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 时期蜀汉的建国者。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曾因无人继嗣,于年过四十岁时,收过一个义子刘封。
刘封出自名门,《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
经考证,东汉时期,只有两人受封过罗侯爵位,两人的家族都曾显赫一时。
一个是窦宪(其妹为汉章帝刘炟第一任皇后)的弟弟窦绬,一个是邓骘(其祖父邓禹为东汉开国功臣之首,其妹为汉和帝第二任皇后)。
至于《三国志》中记载的寇氏,不少专家倾向于是窦绬的后裔,因为“宼”字和“窦”更接近。
不管是哪个罗候之后,刘封的祖上曾经阔过是肯定的。
更不要说他的母族出自长沙刘氏,这是西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和东汉皇族是关系比较亲的亲戚,光武帝刘秀就出自刘发一脉。
也就是说,刘封是有皇族血脉的。
刘备在年过四十时,挑中了这么个出身显赫的义子,肯定是奔着让刘封当自己的接班人去的。
虽然后来刘备又有了亲儿子刘禅等,但到底是养了刘封十多年,最开始的时候,估计还是重点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也是有的。
可刘备还是把他杀了,原因是为亲儿子刘禅铺路,补刀的是诸葛亮,《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当时,刘封受命和孟达、申仪、申耽一起镇守西城、房陵、上庸三郡。
但刘封没有跟孟达搞好关系,导致“又忿恚(恼怒之意)封”的孟达投降了曹魏,随后,申仪、申耽也叛蜀降魏。
丢掉了镇守的属地,孤身逃回成都的刘封,先是受到刘备的责难,责怪他逼反孟达和拒救关羽,随后就在诸葛亮的鼓动下,被刘备咔嚓了。
其实,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判断出,刘备杀刘封之心并不是很强,否则,也不会“为之流涕”了。
在史书的记载中,死后能让刘备哭的人可没几个,比较有名的,也就是庞统和法正,关羽和张飞死的时候,都没见刘备哭。
所以,刘备当时心中肯定是矛盾的,养了十多年的儿子,即使是义子,也不是没感情的。
古时的义父子,可不是随便称呼的,不像现在的“干爹”之类,就是随口一叫,那是要拜祠堂,写族谱,举办隆重仪式的,和亲生父子差不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世人也都把刘备和刘封死死地绑定在一起,刘封犯了那么多错,为何还要跑回成都?因为他没地方去。
刘备的儿子,去东吴或曹魏,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刘备最终决定杀掉刘封,诸葛亮所讲的“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当然起了作用,但并不是绝对。
当时,刘备亲生的长子刘禅已经13岁,还有了刘永、刘理这两个小儿子,不缺少继承人,要是刘备真担心刘封“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估计早就下手了。
可刘备是让刘封去镇守西城、房陵、上庸三郡,相当于外放为一地诸侯,要是担心身后祸起萧墙,就不会让他领兵权镇守一方了。
刘封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早在刘禅长成人,刘备又有了其余的亲生儿子后,他大概就在考虑刘封的处置方案了。
有了亲儿子,义子自然当不成继承人,刘备选择的方式是把刘封跟刘禅分开,并提前分给了刘封一份家产,也就是西城、房陵、上庸三郡。
这三郡合称为益州“东三郡”,位置在现今的陕西、湖北两省交界处,大致是陕西安康市到湖北十堰市之间的地区。
这片区域远离成都,远离蜀汉的核心区域,又直面雍州(关中)和荆州。
“东三郡”也不是如汉中、永安那样对蜀中安全有绝对威胁的门户区域,不用担心刘封将来以安全的原因胁迫成都。
刘备大概是想避免刘封和刘禅的直接冲突,政治上杜绝像诸葛亮这样的拥刘禅派对刘封的压力,还能让刘封在外围作为屏障,借助他的能力,保护蜀汉的核心地区。
这个想法很不错,全了父子之情,政治上保护了刘封,还给予了刘封一定的权力和地盘,不算过分。
至于孟达、申仪、申耽等人,能否被刘封制服,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把刘封放在任何一处,都会面对地方土豪的问题,没那本事,就别镇守一方,更不要说争夺继承人之位了。
刘封如果能守好“东三郡”,尽可以在当地作威作福,刘备是不管的,哪怕他没去救关羽。
可刘封把“东三郡”给丢了,还跑回了成都,刘备怎么安置他?
其时,蜀汉政权连荆州都丢了,所占据的地盘本就不多,除了益州和汉中,就没有多的位置可以安置刘封了。
刘备需要的是,刘封离得刘禅远远的,他跑回来了,又没地方可以给刘封,怎么办?
连孟达都知道,刘封在外则安,在内则亡。
根据《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孟达投降曹魏,并准备配合曹魏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进攻刘封之前,曾给刘封写过信,劝他投降,信里面就说道:
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
孟达所讲的“失据而还”才是刘封真正的死因。
而刘封没听孟达的,坚持跑回成都,下场全如孟达所料,这也是刘封临死前会说“恨不用孟子度之言!”的原因。
不丢掉“东三郡”,刘封能安置在远离刘禅的地方,有权有地盘,日子过得下去,占据的地盘对蜀汉核心地区又没有太大的危害,就不会有“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之忧。
刘封回了成都,又没有多的地盘给他,让他留在刘禅身边的话,难保他将来没什么想法,当然就是“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所以,诸葛亮才鼓动刘备杀刘封,刘备也只能认可。
综上所述,刘封真正的死因就是,刘备提前给他分了家产,可他把家产败光了,刘备又没有多余的家产给他,担心他将来有可能去抢留给刘禅的家产,只能把他杀掉。
刘备的地盘如果再多一些,哪怕荆州还在手,即使“东三郡”丢了,有其余能安置刘封的地方,估计也不会杀他,怎么说,也抚养了十几年。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 吕布辕门射戟:一场智勇交织的权力博弈公元196年的深秋,徐州小沛城外,一场看似荒诞的赌局改写了三国初期的军事格局。吕布以一箭射中辕门戟支,迫使袁术大将纪灵退兵,解除了刘备的灭顶之灾。这场被《三国志...
吕布 刘备 2025-09-28 刘琰:从蜀汉元老到“桃色事件”牺牲品的陨落之路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刘琰曾是一位地位显赫却最终因荒唐行为断送前程的元老重臣。他的人生轨迹从刘备的亲密随从到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冗员,最终因一场涉及皇权的“桃色事...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