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曹丕和曹睿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文帝曹丕与魏明帝曹睿作为父子,两人相比谁的能力更强一些?曹丕远胜曹睿吗?
魏文帝曹丕,华夏历史长河中的三国时期开创者。魏明帝曹睿,三国时期魏国政权的第二位继承者。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曹丕与曹睿除却父子身份外,其实更像是一种创业者与继承者的关系。历史上关于曹丕与曹睿的能力之分一直是议论不清,有人说曹丕远胜曹睿,有人说曹睿远胜曹丕。
那么,这两类观点中哪一类更适合事实呢?
在笔者个人看来,我们现代的历史爱好者,如果要对某个历史观点下结论,那么就必然得考虑得全面一些。因为我们是后来者,所以看得要比经历者更多,更细致。
因而,对于魏文帝曹丕与魏明帝曹睿谁的能力更强些这个问题,笔者个人的观点是曹丕略胜于曹睿(笔者会通过打分的形式来证明这个观点),原因有如下四点:
其一,治国理政方面,曹丕95分,曹睿93分
曹丕作为曹魏政权的开创者,他所面临的时局复杂情况是要远远高于曹睿所面临的。别的不说,起码内部有东汉势力的支持者,外部有蜀汉东吴政权的敌对者,对于他的仇恨是要远高于后继之君的曹睿。毕竟当时所有的势力都是在名义上臣服于东汉王朝的汉献帝刘协,而非他这个曹魏政权的魏明帝曹丕。
曹丕的治国理政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严禁宦官干政,这点主要是吸取了东汉由盛转衰的关键元素;
第二个是防止皇族干政,这点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理由为当时还处于乱世,只有皇帝拥有绝对权力,才能保证政策上的令行禁止;
第三个是九品中正制,这点相比前两点可以说是曹丕最大的作为,理由是九品中正制为汉朝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过渡项,而且就当时而言,绝对是最有效也最快捷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
此外,曹丕因为和曹操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再加上本人也确实受过很多苦难,所以他在政治上成熟稳重,生活上节俭淳朴。可以说,曹丕基本上对之前已经实施了很久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也没有因为个人喜好而任命或使用一些只会溜须怕马的佞臣,所以他本人在国政处理上还是很厉害的。
反观曹睿,作为拥有明字谥号的一代帝王,他很非常聪明,而且在政治上也拥有很高的觉悟。但是,相比他的父亲曹丕而言,他个人实在是有些独断专行,嚣张跋扈。比如曹睿在继位后不到一年,便直接将曹丕安排给他的四位辅政大臣全部抛开,并且对外声称,魏国所有的政令都必须出自他一人之口!
除此之外,曹睿本人也完全没有遗传曹操与曹丕的节俭性格,他在位期间不但主张奢侈之风,而且更是浪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来修建毫无必要的亭台楼阁。
甚至于,根据史料《三国志》记载,有一次诸葛亮北伐失败,曹睿本可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他却强行要求前线的将士来替他押运并保护建造亭台楼阁的石料和木料,从而坐视诸葛亮在兵败之后,安然无恙地退回汉中。
其二,军事及用人方面,曹丕89分,曹睿88分
魏文帝曹丕在位共6年,一共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惋惜的是,三次皆以失败告终。诚然,曹丕在位期间,魏国可以丝毫不在乎这种失败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可以完全无视这种失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军事行动在古代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虽然这些失败的军事行动没有对魏国造成太大影响,但毫无疑问,它绝对是损耗了魏国的很多民力。
魏明帝曹睿在位共13年,从来没有主动发起过对蜀汉或东吴的军事行动。但是,他在位期间一共受到过,以东吴和蜀汉为首共计11次以上的军事入侵,且曹睿全部都取得了胜利。
单从这军事来看,曹睿确实是要略高于曹丕,但小标题既然提到了军事及用人两方面,所以我们还得往后再看一看。
曹丕在位期间的人事任用,主要还是以当年曹操留下的官员为基本骨干,如满宠,程昱等。但除此之外,曹丕还大量启用了很多,当年并不被曹操所特别看重的宗室及其他官员,如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这四位也是留给曹睿的辅政大臣)等。
前文提到,曹丕在位期间推行了九品中正制,而这九品中正制除了能为国家选拔人才外,也能为皇帝本人选拔人才,比如大名鼎鼎的邓艾和钟会就是九品中正制所选拔出来的典型人物。
曹睿相比曹丕而言,他更多的是讲究一个物尽其用,比如他了解司马懿虽然很危险,但依然多次让他领兵在外并制衡宗室大臣。又比如他了解李胜,何晏等人虽然可以被引为亲信,但却依然不肯重用他们,原因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能力。
很多人都说曹睿不会用人,例如他后期所任用的司马懿与曹爽。但这里笔者想说一句,站在曹睿的角度,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原因是曹魏当年的宗室凋零许久,唯一可用的也就只有曹爽一人而已。而且司马懿虽然危险,但年龄已经太大了,所以就算他有想法也是很难实现(我们看历史是开了上帝视角,而曹睿并没有)。
最后,关于“魏文帝曹丕与魏明帝曹睿相比,谁的能力更强些,原因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笔者个人的答案是曹丕的能力略强于曹睿。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是曹丕在治国理政方面以缓步稳妥优于曹睿的独断专行,其二是曹丕在军事及用人方面,以功过均等优于曹睿的过大于功(主要是没选对辅政大臣)。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四库全书》等。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洛阳城飘着细雪,魏王曹丕的府邸张灯结彩,朝臣们正为即将到来的禅让大典忙碌。而在城郊一座简陋的灵堂内,一位身着素服的官员却跪在...
曹丕 2025-08-22 东汉后期:在权力倾轧与民生困局中走向崩塌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汉献帝禅让曹丕,共历195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后期,这个曾经以“光武中兴”为荣的王朝,却深陷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泥潭。外戚与宦官...
刘秀 曹丕 2025-08-21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曹彰与曹丕:宗室兄弟的权力博弈与命运交织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中,曹魏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同样充满戏剧性。作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嫡次子,曹彰与长兄曹丕的关系始终笼罩在“储位之争”的阴影下。然而,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6 三曹:汉魏风骨的文学丰碑在汉末魏初的动荡岁月中,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共同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辰之一。后世将这三位曹氏父子合称为“三曹”,这一称谓不仅...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5 曹丕:从权谋之巅到壮志未酬的终章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曹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复杂多面的性格,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承继父业,终结汉朝四百余年统治,建立曹魏政权,成...
曹丕 2025-07-30 曹节与曹丕:同为曹操血脉,却非同母所生——一场被历史迷雾遮蔽的家族真相东汉末年,权臣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姿态掌控朝局,其家族内部的关系网络亦如政治棋局般错综复杂。其中,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与魏文帝曹丕的兄妹关系,常因史料记载...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4 建安七子为何没有三曹:文学集团的分野与历史定位的逻辑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群体命名的创作高峰,其核心由“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构成。然而,这一...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3 曹丕的情感天平:伏寿与甄宓的爱恨迷局在三国纷争的权力漩涡中,曹丕的情感世界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他究竟更倾心于汉献帝的皇后伏寿,还是自己的发妻甄宓?通过梳理正史记载与文学演绎的边界,我们可以发现...
曹丕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7-15 东乡公主:被湮没在政治联姻中的魏晋红颜在三国群雄的刀光剑影中,曹魏宗室女性的命运如同飘零的落花,即便贵为公主也难逃政治博弈的漩涡。魏文帝曹丕之女东乡公主,其人生轨迹在史籍中仅存只言片语,却折射出汉末...
曹丕 2025-07-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