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和秦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的起因,就是因为冯亭向赵国献上了上党郡,从而将祸水引向了赵国。但是冯亭向赵国献上上党郡,这一举动看似是他个人的举动,但实际上却也可能暗含了一些阴谋的味道,其目的自然就是甩锅。而赵国面对上党郡的态度也是分成了两派,但最终赵国还是接受了上党,就意味着和秦国要开战,也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那冯亭这一举动究竟是不是一种阴谋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光老人拖着时间的尾巴,划过战国末期的上空,战争的迷雾已经越来越浓厚了。
西部强秦已经露出了阴森的獠牙,随时准备着吞噬山东六国,对于统一华夏而言,强秦的崛起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但是对于山东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空前的灾难。
战国中后期七雄中的韩、魏、楚、燕、齐,已经无限衰弱,威风不再,早已不是强秦的对手,而赵国在这时期的强势崛起,对于秦国而言,是统一道路上最后的一大阻碍,所以秦赵之间的大决战,早已一触即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平之战无法避免的爆发了。
关于长平之战爆发的原因,不少人认为是赵国接收韩国送去的上党郡引发的,但这只是表面原因,其实长平之战是冯亭和范雎之间协商好的大阴谋,只是为了给秦国进攻赵国找个借口。
良禽择木而栖,战国无数士子为了让自身的利益会寻求明主,当然冯亭也不例外,可以说战国时期的大阴谋家冯亭,打着投降赵国的幌子,做着帮助秦国的事。
赵国接收韩国上党郡所有人都笑了。
公元前264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占了韩国南阳地区,随后攻占野王地区,韩国的上党郡已经成为了秦国的囊中之物,韩国看到秦国已经切断了上党郡和新郑的联系,就决定把上党郡送给秦国。
但是,意外发生了,这个意外就是韩国上党郡新上任的郡守冯亭,冯亭一上任,立即就把自己受降于秦的任务给抛之脑后,来个180°大转弯,带着上党郡投降给赵国了。
上党郡原本属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三家分晋时,韩赵魏把这块地也给分了,赵国对于冯亭送来的这个大馅饼,得意的笑了。
当然,高兴的却不止只有赵国,韩国也笑了因为成功的把秦军引向了赵国,秦国也笑了,因为讨伐赵国师出有名了,冯亭也笑了,因为他的如意算盘打响了。

赵孝成王对于是否接受韩国的上党郡,特意征询平原君赵胜、赵国大臣赵禹以及平阳君赵豹的意见,但是只有赵豹认为上党郡不能要,但是在平原君和赵禹的支持下,赵王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给揣进了怀里。
于是派平原君赵胜去上党地区接收,当然不能无缘无故的接受,赵胜可是带着对冯亭的赏赐去的,《战国策·赵策》中记载: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
但是冯亭却拒绝了,冯亭感激涕零,说自己有三不义,不能受,《战国策·赵策》记载: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
把上党送给了赵国之后,并谢绝了赵国的赏赐,冯亭去哪了呢,又回韩国给韩王复命去了,但并没有说上党郡是自己送给赵国的,而是说赵国出兵占领了,韩王也是这样回复秦王的,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秦国发兵攻打赵国,长平之战爆发了。
上述就是长平之战前关于冯亭的故事,但,这其中有太多的不合情理之处了,从这些不合理之处,我们就能发现这一些都是冯亭和范雎之间的大阴谋。
冯亭以赵国为跳板为秦国效命。
假使冯亭是甘心降赵,谢绝赵国封赏可以说他是大义凛然,但他为何还要回韩国(《战国策·赵策》记载:冯亭辞封而入韩)?违抗了韩王的命令还敢再回韩国去,这是不要自己的脑袋了吗?
出乎意料的是,韩王还并没有杀了他,这件事以下犯上的大罪就在无声无息中没有后续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要么韩王和冯亭是一伙的,要么就是冯亭有靠山,让韩王忌惮,不敢动他。
那么,哪个可能性大呢,应该是第二个,此时的韩国已经被秦国打的满地找牙,如果说是第一种可能,那么韩王这是自取灭亡之道,夹缝中求生存的韩国,胆子还没有那么大。
我们再假使真是韩王和冯亭协商布下的阴谋,当后来秦国取了上党郡之后,不会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冯亭搞得鬼,那么冯亭的后人,冯劫,冯去疾还能在秦国位居将相?所以从这层次看,冯亭应该归降了秦国,只有如此,才能让自己的后人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成为秦国的权贵。

在我们正常的想法来看,华阳君肯定是赵国封的啊,毕竟送给了赵国上党17城,封个君很正常吧,但是我们前面说过了,冯亭拒绝了赵国的封赏,并且赵国也只是给了冯亭万户侯,并没有封他为君。
那可能是韩国封的吗,可能性也不大,如果冯亭许地与赵,韩王知道的话,那么他不会被封君,不然这不是明摆着告诉赵国,这是我大韩国设下的圈套吗,假使韩王不知道,面对冯亭的欺君,更不可能要封他为君了。
楚、燕、齐、魏四国当然更不可能了,因为没有利益相关,那么就只剩下秦国了,从冯亭的封号我们也能看出来,秦国的可能性最大。
古代人封君都是以地名为基础的,华阳君也就是说冯亭被封在了华阳这地,这块地区春秋属于晋国,后来属于韩国,后来被秦国给占领了,长平之战之前这块地已经属于秦国了,宣太后曾册封自己的弟弟芈戎为华阳君就是佐证。
长平之战是冯亭和范雎的大阴谋,只是为了给秦国进攻赵国找个借口,为什么这件事能和范雎扯上关系呢,因为在长平之战前后,秦王只宠信范雎,冯亭敢这样做,范雎在背后的撑腰少不了,亦或者范雎给冯亭许诺了要比万户侯还要丰厚的赏赐。
当秦国攻占了野王这个地区之后,紧接着就该进攻上党郡,但是秦国并没立即进攻,而是等到赵国接收了此地之后才进攻,何也?
因为秦国并不是只想要上党郡这个地区,它想要的是赵国的军事重镇晋阳,当然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秦国就已经想要打赵国了,差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战国时期的大阴谋家冯亭,打着投降赵国的幌子,做着帮助秦国的事,如果真心降赵,那么势必会呆在赵国,但是冯亭并没有,有一说冯亭在长平之战中战死了,这也并不准确,从冯亭后代在秦国官居高位,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冯亭是用赵国为跳板,进入了秦国的管理层。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袁绍麾下的顶级谋士沮授,以其卓越的谋略和远见闻名。他早早就预见到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必败无疑,却始终没有选择另寻出路,最终随袁绍一同陨落...
袁绍 2025-11-17 曹丕托孤困局:制度漏洞与权力博弈下的必然崩塌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于洛阳,临终前将23岁的曹叡托付给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位辅政大臣。这一精心设计的权力制衡体系,却在13年后因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
曹丕 曹叡 2025-11-17 假节钺之谜:于禁独得殊荣而张辽未获的深层逻辑在曹魏“五子良将”的军事版图中,于禁作为唯一被授予“假节钺”的将领,其地位与张辽等人的差距始终是历史研究的焦点。这一特殊授权背后,既有曹操对将领个人能力的精准评...
曹操怎么死的 张辽 2025-11-17 奇门遁甲难掩战略困局:诸葛亮兵败的深层逻辑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卧龙"之名横空出世,凭借《隆中对》的战略蓝图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他精通奇门遁甲之术,草船借箭、借东风、空...
诸葛亮 刘备 2025-11-17 曹魏双璧的身后荣光:曹洪“恭侯”与曹真“元侯”的谥号密码在曹魏政权"诸夏侯曹"的宗室将领群体中,曹洪与曹真犹如双子星般闪耀。前者以舍命护主的忠勇闻名,后者以抗衡诸葛亮的智略著称。当...
诸葛亮 曹真 2025-11-17 隐于历史长河的东吴智囊:张纮名气不显的深层原因在三国乱世中,东吴阵营的“江东二张”本应如双子星般闪耀,但与张昭的赫赫声名相比,张纮的知名度却显得黯淡许多。这位为孙吴政权绘制战略蓝图、奠定六朝古都根基的谋士,...
张纮 2025-11-17 谋士双璧:郭嘉与诸葛亮的智慧对决在三国历史的星空中,郭嘉与诸葛亮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民间流传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将两人的命运与才能隐隐关联,更引发了后世无数关...
诸葛亮 郭嘉 2025-11-14 忠勇名将关胜:战场显威,暗器折戟的悲壮终章在梁山好汉的传奇故事中,关胜宛如一颗耀眼的将星,他顶着关羽后裔的光环,凭借非凡的武艺与智谋,在梁山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位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最终的结...
关羽 2025-11-14 蜀汉覆亡之际:太子刘璿之死的权力密码与历史必然公元263年冬,邓艾的奇兵突破阴平险道,蜀汉政权在成都城下迎来末日。当后主刘禅捧着玉玺开城投降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场看似和平的权力交接,竟会演变为一场血洗成都...
刘禅 2025-11-14 襄樊之战:战火纷飞下的刘备知情之谜东汉末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一场在荆州大地展开的襄樊之战,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三国局势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场战役不仅关乎曹魏、蜀汉、东吴三方的利益,...
刘备 2025-11-1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