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 (825—912)即“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创建者(907—912)。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早年参加黄巢起义军,为大齐政权同州防御使。后叛变投唐,赐名全忠,任唐宣武节度使,与李克用等共同镇压起义军。因功进封梁王,成为藩镇割据势力,与李克用等连年混战,争占地盘,控制唐朝廷,杀昭宗,立李柷(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废柷自立为帝,改名晃,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吏称后梁。后被子友珪所杀。
石敬瑭 (892—942)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创建者(936—942),沙陀部人。原为后唐河东节度使,镇太原。清泰三年(936年)以割幽云十六州、纳岁贡,认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等为条件,向契丹借兵灭后唐,受封大晋皇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立晋朝,史称后晋。
刘知远 (895—948)即“后汉高祖”。五代汉王朝创建者(947—948)。沙陀部人。原为后晋河东节度使。开运四年(947年)契丹攻入开封后,他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沿用后晋年号,争取后晋旧臣,且下诏诸道,禁为契丹搜括钱帛,收买民心。契丹北撤,他与汴(今河南开封)建都,国号汉。史称后汉。
郭威 (904—954)即“后周太祖”。五代周王朝创建者(951—954)。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原为后汉天雄军节度使,乾祐四年(951年)起兵反汉,于汴(今河南开封)称帝,国号周,吏称后周。在位时重用文臣范质等,革除弊政,注意节俭,严惩贪官,废除苛捐杂税,奖励生产,为五代有作为的君主。
周世宗 (921—959)即“柴荣”,又称“柴世宗”。后周皇帝(954—959)。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太祖郭威养子。统治期间革新政治,严明法纪,发展生产,训练军队,进行统一战争。先后攻取后蜀的阶、成、秦、凤四州和南唐的江淮地区14州,又攻辽,收复莫、瀛、易三州,及瓦桥等“三关”之地,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五代有作为的君主。
钱鏐 (852—932)五代吴越国创建者(907—932)。字具美(一作臣美),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曾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昭宗时为镇海节度使,因讨伐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拥有两浙十三州、一军之地。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被封为吴越王,都于杭州。在位时修建钱塘江海塘,在太湖流域造堰闸以兴修水利。
张全义 (852—926)唐末、五代时濮州临濮(今河南范县)人。初名言(一说居言),字国雄。农民出身。唐末投黄巢起义军,仕其政权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巢败降于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任泽州刺史,昭宗赐名全义。后占据洛阳,任河南尹,依附朱温,赐名宗奭。他劝民耕种,聚采财赋以助朱温征伐。后梁建立后封魏王,官至天下兵马副元帅。后唐时复名全义,改封齐王。复任尚书令、中书令、兼河南尹等职。后唐明宗发动兵变,他忧惧不食而死。
郭崇韬 (?—926)五代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字安时。先隶李克修部,后转属李存勖,任中门使参掌机要。存勖称帝(即后唐庄宗),任枢密使,率军击败汴军的围困并策划攻灭后梁。庄宗至汴,他权行中书事,且以侍中兼枢密使兼领镇、冀州节度使。曾奏时务利害二十五条。同光三年(925年)任招讨使,从魏王攻灭前蜀。以在蜀专权,被宦官诬谮杀死。
景延广 (892—947)五代时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字航川。仁后晋任侍卫马步都虞候、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等职。石敬瑭死,他辅立少帝,任宰相,他反对向契丹称臣,曾口出壮言与契丹绝交。但契丹军南攻,他为上将率军御敌,不敢出战,敌退复不敢追击。后为少帝及桑维翰所忌,出为洛阳留守。开运三年冬(947年初),契丹军灭后晋时被俘,次年自杀。
桑维翰 (899—947)五代时洛阳人,字国侨。后唐同光进士。初为石敬瑭掌书记,为其策划称帝,并亲至契丹乞援,割让燕、云十六州。后晋建立后,任集贤殿大学士、枢密院使等职,始终主张臣服契丹。少帝时仍辅政。后遭猜忌出为开封府尹。开运三年冬(947年初),契丹军入汴前夕,少帝密令张彦泽将他杀死。
冯道 (882—954)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字可道。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以他为太傅。后汉、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等。他历事五姓,曾三入中书,任相20余年。自号长乐老,作《长乐老自叙》。后世对其每加非议。曾组织校定、刻印《九经》,后世称为“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王朴 (905—959)五代后周东平(今属山东)人。字文伯。北汉乾佑中擢进士。后东归,任周世宗掌书记,献平边策。主张先取江淮,复取吴蜀,最后消灭北汉。为世宗所信任,参与综理国事。官至枢密使、兼东京留后。精于历法,著有《大周饮天历》及《律准》,并行于当世。
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后周世宗柴荣的猝然离世堪称最具戏剧性的转折之一。这位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雄主,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中突发恶疾,仅42天便收复三州三关...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9-12 安重荣与石敬瑭的战争:五代乱世中的权力博弈与民族悲歌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陷入持续动荡,藩镇割据、武人争雄成为时代底色。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游戏中,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与后晋高祖石敬瑭的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对抗...
石敬瑭 2025-09-11 周世宗之后:后周王朝的终结与北宋的崛起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政权更迭频繁,后周作为这一时期的最后一代中原王朝,其第二位皇帝周世宗柴荣以雄才大略著称,史家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然而,这位立...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9-08 李嗣源诸子命运:五代皇权更迭下的血色悲歌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以“中兴之主”的姿态短暂稳定了中原局势,但其五个亲生儿子与养子李从珂的权力博弈,却上演了一幕幕骨肉相残的惨剧。从骁勇善战的将领到短命...
李嗣源 李从珂 2025-08-19 柴荣的祖先是柴绍吗?——从家族谱系与历史脉络中探寻真相在中国历史上,柴绍与柴荣均为声名显赫的人物:前者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者是五代时期后周的明君,史称“周世宗”。关于两人是否存在直系血缘关系,尤...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8-13 柴荣:五代乱世中闪耀的明君之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百姓苦不堪言。然而,就在这黑暗的时代里,后周世宗柴荣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军事智...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7-31 李存勖:乱世枭雄的传奇与悲歌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李存勖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复杂的政治手腕和悲剧性的结局,在史书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沙陀族出身的军事奇才,用短...
李存勖 2025-07-28 郭荣短命之谜:五代雄主的命运困局与历史遗憾郭荣(后周世宗柴荣),这位被后世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帝王,以39岁的英年早逝终结了其短暂却辉煌的统治。他的猝然离世不仅改变了后周王朝的命运轨迹,更深刻影响了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7-18 沙陀双璧:李嗣本与李嗣源的传奇人生与时代交响五代十国的烽烟中,沙陀铁骑的马蹄声震碎了唐末的残阳。在这片权力真空的疆域上,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以勇武与智谋改写了历史轨迹。其中,李嗣本与李嗣源作为沙陀军事...
李嗣源 2025-07-16 后周为何称“后周”:历史渊源与政治隐喻的交织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历史长河中,后周作为最后一个中原王朝,其国号“周”的选定并非偶然,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政治隐喻。从郭威自称周朝后裔到柴荣的继承与扩张,后周...
郭威和柴荣什么关系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