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退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以来,太上皇就没有好下场,乾隆为何还要主动禅位去当太上皇?
乾隆为何还要主动禅位去当太上皇?
关于雍正能够在九子夺嫡当中取胜,很多史料中都认为是康熙看好乾隆,所以将皇位传给了雍正,这种隔辈传位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康熙曾将乾隆养育在宫中。
可以说康熙皇帝对于乾隆整个人生的启蒙是相当巨大的,而乾隆也十分敬佩康熙,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父亲雍正的崇拜。

在乾隆即位时,就曾经面对天下苍生许下誓言,他在位的时长决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而康熙的在位时长是61年,那么就给自己定下了只在位60年的目标,也可以说是誓言。
当时乾隆不过25岁,想要执政超过61年,那需要活86岁,这在古代是很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乾隆这个誓言有点不走心啊!然而君无戏言,当乾隆在位真得到了六十年的时候,估计他也有点吃惊。
在吃惊的同时,他也有些后悔,六十年的时间他把弄权力已经成为了习惯,他过惯了富贵的生活,习惯对人呼来喝去。如果真的禅位后,自己过了几十年的优质生活可能会离自己而去,甚至有一个凄惨的晚年,想想赵武灵王禅位后被活活饿死,李渊、李隆基郁郁而终的下场,都让乾隆十分犹豫。
然而,如果不兑现自己就可能会被天下人耻笑,但是话已经放出去了,总不能收回来,于是他想到让位不让权这个办法。
自己成为太上皇,把名义上的皇帝交给自己的儿子嘉庆,自己仍然大权在握,名义上是不放心祖宗基业,担心儿子无法好好的管理国家,替儿子管,实际上就是把权力还是握在自己自己手里。

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头衔换了一下,变了一个名字,但是骨子里还是皇帝,改为太上皇只是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既完成了自己对于天下人的诺言,又把权力牢牢攥在手里。
在当太上皇的三年中,他是如何把控权力的?
乾隆的太上皇生活过得非常的称心,虽说是太上皇,但是他对人仍自称为“朕”,谕旨称为“敕旨”,题奏行文遇太上皇字样,必须高三格抬写,而皇帝只两格抬写。太上皇的生日要大办特办,称万万寿,皇帝的生辰称万寿。
文武大员进京陛见以及各种各样的大事小情一定要征得太上皇的同意,有了同意才可以觐见。传位与不传位并无太大的区别,权力始终都在乾隆手里握着,他不放权,把嘉庆当作自己的傀儡,让儿子负责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事,自己依旧处理军国大事。
为了打压嘉庆,乾隆甚至大力扶持和珅,朝中大事多经和珅办理,当时人们都称和珅是二皇帝,其权力比嘉庆还要大。
即使是在太上皇住址上他依旧不让步,按礼制,皇帝退位后,应该搬出养心殿。乾隆在很早之前就在宫中外东路兴修了宁寿宫,作为归政后的休养之所。
他传位以后本应该搬出去,回到自己修缮好的地方,但是乾隆却并无搬出养心殿的意思,他给自已找借口说,即位以来,居养心殿六十余载,最为安吉,今既训政,自当仍居养心殿,诸事咸宜也。
意思就是,我已经在养心殿住了60年了,觉得这里最舒服,今天我当上了太上皇,自然应该也住在养心殿,这样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他的权力依旧握在手里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各种国务的处理中,他也没有遵守传位时做出的承诺。
在传位之前,他曾决定给予自己儿子处理奏章罢免百官的权力,传位后,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太上皇一直将批答奏折、任免官员的权力牢牢地攥在手里。
乾隆担任太上皇期间举办的千叟宴到底是为了彰显什么?
关于乾隆担任太上皇期间干的蠢事,多次举办千叟宴应该算一件。
千叟宴起源于康熙时期,盛于乾隆时期,是清朝规模最大,受邀人最多的大型宴席,在康熙年间举办了两次,在乾隆时期举办了两次。

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康熙过六十岁生日,举办了一次千叟宴,后又在康熙六十一年举办了人生的第二场千叟宴。
乾隆当时年仅十二岁,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记忆尤深,而乾隆处处对标康熙,所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举办了一次,乾隆没有六十一年,而是嘉庆元年,也就是乾隆太上皇的第一年,乾隆又举办了一次。
可以看出,乾隆的两次千叟宴都是按照康熙时的规格进行的,乾隆自诩十全老人,所以处处都要彰显一下自己治国的能力。
当时的乾隆已经是86岁的老人,对于参加宴会的老人,年龄定为70岁,估计乾隆的想法是60多岁的老人在乾隆朝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了。
乾隆为了把天下富足国库充足的景象炫耀给世界,召集了约3000位老人,还有邀赏者5000人,这些人中各色的人都有,有些是皇家的亲戚,有些前朝的旧臣,也有从千里迢迢从民间各地赶来的普普通通的老人。
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皇恩浩荡,普渡众生的天子理念亲自为各位老人倒酒,这个架势普通老百姓哪见过啊,实然诚惶诚恐。

这次盛大豪宴,老人们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奢华,不由得争先恐后,一边夸着国家给的待遇好,一边大吃狂吃,狼吞虎咽。 老人们因为过度兴奋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人数特别多。也有很多老人因为过度兴奋,而直接过世。
千叟宴的本意是想给天下人一个国家政策好,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印象,然而,千叟宴带来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些老人因为年纪太大加上舟车劳顿,会加速身体机能的快速流失,甚至会缩短寿命。 得不偿失。
我们不否认乾隆是一代明君,他所在的时期和康熙时期并称为康乾盛世,但是权力是否真的可以使一个人疯狂,忘记了养民爱民的初衷,沉迷于享乐和形式主义,看看晚年的乾隆吧!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舒妃:无子之身,却盛宠不衰的清宫传奇在乾隆皇帝那庞大且后宫佳丽如云的宫廷之中,妃嫔们想要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宠爱绝非易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入宫便直接成为一宫主位,一生未曾诞下子嗣,却始终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舒妃 2025-11-13 令妃:宠冠六宫却止步皇贵妃的隐秘逻辑在乾隆帝的后宫中,令妃魏佳氏以十年生六子、统摄六宫十载的战绩,成为清朝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贵妃。然而,这位以宫女身份逆袭的传奇女性,至死未获皇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