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李渊虽然称帝的速度要比朱元璋快得多,但也不是“立刻称帝”。两人虽然在称帝时间上差异较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李渊在太原起兵,八月大军抵达黄河岸边,十月围困长安,十一月攻克长安并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
第二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遇害,六月李渊取代杨侑称帝建国。从起兵到建立大唐帝国,李渊只用了一年时间,堪称光速。
此后,李渊又用了四年时间,才基本上统一的全国。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受汤和邀请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第二年朱元璋出走,在定远独立成军。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建立应天府,并接受朱升“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消灭陈友谅,至正二十六年,又消灭张士诚,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汤和南征消灭方国珍等南方割据势力,同年徐达、常遇春北伐。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帝国。从参加义军到建立大明,朱元璋用了整整16年。但此时,全国已经基本上统一了。
从二人的创业经历可以看出,他们明显走了不一样的路,李渊是“先称帝,后统一”,而朱元璋则是“先打江山,后穿龙袍”。
同样是举兵推翻前朝,李渊为何胆子这么大,敢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登基称帝,全然不顾“树大招风”的忌讳呢?
朱元璋又为何那么小心翼翼,直到大都被攻占,元顺帝逃亡漠北才坐上龙椅呢?
二人打出的旗号不一样
李渊举兵时打出的旗号并非“反隋”,而是“尊隋”。
这是什么奇葩操作呢?说起来好搞笑,李渊在檄文中宣布:杨广夺嫡得位不正,搞得天下民怨沸腾,我老李是为了大隋基业而起兵推翻杨广。
这种操作既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又很容易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给了不满隋炀帝的派系势力一个名正言顺的投靠机会。
最难受的是隋廷,杨侑被顶到前面跟爷爷杨广对垒,李渊却躲在身后操纵傀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李渊又在不断掏空隋朝存在的政治基础,为禅代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种政治游戏在历史上几乎是一个常规操作,屡试不爽。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是黑脸的“反派”,直接跟正统的大元面对面厮杀。从政治立场来说,他就是造反,没有回旋余地。
也就是说,因为旗号不同,李渊手上握了两张牌,一张叫军事,一张叫政治;而朱元璋只有一张牌,即军事。
事实上,朱元璋也试图抓住政治牌,他曾经联系过元廷,希望能被收编。只是后来眼看元廷这张牌作用实在不大,所以很快就放弃了。
因为“尊隋”,所以杨广死后,李渊具备接受禅代,继承隋帝国的先天优势。而朱元璋只能凭借拳头,一点一点地打。
二人面临的威胁不一样
从起义军的规模来看,其实李渊面临的竞争对手要远大于朱元璋,但具体到他们二人的地理环境来说,李渊却占尽了便宜。
隋朝从大业七年就开始出现农民起义,到李渊起兵时,天下有数百支义军,有实力跟李渊抗衡的至少有十几家。朱元璋所在的时期,义军的数量和质量,其实远不及隋末。
但具体到现实条件,李渊却占尽了便宜。
隋末的义军,大多集中在河北、河南、淮河流域地区,河东和关中地区相对薄弱,而这两个地方恰恰是李渊的大本营。
也就是说,李渊具备关起门来独立发展的条件。
朱元璋就惨了,他所在的应天府,北面是元朝,东面是陈友谅,西边是张士诚,南边是方国珍,地理位置狭小,且四面为敌。
这种状况下,称帝的效果截然不同。
李渊称帝可以树立正朔的形象,能迅速将周边的小股势力吸引过来。而朱元璋如果称帝,就成了众人的靶子。
所以,李渊不能低调,高调才能抓住战略机遇。朱元璋则必须低调,高调就是众矢之的。
二人拥有的资源不一样
李渊的身份是关陇门阀集团成员,朱元璋则是穷得裤子都穿不上的农民,身份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天差地别。
改朝换代说到底是政治革命,军事是表,政治才是根。
李渊为何不到半年就能攻克长安?原因很简单,有拥趸。
李渊封唐国公,其封地就在太原,本人在河东、太原发迹。陇西李氏的根又在关中,家族子弟在那里盘根错节,与当地的豪姓大族利益绑定非常深。
唐军到了河东后,几乎兵不血刃,各派势力纷纷来投。连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都能打着李家的旗号,组织了一支十几万人的队伍,将长安西边扫荡了一个遍。
有关陇门阀做后盾,有关中和河东这两块大粮仓做根据地,李渊还需要再小心翼翼地“广积粮缓称王”吗?他背后的门阀家族推也要把他推上皇位。
朱元璋则因为身份问题,必须要走一段弯路。
他从一名大头兵开始,走到普通的将领,再独立领军称为割据势力,在江湖上挂个号。这个过程花了四年时间,速度已经够快的了。
好在陈友谅和张士诚的身份也没比朱元璋强多少,他们的政治资源也不强,否则朱元璋不可能有机会改朝换代。
事实上,这要归功于元朝。由于元朝在政治上对汉人的歧视政治,导致没有汉人士族阶级冒头,这才给了朱元璋崛起的机会。
从这一点上来讲,朱元璋又是何其的幸运!
改朝换代的历史看起来只是简单的重演,但仔细揣摩,其实他们都有各自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精彩。
朱元璋与沈万三的恩怨,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君臣冲突之一。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巩固政权,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覆灭,则成为其打击豪强、重塑社会秩序...
朱元璋多少岁 巨商沈万三 2025-08-05 徐达正史死因考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与传说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从草原霸主到未央宫舞者:颉利可汗的“跳舞”事件与唐朝的权力美学公元634年,长安未央宫的宴会上,一场载入史册的表演震撼了在场所有宾客: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这位曾让唐朝举国震动的草原霸主,竟在太上皇李渊的命令下,当众跳起了胡...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7-18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刘伯温的最后一个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智慧回响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温大雅后人:千年世族的荣耀与传承初唐时期,温大雅与两位弟弟温彦博、温大有以“三彦”之名名震朝野,三人辅佐李渊建唐、巩固政权,在太原起兵、玄武门之变、与突厥战争等重大事件中均有卓越表现。唐朝建立...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7-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