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康熙和乾隆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世人都知康乾盛世,但康熙和乾隆谁更厉害呢?
“超越前人”的想法在现在看来不但是必需的还是对自己极大的鼓励,正因为如此,社会才有了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过,历史上倒是有一位皇帝,看着是向他的前人学习,但细细掰扯下却更像是用前人的成就来衬托自己。
乾隆是清代很有知名度的一位皇帝,尤其是他下江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史学界也总是将他和爷爷康熙放一块说:认为“康乾盛世”是清代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对于康熙的成就,几乎没人驳斥,这位小小年纪就“当家”的皇帝,为清代200年的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乾隆的成就又如何呢?
也许,对比一下数据更有发言权。
先看政治上。
在康熙执政初期,由于国内刚从战争中走出来,民族矛盾非常大,从而,决定了其在政治上必须唱“宽仁”调。更何况,康熙一生的执政风格都很平和,即使为了巩固清政府的地位而采取了文字狱,但相较于后来雍正和乾隆两代,那已经是很宽大的处理了。
而乾隆面对的社会现状完全不同于康熙时期,雍正时代采取的是严苛执政,结果,导致国家高层矛盾逐渐恶化。为此,乾隆得化解矛盾,便也实施了“宽仁”的政策。但是,这么做却带来了吏治的腐败,所以,要宽中带严。
可见,康熙和乾隆的风格应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面对的社会问题不同。
为政的风格也许不好打分,但是,为政的结果总会分出一个高下。
先从软实力看起,文化:
其实,康熙和乾隆都很注重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乾隆更注重自身的文化熏陶。康熙年间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它的规模仅次于《永乐大典》。另外,还有大家熟悉的《康熙字典》、《全唐诗》等,以及很有价值的《历象考成》和《数理精蕴》。
那乾隆年间的成就呢?
第一自然是《四库全书》。不过,虽然乾隆花了那么多的精力编纂此书,且成就也比《古今图书集成》大,但却毁了很多书,如此功过该怎么算呢?
既然提起了文化,那么,就得顺便说说康熙和乾隆自身的文化水平。
先说语言能力,乾隆不如他爷爷,康熙可是向传教士学了不少拉丁文,且自己还懂满、汉、蒙、梵语。可见,康熙的语言能力估计在中国历史上无人超越。
而乾隆只懂满、藏和汉文。
再看写文章能力,康熙的创作力远远不如乾隆,可以说,乾隆是绝对的高产,一生写了40000余首诗。由此,感觉乾隆还挺有文学素养的,估计工作之外的闲时间,都用来创作了。
不过,世人对于他们诗作的质量似乎评分很低,《清诗别裁集》、《中国文学史》和《明清文学史》都没有收录他的作品。
接着看再看硬实力,军事:
后人总喜欢拿乾隆的“十全武功”说事,使得乾隆连战事上都要和爷爷比一比。康熙期间的几次战事,可是影响深远,三藩平定和一统台湾让中国彻底进入和平发展时期。而在雅克萨大破俄军,则属于国土问题。
来看看乾隆,攻打准噶尔部、回部以及抗击廓尔喀的侵略,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国家就会面临分裂的危险。但是,攻打缅甸就有点“欺负”人的味道,结果,这事还费力不讨好,一直没有占到上风。后来,满清竟然采取了行贿的手段,用贡象贿赂缅甸的君主,使得这仗打得没有一点意思。
那么,康熙和乾隆爷孙俩谁更厉害呢?
综合实力一:对外贸易
康熙在一统台湾后,就鼓励大家对外贸易,并开放了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这些港口。晚年时,由于海盗实在猖獗,康熙就断了和吕宋、噶喇巴的贸易。但是,和东洋的贸易照常,外国的商船一样可以来中国,只是不能再卖船给外国,也不能卖米。
而乾隆在对外贸易方面根本没有放开,通商口岸只有广州一处,并处处限制商民的活动。在他看来,中国物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需要互通有无。
可见,乾隆与康熙相比,真的是很没什么眼界。
综合实力二:科技水平
康熙是一位非常好学的皇帝,可谓是文理兼通,不仅对天文、历法、地理有研究,还对数学、物理、农学和医学的造诣很深。所以,康熙的时代才会有《数理精蕴》这样的书问世,而不是各种“通考”。更重要的是,康熙善于接纳建议,从而,成就了《皇舆全览图》。
至于乾隆,似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倒是听说他给孩子们请了一位老师,很是擅长数学。只是,乾隆事先说了一句,数学权当“兴趣”。估计,任谁听了此话,都不愿意给皇子们讲数学知识。后来的清政府越来越差劲,估计问题就在这。
说完了国家层面,再看看个人方面。
康熙也许是小时候经历的影响,情绪可以说相对内敛平和,而且,不喜铺张浪费,他六次来到江南,都是处理水患问题。
再看看乾隆,那排场,恨不得将后宫之人都带上。这么做纯属是给地方制造麻烦,不但要安排食宿,还要注意安保。总之,乾隆是一位特别好面子的皇帝。
其实,从以上几点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康熙的重心基本都是放在国家事务上,而乾隆则是“公私”不分,从而,给后人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虽然看着表面乾隆做的似乎不逊于康熙,但骨子里却是退步的。更何况,在同一时期,英国已经步入了工业革命时代,但满清却还是如此。
所以,“不进则退”永远都是真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细说康乾盛世》、《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
在清代文坛,姚鼐以“桐城派三祖”之一的身份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散文创作与学术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的文人,却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于人生壮年、仕途正盛之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姚鼐 2025-08-08 遏必隆是忠臣吗?——从历史轨迹与政治抉择中探寻答案在清朝康熙朝的权力棋局中,遏必隆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出身钮祜禄氏的勋臣之后,既是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又因依附鳌拜而遭弹劾下狱;他既是战场上的巴图鲁(勇...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07 豫亲王多铎之死:一场被历史铭记的天花浩劫1649年4月29日,清初铁帽子王、开国名将豫亲王多铎因天花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这位曾以“破扬州、下江南、俘弘光”等战功被乾隆帝誉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传...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多铎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延禧攻略尔晴怀孕之谜:一场精心策划的报复与身份博弈在《延禧攻略》的宫斗漩涡中,尔晴的怀孕堪称最具戏剧性的转折之一。这个看似“意外”的生命,实则是尔晴对傅恒冷落、对魏璎珞夺爱的疯狂报复,其背后牵扯出傅恒、乾隆皇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05 图海与吴六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双重镜像在历史剧《康熙王朝》的荧幕叙事中,图海与吴六一两位角色因演员郝铁男的“一人分饰”引发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误解。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安排背后,实则折射出历史真实与文学...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8-05 从潜邸侧福晋到冷宫废后:如懿原型乌拉那拉氏的悲剧人生在清宫剧《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乌拉那拉·如懿以断发抗争的决绝姿态,成为观众心中“真性情”的代名词。然而,这位虚构角色的历史原型——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的真实人生...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05 康熙大婚:12岁少年的帝王婚典与权力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的婚姻堪称特殊——他以12岁之龄举行大婚,不仅创下清代帝王最早结婚纪录,更以57年半的婚姻生活成为清帝中婚龄最长者。这场看似“早婚”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4 令妃的最后十年:繁华背后的血色黄昏乾隆三十年(1765年),令妃魏佳氏以皇贵妃之尊执掌后宫,其子永琰已被秘密立储。这个看似登顶权力巅峰的汉女,却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陷入了一场以健康为代价的“生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04 朱国治:历史褶皱中的善恶双面镜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