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李隆基让位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胜利发动军事政变后的李隆基,为何要拥护其父而不是自己当皇帝?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晚,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率领禁军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杀入朝廷大权实际掌控者皇太后韦氏的后宫,胜利清除了包括韦太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在内的所有后妃集团的势力,将韦氏家族人员以及韦氏亲信一网打尽。
第二天早上,战斗结束,军事政变取得完全胜利。李隆基向其父相王李旦报告昨晚的军事政变,并率军迎接李旦进宫“辅佐”少帝李重茂。四天之后,在京城长安的太极殿前,上演了一部隆重的禅让大戏:年仅16岁的少帝李重茂,将皇位让给相王李旦。李旦再次登上皇位,改元景云,是为唐睿宗。
军事政变的整个过程,都是李隆基一手策划,相王李旦事先并不知情。政变成功之后,李隆基为什么没有自己直接登基做皇帝,而是迎接其父相王称帝呢?要了解,相王共有五个儿子,还有嫡长子李成器,次子李成义,李隆基排名第三,如果相王李旦坐稳了皇位,李隆基很可能无法成为皇太子,连继承皇位的资格都没有。李隆基在军事政变成功后,没有选择自己做皇帝,有哪些不可为的因素呢?
李隆基直接登基,事件的性质将由除奸变为叛乱。
军事政变前,朝廷大权虽然实际掌握在皇太后韦氏一党手中,但皇帝是李重茂,他是先帝唐中宗李显的儿子。李重茂的皇位,从法理上来说是很合法的。如果李隆基打着清除韦氏干政的旗号,夺取了政权之后,再自己登基称帝,那么整个事件将演变为一场军事叛乱,李隆基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是整个李唐皇室所不能拥护的,也是大唐臣民所难以接受的。从法理上来讲,当时的皇帝李重茂,比强行上位的李隆基要合法得多。但是,一旦将皇位推给相王李旦,情况则完全不同。李旦在武则天称帝之前原本就是皇帝,无论是资历还威望,都是水到渠成。再通过少帝禅让皇位,将皇位夺取合法化、文明化。如此,李隆基的军事政变就是合法化的,就是义举,就是有功于李唐社稷,是有大功之人。
李隆基想直接登基,太平公主是他迈不过的坎。
如果李隆基在军事政变之后,直接登基称帝,他将面临一道无法迈过去的坎——太平公主。影响力和实力都很强大的太平公主,绝不会支持和允许李基隆称帝。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时,因对其父相王的态度没有把握,在事先并没有征求李旦的意见,也就没有得到李旦的任何支持。他兵变团队的核心成员,只有禁军当中的万骑军中下层军官,如葛福顺、陈玄礼等人,实力非常有限。为了确保胜利,李隆基找到了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得了太平公主的大力支持。太平公主不但介绍刘幽求、钟绍京等重要人物,参加了当晚的军事行动,更是让自己的儿子——卫尉薛崇简,也一起加入到了行动当中。可以说,太平公主在整个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事行动取得胜利之后,作为政变主要参与方的太平公主,自然要分享政变成功后的胜利果实。太平公主的身份和地位,以及长期以来经营的朝中势力,对于政变之后的朝廷人事安排,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虑,太平公主绝对不会接受李隆基在政变之后当皇帝。也许她参与政变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让李旦登基。李旦当皇帝,太平公主作为皇帝的亲妹妹,在朝廷当中极具话语权,而且还有一种可以,她可以通过暗地运作,让李旦立自己为皇太妹,李旦之后再登基,像她的母亲武则天那样,成为另一个女皇。以当时太平公主的实力,如果她铁了心阻止李隆基称帝,李隆基没有成功的可能。
李隆基的政变行动,打的就是推相王复位的旗号。
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他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禁军中下层军官,代表人物就是万骑果毅葛福顺和陈玄礼,以及他们俩人手中掌管的两营禁军。他们两人同意参加军事行动的直接原因:一是用赌博的方式,获取飞黄腾达的政治资本;二是韦太后新任命的禁军统领,为了提升自身威望,对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作威作福,经常殴打,两人心中积累了怨恨。但是,参与政变,如果失败了就是造反,是灭族的大罪,他们之所以愿意参加,就是因为打着推相王李旦上位的旗号,才要他们觉得政变有胜算。
李旦是唐中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曾经就是皇帝,虽然韦氏当权后,李旦在朝中没有实权,但在整个朝廷当中,威望极高,也是众望所归。李旦虽没有直接参加政变,但是李隆基是打着他的牌子行事的,有了这块牌子,行动的胜利才有了保障,葛福顺和陈玄礼等一众人,才会冒险参与政变行动。如果事后李隆基违背举事前的约定,选择自己登基做皇帝,就会失信于天下,失信于当初与他一起举事的核心团队成员,很可能会众叛亲离。
所以,李隆基在取得政变胜利后,力推自己的父亲相王做皇帝,是基于对当时各种政治因素的综合考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相王李旦登基,李隆基再凭借政变的巨大功绩,以及慢慢积累的朝中势力,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子,再由李旦自己主动退位,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多么美好和谐的画卷,多么父慈子孝的温馨场景。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缔造“开元盛世”的明君,却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亲手导演了一场人间惨剧——以“谋反”罪名一日之内连杀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子。这场...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隐忍与权变:唐睿宗李旦的生存智慧与帝王哲学在唐朝289年的历史长河中,唐睿宗李旦(662-716)始终以“两次登基、三次让位”的传奇经历占据特殊地位。这位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既是政治风暴的中心人物,...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2025-10-20 千年食疗鼻祖孟诜:以食为药的生命智慧,滋养华夏十四世纪公元711年,长安城春寒料峭,唐睿宗李旦因朝局动荡寝食难安。隐居伊阳山的九旬老者孟诜,携一剂“千岁松脂茯苓汤”入宫,七日间令帝王精神焕发。这场跨越皇权与民间的救...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2025-10-13 武则天侄孙女的悲剧:武惠妃为何从宠妃沦为政治牺牲品?作为武则天的侄孙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的结局却充满悲剧色彩——她因构陷太子李瑛等三王被历史贴上“毒妇”标签,最终在惊惧中病逝,死后追封的皇后谥号也被后代...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11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的晚年:从权力巅峰到孤独囚徒的陨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烽火彻底撕裂了盛唐的繁荣。当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时,72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仓皇逃往蜀地。这场叛乱不仅终结了“开元盛世”...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10 安史之乱风云:盛世崩塌与唐玄宗的皇权抉择公元755年寒冬,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这场持续八年的内战,不仅摧毁了盛唐的辉煌,更将唐玄宗李隆基从权力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10 君王情迷儿媳:解码李隆基对杨玉环的致命吸引当61岁的李隆基在华清宫凝视18岁的杨玉环时,这场跨越伦理的痴恋不仅颠覆了皇家秩序,更在千年历史中投射出关于权力、美貌与人性的永恒命题。作为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明...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杨玉环 2025-09-26 红颜非祸水: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解析公元756年盛夏,逃亡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驿面临终极抉择:六军将士以"祸国红颜"之名逼杀杨贵妃。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9-26 天宝无嗣之谜:李隆基与杨玉环十一年无子的历史真相公元745年,6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将26岁的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开启了长达十一年的专宠时代。这段被白居易誉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传奇爱情,却始...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盛世霓裳下的裂痕: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情感博弈与权力困局白居易笔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绝美誓言,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塑造成千古典范。然而,剥离文学滤镜后,这段相差34岁的“老少配”婚姻,实则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