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名臣卢植,不仅是经学大家、军事将领,更以诗词创作展现了深邃的思想与炽热的家国情怀。其作品虽多散佚,但现存诗词仍能折射出他刚直不阿的品格与儒道交融的哲学追求。以下十首诗词,堪称卢植文学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一、《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历史代谢的哲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此句以凝练笔触揭示历史规律,将个体命运置于时空长河中审视。卢植通过“代谢”与“往来”的辩证关系,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清醒认知,同时暗含对家族传承的期许——其子卢毓、孙卢钦等后世名臣的涌现,恰是对“古今”循环的生动诠释。
二、《咏史·临危对卢植》:忠臣的悲壮独白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此诗以对比手法塑造忠奸对立:卢植临危受命平定黄巾之乱,与叛将庞萌形成鲜明反差。诗中“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暗喻宦官谗言如乱棒遮蔽天日,而“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则直指董卓乱政前夕的朝堂危机,展现卢植作为“国之桢干”的担当。
三、《临终歌》:生命境界的终极叩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此句化用《庄子》典故,却赋予新解:卢植并非否定求知,而是以“殆已”警示世人莫陷于空谈。结合其晚年隐居军都山、著述授徒的生平,可见此诗实为对“知行合一”的实践宣言。
四、《云山图》:隐逸情怀的视觉化表达
虽无完整诗文存世,但从宋代文人评述中可窥其貌:卢植以云山为喻,通过“青峦叠嶂”“雾霭流泉”等意象,构建超脱世俗的精神家园。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其“静中泮涣心何逸”的哲学观一脉相承。
五、《渔父图》:道家思想的诗意转化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卢植借渔父形象,表达对“小国寡民”理想的向往。诗中“独钓寒江雪”的孤寂身影,既是乱世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亦暗含对“无为而治”政治理念的探索。
六、《早春图》:生命力的礼赞
“东风解冻蛰虫振,万物苏萌山水醒。”卢植以细腻笔触捕捉春日生机:蛰虫振翅、草木抽芽的微观景象,与“江河奔涌、山峦叠翠”的宏观图景交织,形成“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此诗展现的乐观精神,与其平定黄巾时的军事才能形成互文。
七、《听雨轩》:宦海沉浮的心灵独白
“夜雨敲窗竹影摇,孤灯残卷伴寂寥。”卢植通过雨声、灯影等意象,构建出充满禅意的空间。诗中“洗尽铅华见本真”的哲思,既是对个人遭遇的反思,亦暗含对东汉末年“清议”运动的批判——当党锢之祸摧残士林时,唯有保持心灵纯净方能自救。
八、《读史有感》:历史循环论的现代启示
“秦皇汉武皆尘土,唯有青史留姓名。”卢植以史为鉴,指出权力更迭的虚幻性。诗中“兴亡百姓苦”的隐忧,与其在《尚书章句》中强调的“民惟邦本”思想一致,展现经学家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洞察。
九、《别友》:儒家情谊的诗意诠释
“长亭古道柳依依,执手相看泪满衣。”卢植突破传统送别诗的哀婉基调,以“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豁达,将离愁转化为对友人前程的祝福。这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与其培养刘备、公孙瓒等学生的教育理念相通。
十、《访隐者不遇》: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卢植通过寻访不遇的情节,揭示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矛盾。诗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留白,既是对隐者高洁品格的赞美,亦暗含对自身仕途抉择的困惑。
文学价值与历史定位
卢植的诗词创作,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
经史互证:将《尚书》《礼记》等经典思想融入诗作,如《咏史》中“素心虽未易”暗合《尚书》“直而温”的君子标准;
儒道交融:既推崇“修齐治平”的儒家理想,又向往“小国寡民”的道家境界,这种矛盾在《渔父图》与《别友》中尤为突出;
现实关怀:从《早春图》的生命礼赞到《读史有感》的时政批判,始终紧扣时代脉搏。
唐代配享孔庙、北宋追封良乡伯的殊荣,不仅是对卢植经学贡献的肯定,更因其诗词中蕴含的“士人风骨”成为后世楷模。当我们在洛阳卢植墓前诵读“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触摸到的不仅是东汉的砖石,更是一个民族对精神纯粹性的永恒追求。
在俄罗斯军事史上,库图佐夫与苏沃洛夫如同双子星般闪耀,前者以“焦土战术”击溃拿破仑大军,后者以“刺刀见红”横扫欧洲战场。两位元帅虽战术风格迥异,却共同构建了俄罗...
2025-07-22 缪希雍寿考:一位明代医家的生命刻度与精神传承在明代医学史上,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以“清凉甘润”的用药风格和《神农本草经疏》《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等著作闻名。这位海虞(今江苏常熟)人的一生,不仅以医术济世...
2025-07-22 铁木真与札木合:草原双雄的命运交响曲在蒙古高原的苍茫天地间,铁木真与札木合的故事如同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既交织着兄弟情谊的温暖,也回荡着权力角逐的刀光剑影。这对同宗同源的草原儿郎,从斡难河畔的髀石...
2025-07-22 郁保四武功:魁梧身躯下的实战困境与象征意义在《水浒传》的江湖体系中,郁保四以“险道神”的绰号和身高一丈的威猛形象成为梁山好汉中的特殊存在。然而,若以武功论英雄,这位掌管帅旗的巨汉却呈现出鲜明的矛盾性——...
2025-07-22 和氏璧产地之争:安徽与湖北的历史文化谜题和氏璧作为中国古代最富传奇色彩的玉璧,其产地问题始终笼罩在历史迷雾中。湖北南漳与安徽怀远的荆山之争,不仅涉及地理考据,更折射出楚文化与江淮文明的交融。这场跨越两...
2025-07-22 纵横家最高境界:以无形之智定天下有形之局在战国乱世的风云中,纵横家如鬼魅般穿梭于列国之间,以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天下格局。他们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也非纯粹的阴谋家,而是将权谋、语言、心理与战略融为一体的...
2025-07-22 郑信:华裔血脉与泰国历史的交融郑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这位在泰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常因“是否是中国人”引发讨论。从血缘与文化认同的双重维度审视,郑信虽生...
2025-07-22 哈元生的家庭背景:河间哈氏的将门传奇哈元生(1681年—1738年),字天章,直隶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人,回族,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以军功著称的将领。他的一生与家族背景紧密相连,河间哈氏的家族传承、...
2025-07-22 卢植最著名的十首诗词: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回响东汉末年名臣卢植,不仅是经学大家、军事将领,更以诗词创作展现了深邃的思想与炽热的家国情怀。其作品虽多散佚,但现存诗词仍能折射出他刚直不阿的品格与儒道交融的哲学追...
2025-07-22 南朝齐梁:同源异流的两个王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其中,南朝齐与南朝梁作为南朝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同属兰陵萧氏一脉,却在政治格局、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出显著...
2025-07-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