖义东躲西藏、丑态百出。
暂避风头的他带着剩下的千余海盗投奔到了一个叫渤林邦的小国家。当地的国王见陈祖义手下兵强马壮,便好吃好喝款待,表示愿意让陈祖义当这里的将军,单纯的国王哪知道陈祖义肚子里那点鬼点子。
找到避难所的陈祖义迅速在当地笼络自己的势力,时机成熟后刺杀国王,夺取政权后自立为王。
当了皇帝的陈祖义并没有就此收手,他深知以自己一己之力很难与强盛的明朝分庭抗礼,为养精蓄锐避免正面冲突,陈祖义每年分时间给明朝上供。
尤其是在明成祖朱棣继位后,陈祖义为表忠心也派使者送来了大批的金银珠宝,只不过这些金银珠宝不是他的,而是截取的。
原来每次陈祖义给大明朝上供进献的时候总是派一条空船,在沿途的海域或是落脚的陆地上大肆抢劫。
路上抢到什么就进献什么,相当于是借别人之手行进献之礼,不管是商贩客船,还是外国使臣都惨遭毒手。事情传达朱棣的耳朵后大为震怒,面对陈祖义的流氓野蛮行径,朱棣更是悬赏750万两捉拿,可见对他的恨之入骨。
当了皇帝的朱棣为笼络人心对自己的亲信和随从人员论功行赏,在他手下一直有一个勤勤恳恳的随从叫马和,因战绩卓著,朱棣便提拔马和做了宫中的太监,侍从自己身旁,并赐姓郑,改叫郑和。
后续几年朱棣为扩充经济实力,畅通贸易销路,决定与西洋通商。
出使西洋代表着一国的形象和态度,思忖后的明成祖决定派郑和代表大明王朝出使,并召见他让他做好出使西洋的准备,而明成祖的这一决定也让陈祖义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领命后的郑和开始做起了前期准备工作,聘请能人巧匠打造船只,挑选随行的翻译、医生、工匠等人,临行前更是带上了当时我们国家当时盛产的茶叶、瓷器、丝绸等产品,这也就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郑和下西洋事件。
1405年郑和拜别朱棣,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洋之旅,当船队从南洋返程来到了陈祖义所在的苏门答腊岛时,郑和决心与陈祖义进行谈判招降。
而岛上的陈祖义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对于他来说根本不在乎明朝地示好拉拢,反而觉得归顺明朝还受约束,何不自由自在的做这里做逍遥皇帝。在他看来,郑和一个太监能有多大本事,这次一定要把他船上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
假情假意的陈祖义邀请郑和等人上岸休息就餐。酒过三巡之后,郑和述说了此行的目的,而陈祖义一脸真诚,满心欢喜地答应归降,暗地里却想着诈降后突然袭击打郑和一个措手不及。
当天晚间陈祖义便召集手下兵马,意欲趁夜色降临,明朝水军警惕性下降之时偷袭。
可陈祖义哪料想郑和及他的部下早做了准备,此时以逸待劳的郑和正埋下深坑等虎跳,撒下香饵钓金鳌。陈祖义偷鸡不成蚀把米,急忙下令调转船头回岛,可此时哪里还来得及。
经此一战大明水师缴获炸毁海盗船17艘,击杀俘虏海盗5000余人,将以陈祖义为首的这个数十年间为非作歹、横行霸道的海盗势力团伙彻底铲除。
被俘后的陈祖义贼心不改,祈求郑和愿用所有的财产换自己一条生命,并保证以后绝不做伤天害理之事。
当时面对机会他没有把握,现在想悔改为时已晚,郑和押解一众犯人回国向朱棣复命,听到陈祖义被缉拿归案时,朱棣拍手称快,厚赏郑和的同时将陈祖义斩首示众。
就这样,为非作歹了大半辈子的陈祖义落得个尸首分家的惨烈下场。
陈祖义的悲惨下场也给还在逍遥法外的其他海盗鸣响了警钟,经此一战后,明朝水师的威名更是响彻海外,不仅彰显了明朝的大国风范,更维护了海域安全,保护数十年间沿海人民生产生活不受侵犯,受到周边各国的称赞效仿。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9 靖难风云中的藩王抉择:站队、观望与政治博弈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这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不仅改写了明朝历史,更将二十余位藩王推向了权力博弈的漩涡。在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对决...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9 永乐大帝的雄图:朱棣登基后的改革与扩张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位,改元“永乐”。这位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帝王,并未沉溺于权力巩固,而是以惊人的魄力开启了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4 永乐后宫血案:朱棣屠杀三千宫女的真相与权力逻辑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爆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后宫惨案。据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因宠妃权贤妃暴毙,牵连出所谓“谋逆”阴谋,竟下令将近三千名宫女凌迟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铁血丹心镇南疆:明初靖难功臣顾成的传奇人生在明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顾成以独特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跨越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的传奇人物。他既是朱元璋帐前“以勇选为亲兵”的猛将,又是朱棣靖难之役...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深层用意:宗法、权谋与未来的交织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问题上做出关键抉择:将肥胖臃肿、不善骑射的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而非更符合其尚武气质的次子朱高煦。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宗...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靖难烽烟中的生死迷局:建文帝逃亡路线与历史真相的考古解密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靖难烽烟后的权力阴影:建文帝生死谜局中的政治博弈与历史真相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夺位者的历史分野:李世民与朱棣口碑差异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均以非正常手段登上帝位,但二者在后世评价中却呈现显著差异:李世民被奉为“千古一帝”,朱棣则长期背负“篡位者”的争议标签。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