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战国,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精彩的时期之一,期间曾涌现出大量风云人物,如果要从中选出十大历史名人,难度其实相当之大。个人认为,要评选十大名人,不仅要看其名气和才能,还应该看其对战国格局的影响力,同时应该将各国君主全部剔除,毕竟这些君主的影响力实在有些大。
1、商鞅:
秦国变法,为秦国崛起奠定基础。姬姓,公孙氏,卫国人,又称公孙鞅、卫鞅。其年轻时便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曾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先于魏国担任中庶子,后入秦国,在秦孝公的重用下,开始在秦国主持变法。其先后于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变法法令,在秦国推行深彻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从而使秦国在经济、社会、制度、思想等方面确立了对山东六国的制度优势,为秦国崛起,并最终一统一天下奠定了制度基础。
2、孙膑:
两败魏国,战国初期霸主魏国就此衰败。本名不详,为春秋军事家孙武后代。曾与庞涓同窗,后因庞涓陷害而惨遭膑刑和黥刑,在齐国使者帮助下逃至齐国。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齐威王在段干朋建议下兵分两路救赵,田忌在孙膑建议下以“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致使魏国霸业动摇。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齐国再度出兵救援,孙膑又采用“围魏救韩”之计,迫使魏军回援,同时以“减灶之计”诱使魏军进入埋伏圈,最终大败魏军主力于马陵。历经两战,魏军主力损失殆尽,战国初期霸主魏国就此衰败。
3、邹忌:
改革强齐,基本奠定了齐秦争霸的格局。尊称“驺子”,初为齐桓公田午时大臣,后于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命为相国。担任相国期间,在齐国推行改革,通过鼓励进谏、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从而使得齐国国力逐渐增强,一举奠定了魏国之后,齐秦东西称霸的格局。此外,稷下学宫便是在邹忌担任齐相期间修建完成,这为齐国招揽人才提供了极大便利。
4、公孙衍:
身挂五国相印,首倡合纵抗秦。也称“犀首”,虽为魏国人,但自前342年便入秦国参军,并先后在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雕阴之战”中立下大功,获封大良造,后因张仪深受重用,公孙衍心灰意冷之下出走秦国。为对抗逐渐强大的秦国,公孙渊首倡合纵,并促成了前318年的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此次伐秦虽然失败,但却使得秦国意识到了危险,于是短暂放弃东出,改将战略重心放于南北两端,对于山东六国则以外交为主。前311年,随着秦国再度东出,山东六国恢复合纵联盟,公孙衍出任纵约长,并同时担任齐、燕、赵、韩、魏五国相邦。合纵可以说是战国中后期,山东六国对抗秦国的主要手段,而公孙衍作为此策略的提出者,可谓功不可没。
5、张仪:
以“横”破“纵”,为秦国崛起争取时间。张仪曾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后入秦国,先任客卿,在“濮阳之战”后,因劝说魏国与秦国交好立功,得以出任相邦。在公孙衍于山东六国推行合纵的同时,张仪倡导推行连横策略,以“横”破“纵”。尤其是第一次“五国伐秦”之后,秦惠文王担心山东六国合纵对秦国威胁太大而放弃东出,转而将战略重心放在南北两端,而张仪则主要负责破坏六国合纵,为秦国争取外交空间,从而为秦国赢得了难得的崛起时间。
6、匡章:
攻破函谷关,联军伐楚,楚国就此衰弱。又称章子或者匡子,曾师从孟子,后于齐威王末年成为齐国将领。齐楚本是联盟,但张仪却以“商於六百里”说服楚怀王,楚国背盟连秦,齐国则与韩、魏联盟。前302年,质秦的楚太子横杀秦大夫后逃回楚国,秦楚联盟破裂。前301年,以齐军为主的秦、齐、韩、魏四国联军出兵伐楚,“垂沙之战”楚国惨败,楚都被攻破,与此同时内乱爆发,楚国就此衰弱。楚国衰败后,秦国又开始频繁向三晋用兵,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于是在前298年再度发起合纵攻秦,由齐国大将匡章统率齐、魏、韩联军攻秦,后赵、宋两国也参与合纵,此战历经三年,匡章最终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了魏、韩土地,此后秦国东出步伐再度被迫放缓。
7、司马错:
攻占巴蜀,伐魏攻楚,为秦国夺取重要粮仓。司马迁八世祖,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前316年,巴国、蜀国发生战争,皆向秦国求援,围绕是否攻打蜀国,司马错与张仪发生激烈争论,后司马错以“得蜀即得楚”之说说服秦惠文王。同年秋,司马错率兵攻打蜀国,同年十月攻灭蜀国,后又攻灭巴国和苴国,将蜀地纳入秦国。此后,司马错还曾率兵平定蜀地叛乱,稳固了秦国对蜀地的统治。夺取蜀地,可以说是秦国全面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司马错功不可没,此外,司马错还曾于前291年夺取魏国轵地、夺取韩国邓地,又于前289年与白起率兵夺取垣城和河雍等六十一城,于前286年迫使魏国献出安邑,于280年夺取楚国黔中郡,迫使楚国割让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8、乐毅:
改革强燕,五国攻齐,齐国就此衰弱。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国人。燕昭王即位后,为图强而招揽贤士,乐毅入燕辅佐燕昭王,通过改革内政、整顿军队、改善吏治、赏善惩恶等措施,使得燕国逐渐强盛。彼时,齐湣王凭借国势频频对外用兵,惹恼了周围列国,又因攻灭宋国而与中原列国关系决裂,再加上暴政导致国内民怨四起,燕昭王遂派乐毅联络各国,意图合纵伐齐。前284年,燕昭王起倾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连下七十三城,齐国仅剩莒和即墨两城苦苦坚守,齐国就此衰弱,彻底退出争霸行列。
9、白起:
连破山东诸国,赵国败后秦国一家独大。白起从军之时,秦国虽然已经极为强大,但面对山东诸国的合纵,秦国仍然难以大举东进,而白起担任秦将期间,接连大败山东六国,尤其是其“以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作战方式,导致山东六国元气大伤。白起平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仅史料明确记载歼敌数量的战役便有多场,如前293年“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战”攻破楚都、淹杀鄢城百姓数十万,前273年“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前264年“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前262年—前260年“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据不完全统计,六国仅丧生于白起手中的军队,便不下百万,为此白起也得了“人屠”之名,而山东六国由于接连战败,再也难有抗秦之力,秦国开始一家独大。毛主席更是评价道,“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10、魏无忌:
两败秦军,延缓了秦国灭国步伐。因受封于信陵,因而也被称为信陵君,为“战国四公子”之首。“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损,秦昭襄王又于前257年发动“邯郸之战”,发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拼死抗秦的同时,接连向各国求援。信陵君窃取兵符之后,率兵救援赵国,与此同时,楚国也出兵十万救赵,结果秦军大败,秦将王纥被迫率军退往汾河,秦将郑安平投降。秦国恢复元气后,再度接连对魏国用兵,魏无忌于前247年派使者向各国求援,列国得知魏无忌出任上将军后,纷纷出兵救援,魏无忌率领联军于黄河以南大败秦军,秦将蒙骜战败而逃,秦军紧闭函谷关不出。此战之后,魏无忌声威震动天下。魏无忌两败秦军,可以说对秦国造成了极大震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国灭国的步伐。
虽说战国时期人才辈出,例如李俚、吴起、庞涓、苏秦、屈原、肥义、赵奢、蔺相如、田文、田单、黄歇、赵胜、廉颇、李牧、王翦、吕不韦等等,其中有些人的才能或许在以上十人之上,但就对战国格局的影响力而言,却略显不足。当然,李俚、吴起或许可以一争,毕竟这两位是战国初期魏国称霸的关键人物。
在战国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樊於期是一个被血色浸染的名字。这位秦国叛将的命运轨迹,从咸阳宫阙到燕国边陲,最终定格在咸阳城外的血色黎明。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歌,...
樊於期 2025-09-16 孙膑的妻子与后代:历史迷雾中的家族轮廓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楚王问鼎:春秋霸权与礼制崩坏的交响公元前606年,洛阳南郊的周王畿上空阴云密布。楚庄王亲率大军陈兵周疆,在九鼎陈列的明堂前,这位南方霸主突然发问:“九鼎之大小轻重几何?”此言一出,周大夫王孙满握...
楚庄王 2025-09-10 千年运脉: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与文明回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挥动第一锹泥土,邗沟的诞生不仅拉开了中国运河文明的序幕,更在2500余年的岁月中,将这条人工水道锻造成中华文明的精神动脉...
夫差 2025-09-09 卜商:孔子门下的文学巨擘与经学传承者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