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才子沈复和芸娘有着怎样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故事还要从乾隆四十年开始说起,那时的沈复正年少,某日随同母亲归宁,在外婆的家中第一次见到了他为之心动一生的女子。
如此令一个十三岁,略带懵懂的男孩一见钟情的伊人,名叫陈芸,年岁与沈复同年,略长,是沈复的姨家表姐。陈芸容貌娟秀,才思动人,教沈复神往。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多日的相处的美好记忆,化为一颗爱情的种子埋进了少年沈复心中。回家之后,沈复大胆地将心中想法告诉母亲,“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陈芸字淑珍,淑姐即是陈芸。幸而沈母也爱侄女的温柔婉慧,于是很快就缔结了婚约。
沈、芸初见
这是真正的相遇即相知,相见即相爱,是真正的“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
新婚之夜,掀起盖头,两人相视而笑,时隔数年之后,相依相守的愿望终于达成。当初沈复出痘,芸娘想让神灵保佑沈复快快好起来,遂保持着吃斋的习惯,一直未改。沈复很感动,于是对她说,“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娘点头,眼角眉梢,全是温柔的笑意。
婚后的生活,沈复与芸娘相亲相爱,从未因事情而脸红争吵过,不过二人之间的相互调笑却从来不少,芸娘因为初为人妇,在各方面都很小心谨慎,拘于礼仪,偏偏沈复又是个率性之人,在他的影响下,芸娘才慢慢变得活泼开朗起来,逐渐显出自己的真性情。
两人兴趣相投,时常共同谈论古往今来的文章诗词,聊起李白的诗词,芸娘侃侃而谈,沈复笑她为“李青莲知己”。又聊到汉赋楚辞,文人逸事,最终总会相互大笑而罢。
婚后生活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有一个知己一样的爱人,两人在生活生相互理解扶持,在爱好上互相切磋交流,既不流于热闹嘈杂,又不失于落寞孤寂,沈复和芸娘这对夫妻爱情,正是此中的绝佳典型。
沈复不是传统中的那种强势的丈夫形象,不会把妻子圈在闺房中。他时常与芸娘踏青游玩,巡山访水。这让我想到了《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带着娘子外出赏花,一路行人如同看怪物般,神摇目眩。如此瞧来,当时年代敢于这么做的人真要有几分冲破世俗的勇气啊。更妙的是有一次,附近的水仙庙演戏赏灯,芸娘心中向往却因女子之身去不了。于是沈复就想出一个法子,让芸娘穿自己的衣服,女扮男装,前往观赏。如此一来,美娇娘化身俏郎君,夫妻一对如同兄弟两人,即瞒过了世俗的耳目,又上演了一出名士风流的佳话。
相爱相知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中,最难得的就是自由。人们常常希望独自占有爱人,而不是成全对方。尤其在封建时代更是如此。沈复的出身,虽非世家大族,但比贫寒人家好得多了,父亲是给官府做幕僚的,所以沈复从小也是在诗书礼仪的浸泡中长大的。但他并不迂腐呆板,反而可爱的多,他能够理解芸娘,能够爱护芸娘,能够成全芸娘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美好的事物总不能长久,这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命运。虽然芸娘自从进门后就一直小心翼翼地侍候公婆,但终究躲不过被公婆嫌弃的命运。因为小叔的诬陷,芸娘差点被公公下令沈复将其休掉。有些读者因沈复明知情况却不肯替芸娘向父亲分辨,因而觉得沈复是渣男。但我觉得这话说得过于轻易了,封建时代下,父权是家庭权利的绝对核心,对子女有着任意的处置权利。《红楼梦》中,贾宝玉那样离经叛道的性格,见了父亲贾政还跟老鼠见猫似的,一动不敢动,何况沈复?这是那个时代所有为子女者的不幸与悲哀。
因为生活坎坷多艰,因为受到公婆的唾弃,因为芸娘本身的身子骨就比较柔弱,随着时光的远去,芸娘的身体一天差似一天。终于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治。在芸娘去世的晚上,夫妻二人间的告别,读来不禁令人惨然落泪,“妾病始因弟亡母丧,悲痛过甚,继为情感,后由忿激,而平素又多过虑,满望努力做一好媳妇,而不能得,以至头眩、怔忡诸症毕备,所谓病入膏肓,良医束手,请勿为无益之费。
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能修到,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致干造物之忌,即有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人的痛苦往往在于想要而得不到,而比这更痛苦的是得到了却又被命运抢去。已成眷属的有情人不能与子偕老。情深不寿,沈、芸夫妻中道分离,从此天各一方,人魂永别。“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回煞之日,沈复痴心等待,原本以为能够等到芸娘回魂相见,然而一夜间,所见的不过是灵堂上那忽明忽暗的幽幽烛光。
芸娘逝后,沈复飘零一人
失去芸娘的沈复百无聊赖。不久又接连遭遇了逝父、丧子之痛,人到中年,受到命运的接连打击,心若死灰,痛苦不堪。后随人入山东,不知所踪。
一段绝美的爱情故事并未随当事人的离世一起掩入黄土中,这些人生经历都被沈复记在了一本叫做《浮生六记》的书上,直到百来年以后,被人从一个旧书摊上翻找出来。沈、芸二人的爱情佳话重见于天日,在世间流传开来。
在清代“刘罗锅”刘墉的家族传说中,其父刘统勋“为正国法而杀二子”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位乾隆朝首席军机大臣,在正史中以“清介持躬,精明果决”著称,却在民间叙事里被赋...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6-27 渥巴锡:土尔扈特部最后的汗王与成吉思汗的黄金血脉在18世纪中叶的伏尔加河畔,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民族大迁徙震撼了世界。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领十七万部众,用血肉之躯突破沙俄围追堵截,最终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6-27 乾隆传位嘉庆:权力平稳过渡与王朝延续的考量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宣布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禅位于他,改元嘉庆。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乾隆在综合考量个人健康、政治稳定以及王朝未来...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6-25 平定准噶尔:一场持续七十年的血色征服与人口灭绝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平定准噶尔之战堪称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边疆战争之一。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的炮火轰鸣,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伊...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4 乾隆不立永璇:皇八子失宠背后的立储密码乾隆三十八年冬,六十三岁的乾隆帝秘密立储,将颙琰之名写入传位诏书。这场关乎大清国运的抉择中,皇八子永璇彻底失去继位可能。作为乾隆早期成年的皇子,永璇为何在储位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24 永璂为何与皇位失之交臂: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爱新觉罗·永璂,乾隆帝第十二子,生母为继后那拉氏,其人生轨迹与皇位继承的擦肩而过,是清朝皇室权力博弈、个人资质、家族变故与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嫡子身份的虚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6 乾隆南巡:六次下江南的时间密码与帝国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乾隆皇帝的南巡堪称一场持续三十年的行为艺术。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四十九年(1784年),这位六旬老人六次巡幸江南,每次历时均在四至五个...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3 乾隆与叶卡捷琳娜:18世纪东西方帝王的时空错位在18世纪的东西方版图上,两位同时代的帝王——清朝乾隆帝与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各自统治着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尽管他们的在位时间高度重合(乾隆1735-17...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2 清朝甘肃冒赈案:百余官员血染刑场,乾隆朝最大贪腐案的震慑与反思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一场以赈灾之名、行贪腐之实的惊天大案震惊朝野。甘肃冒赈案不仅创下乾隆一朝单案诛杀官员最多的纪录,更暴露出清朝官僚体系系统性腐败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2 如懿为什么被抹去历史?——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的史迹消亡之谜在清朝后妃群体中,乾隆帝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电视剧《如懿传》原型)的命运堪称最离奇的存在。她生前贵为中宫之主,死后却遭遇史籍删削、画像销毁、神牌不设的极端待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6-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