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满语“爱新觉罗”的“爱新”是“金”的意思,“觉罗”是“族”的意思,但“努尔哈赤”的原意是“野猪皮”,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努尔哈赤出生在一个满洲头人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明朝委任的官职(都指挥使),他的母亲则是建州右卫都督王杲的女儿,只可惜在努尔哈赤十岁的时候就病死了。努尔哈赤的继母为人极为尖酸刻薄,弄得整个家庭鸡飞狗跳,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在十五岁的时候便带着弟弟舒尔哈齐投奔了自己的外公王杲。
王杲原名阿突罕,其实本是女真人,他曾经跟随明朝巡抚张学顺,在那里学得汉文和武艺,并有了个汉名王杲。后来,他获得了建州右卫都督的官职,并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
王杲对这两个投奔来的外孙很是疼爱,经常给他们教授汉文诗书和骑射武艺。只可惜好运不长,后来王杲因对明朝边吏不满而起兵造反,结果被明朝总兵李成梁打得大败,王杲本人也被俘虏,最后被送到京城处死并暴尸街头。
这时,正在王杲家里的努尔哈赤兄弟俩也双双作了俘虏,为了保住性命,机灵的努尔哈赤赶紧拉着自己的弟弟跪在李成梁的马前,用汉语哭求饶命。李成梁见努尔哈赤还算聪明伶俐,又会说几句汉语,便将他留在身边作自己的随从。这样,努尔哈赤便投在李成梁的帐下效力。
努尔哈赤长大后,果然非同常人,他身长八尺,力大如牛,最重要的是,他非常的聪明而且有毅力。努尔哈赤经常跟随李成梁出征,每战都是身先士卒,屡立战功,李成梁对他非常欣赏。

不过,努尔哈赤对李成梁只是表面的顺从,他对于李成梁当年屠杀满人的事情,其实一直就没有忘记。后来,努尔哈赤以父亲令他回家成亲为借口要求离开,尽管李成梁一再挽留,但他还是带领自己的弟弟回到了自己的女真人部落。
虽然重新回到自己的部落,但努尔哈赤对在汉文化仍旧非常眷恋,经常利用边境贸易的机会搜集汉文书籍,从中学习韬略兵法,并广交朋友,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他25岁那年,正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不料家里又出了一个大的变故。
原来,王杲被击败并惨死京城后,他的儿子阿台心中愤懑,时时刻刻的想着要报仇雪恨,于是便经常率领余部袭击明朝边境。万历十一年,李成梁得知阿台余部在古勒城,随后率兵将之团团围住。
这时,明军买通了叶赫部图纶城主尼堪外兰,准备里应外合,彻底消灭阿台。危急时刻,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出于家族的关系,当时便赶到古勒城,打算劝降阿台。
就在劝说之时,尼堪外兰带着手下将明军引入,并在城墙高呼:“李太师(李成梁)有令,谁杀死阿台,谁就做古勒城主!”结果导致城内一片骚乱,明军乘机攻破并血洗了古勒城。乱军当中,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也双双被杀。
遇此大祸,努尔哈赤极为悲愤,便前去质问明朝边吏为何杀死一直效忠于明廷的祖父和父亲?明朝边吏自觉理亏,便送还两人的遗体,并派专人解释说是“误杀”,还给努尔哈赤补偿了十匹战马,并令努尔哈赤袭任祖父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努尔哈赤获封后,不敢直接找明朝算账,便把怒火全撒到了尼堪外兰身上。而尼堪外兰当时因帮助明军消灭阿台有功,正受到明朝的封赏,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不过,尼堪外兰外强中干,后来努尔哈赤联合了其他部落,终于在三年后将尼堪外兰杀死,报了一箭之仇。
由于明朝剿抚政策的反复无常,导致明末边境一直是纠纷不断。努尔哈赤袭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后,在女真部落中获得了很高的威信,其势力也就急剧壮大,但是,和明朝结下的深仇大恨,却并没有因此而化解。
为了制造事端,鼓舞满人士气,努尔哈赤苦思冥想,拟出对明的“七大恨”告之于天,准备向明朝进攻。“七大恨”里的第一恨,就是指责明朝无故杀死其祖父和父亲。下面具体看看努尔哈赤所谓的“七大恨”。

第一,我的祖、父没有侵犯明朝的一草一木,而明朝无理起衅,害死我的祖、父,此恨不容共天,此一大恨也;
第二,明朝虽然起衅,但我等还是想修好,并勒碑警告,满汉人都不得越界,有越界的即杀之。但明朝无视碑文,任意进入我边界,帮助叶赫部,此二大恨也;
第三,明朝人经常跨越边境,我等按碑文约定惩杀过境之人,明朝人责备我擅杀,拘留我们的使臣,并杀之于边境,此三大恨也;
第四,明朝人越境帮助叶赫部,使得我等已聘之女,改嫁蒙古,此四大恨也;
第五,柴河、三岔、抚安三地,历来是我等疆土,已经在此耕种,明朝人不允许我等百姓收割,任意驱逐,此五大恨也;
第六,边外叶赫部,获罪于天,而明朝偏信其言,还派使臣来责骂我等,肆意凌辱,此六大恨也;
第七,在我等部落多年的征战中,屡次和我等为难,当年哈达部帮助叶赫部来攻打我等,已被我收服,明朝还想要挟我等为之复国。自古顺天意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明朝偏要违抗天意,让死者复生,明明就是有意和我等作对,此七大恨也。
写好“七大恨”后,努尔哈赤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让其部众都知道为什么要攻打明朝。后来,努尔哈赤就率大兵攻占了抚顺。明朝知道兵祸不能免,于是在沈阳集合兵力后,分兵四路讨伐努尔哈赤,但三路兵力都被努尔哈赤击败,努尔哈赤还乘机征服了叶赫部。
过了三年后,努尔哈赤又发兵来攻打沈阳,明朝总兵贺世贤中箭身亡,沈阳失陷。
努尔哈赤随后又发兵攻打辽阳,明朝军队屡屡战败,退回关内,关外七十多城大都落入努尔哈赤之手。
后来,努尔哈赤即以沈阳为国都,改名盛京,并以“后金”为国号。这时的满洲,已经成为明朝一个强劲的对手,俨然已是敌国。也许,李成梁会后悔:当时为啥没将那个该死的机灵小鬼给一刀剁了呢?
清朝初期,宗室与功臣的封爵现象远少于后世想象。从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年间,获得“王”“郡王”“贝勒”等高等爵位者屈指可数,多数宗室仅以“宗室”身份存在,功臣封爵更...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3 兄弟阋墙与权力更迭:代善与多尔衮的宗室权力博弈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爱新觉罗·代善与爱新觉罗·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其关系贯穿了后金至清朝政权交接的关键节点。从血缘纽带到权力角逐,从战场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4 努尔哈赤的情感谜题:阿巴亥——权力漩涡中的挚爱悲歌在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其情感世界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尽管史书记载他共有十六位妻妾,但关于“最爱之人”的争议从未停歇。从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到权力斗...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阿巴亥 2025-09-18 尼堪外兰之女与李如柏的复杂纠葛:历史与戏剧的交织在明清交替的动荡岁月中,尼堪外兰、李如柏与努尔哈赤三方的恩怨纠葛,不仅深刻影响了辽东的政治格局,更衍生出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传奇——尼堪外兰的女儿是否曾成为李如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尼堪外兰 2025-09-15 八旗:清朝统治的基石与枷锁八旗制度,作为清朝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既是满族从部落走向帝国的军事利器,也是最终拖垮王朝的沉重枷锁。这项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制度,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完...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28 萨尔浒之战:明军若想取胜需破解的四大困局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战争史上决定国运的转折点。明军集结20万精锐(含朝鲜联军)分四路进攻后金,却在5天内被努尔哈赤以6万八旗军全歼三路,阵亡将领300...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5-08-28 八旗每一旗有多少兵马?深度解析清代八旗兵力配置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爱新觉罗·多铎:清初开国名将的功过人生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朝初年宗室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他...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7-30 多铎与豪格:清初权力漩涡中的双雄对决在清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多铎与豪格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分别以军事天才与政治强人的形象留下深刻印记。若以“谁更厉害”为评判标准,需从军事才能、政治博弈...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铎 2025-07-29 科尔沁最后的公主:寿安固伦公主与清蒙联姻的落幕在清朝与蒙古长达三百年的联姻史中,科尔沁部始终占据核心地位。从太祖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科尔沁部共迎娶12位清室公主,同时输送58位公主远嫁草原,缔造了“一门...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寿安固伦公主 2025-07-2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