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所耳闻,当年楚平王因为听信费无忌谗言,导致伍子胥父亲被杀,伍子胥被迫出逃,楚平王则下令缉拿。后来伍子胥逃到有重兵把守、地势险要的韶关,最后为了过关一夜白了头。伍子胥的一生颇具传奇性,但他最后是以悲剧收尾,令人唏嘘不已。有人问孙武为何不救伍子胥,实际上孙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伍子胥的结局或许早就注定好了。
春秋时期,波谲云诡、风云变幻,各诸侯国为争霸不断争取人才、发动战争。楚国至庄王,重用孙叔敖,国力强大,乃决定北上争霸。最终与最强对手晋国在邲这个地方相遇,时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兵锋强大,准备撤退,伍参力劝楚庄王一战,最终大败晋国、夺得霸主、一雪城濮之耻。
《左传·宣公十二年》对于这一战也有具体描述:
及昏,楚师军于邲,晋之余师不能军,宵济,亦终夜有声。
从喧闹渡河就知道:晋军在此战后溃不成军,楚国从此取代晋国成为了新的霸主。
事后伍参被庄王封为大夫,从此伍家逐渐成为楚国望族。
这个伍参就是伍子胥的曾祖父。而伍家到伍子胥父亲伍奢这里,更显位尊,成为了平王太子建的太傅!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楚平王宠臣费无极的谗言,楚平王娶了本该嫁给太子建的儿媳妇,导致太子建和平王之间产生了嫌隙,作为太子建太傅的伍奢自然首当其冲。最终他和长子伍尚遭平王杀害,伍子胥被迫逃往吴国,在昭关因为逃亡压力,一夜白头!
正是对于他此刻真实的写照。
后来他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吴国,但是吴国此时国内政局不稳,公子光欲杀吴王僚夺位,吴国各种势力暗流涌动!
最终伍子胥还是没有辜负公子光的厚望,利用专诸在宴会中藏匕首于鱼腹成功刺杀吴王僚,公子光即位,是为吴王阖闾,伍子胥复仇计划又进一步!
从此伍子胥和孙武日夜操练兵士,不断寻找机会攻打楚国,但是楚平王在前516年就病死了,楚国由昭王即位,即使这样,仍然没有影响伍子胥心底的复仇信念。
十年磨一剑,至前506年吴楚爆发决战之前,这十年间吴国已经攻取了楚国的舒城、六地、飅地、居巢等地,为破郢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来的始终会来,终于时间轮来到了公元前506年,吴国集结三万大军在伍子胥和孙武的带领下,联合唐、蔡两国千里奔袭、大破楚军二十万,五战破郢,伍子胥终于一偿多年夙愿。
《史记.楚世家》亦对吴国和楚国之间的几次战役有所记载:
五年,吴伐取楚之六、潜。七年,楚使子常伐吴,吴大败楚於豫章。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
此战创造了小国几乎灭亡大国的神话,也是伍子胥数十年苦心经营的结果!
在此战中,虽然伍子胥成功率领吴军攻破楚国国都,但是因为昭王一家和其姊妹在破都之前已经逃往随国,致使伍子胥满腔怨恨无法发泄,最终做出了与春秋礼乐文明大相径庭的事情。
他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楚平王的尸体,甚至不惜抽打三百鞭,可想伍子胥的滔滔恨意!
后来很多人都觉得他做的太过,挚友申包胥也劝其收手!但是他对申包胥说:自己已经老了,日子有限,急于报仇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那样做违背常理的事情!《史记·伍子胥列传》详细记录了他当时的复杂心理:
“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试问仇深似海、半生信念,好不容易即将达成,怎么可能因为世俗就不去实现呢?这一点我其实很理解伍子胥。何况平王在楚国历史上是著名的昏君,也辱没了楚国的宗庙社稷!
这一战之后,伍子胥名动天下, 而他的合作伙伴孙武却选择退隐,孙武这一举动,大概也昭示了伍子胥未来的结局!之后他选择孤军奋战,以报吴王阖闾帮他报仇的大恩,半生效力吴国。而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破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史记.伍子胥列传》也记载了他辅佐吴国的功绩:
当是时,吴以伍子胥 、孙武之谋,西破彊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伍子胥完成了他的使命,但是古来能人结局少有善终,伍子胥也如是!
吴王阖闾死后,子夫差即位!因为阖闾临终的托付,伍子胥被赐最高爵位,成为相国。到这里他算是彻底完成了逆袭,从一个被楚国追捕的逃犯,到他国封侯拜相,亘古少有!
从此他更加兢兢业业辅佐夫差!但最终他也和其父一样,为小人伯嚭所构陷,被赐自尽,一代传奇人物就此陨落!他生前力劝夫差杀掉勾践的行为也证明了其眼光的前瞻性!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以至于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自己也自尽身亡!
而伍子胥本人也和史书中众多的人物一样,彪炳史册、耀眼千秋,为后来人所景仰!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正如伍子胥一样,到他国仍然开创出了自己一番天地,最终利用自身才能、忍人所不能忍的顽强意志报得家仇国恨!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伍子胥能逆袭成功、但最后不得善终的原因:家学渊源奠定其才能、顽强意志使其在吴国深耕数十年报得家仇、但最终他和其父一样,为臣尽忠的赤子丹心使得其无法善终。可以说与他原生家庭、个人努力和性格都有关系!
而从伍子胥身上我们看到:作为普通人,或许出生环境造就了先天性格,但是只要不断学习、约束自己、坚定信念,即使大气晚成,最终仍然会有所成就!
版权为日月千年依旧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左传·宣公十二年》、《史记.楚世家》、《史记·伍子胥列传》。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秦国将领,其人生轨迹因一场惊天刺杀计划而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他以自刎献首的决绝,成为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象征,其故事背后交织着...
樊於期 2025-09-19 孔庙有薛瑄吗?——从祀孔庙的明代第一廉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历代儒家学者精神传承的象征。从祀孔庙的先哲先儒,需经严格遴选,代表着一个时代思想与道德的最高成就。在明代,有这样一位...
孔子 2025-09-19 孙子兵法从未失传:一部兵学圣典的千年传承与全球影响《孙子兵法》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自春秋末期成书以来,始终以鲜活的生命力活跃于历史舞台。尽管历史上曾出现对作者身份的争议、部分篇章的散佚,以及《孙膑兵法》...
孙膑 2025-09-18 秦穆公寿命考:春秋霸主的生卒之谜与历史争议秦穆公(嬴任好)作为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任国君,其寿命与殉葬制度、政治遗产等问题长期引发学界争议。结合《史记》《诗经》等典籍记载及现代考古研究,本文将围绕秦穆公的寿...
秦穆公 2025-09-18 楚威王:战国时代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楚国作为南方大国,在楚威王熊商的统治下迎来了最后的强盛期。这位以恢复楚庄王霸业为志业的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与外交举措...
楚庄王 2025-09-17 春申君殒命棘门后:李园的权力幻灭与楚国终局公元前238年,楚国权臣春申君黄歇在棘门遭遇伏击,被李园豢养的死士刺杀身亡,其家族三百余口尽遭屠戮。这场血腥政变标志着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彻底覆灭,也揭开了李...
黄歇 2025-09-17 齐桓公“尊王攘夷”:权力博弈中的政治智慧与战略布局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衰微,诸侯割据混战,戎狄势力南侵,华夏文明面临存续危机。在此背景下,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
齐桓公 管仲 2025-09-16 樊於期:战国末年血色悲歌中的义烈之魂在战国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樊於期是一个被血色浸染的名字。这位秦国叛将的命运轨迹,从咸阳宫阙到燕国边陲,最终定格在咸阳城外的血色黎明。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歌,...
樊於期 2025-09-16 孙膑的妻子与后代:历史迷雾中的家族轮廓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