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宋朝文化传承了唐代文化的精华,在宽松政治和良好社会风气的酝酿中逐步成长,发展迅速,硕果累累。
宋太祖赵匡胤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在宋朝达到了高峰.
“好铁不打钉, 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刑不上大夫”等俗谚都尽出在宋朝。
一、宋朝涌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文人居多
四朝元老、政治家赵普,理学大师、古代哲学思想家二程、朱熹,婉约派词人柳永,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主持“庆历新政”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文学家、自然科学家沈括,三朝元老贤臣韩琦,著名的政治家、学者、一代尊师欧阳修,提倡“出污泥而不染”的学者周敦颐,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知名贤臣吕公著、文彦博、学者曾巩、苏轼、张载,科学家苏颂等等均出自于宋朝。
还有议论先驱梅尧臣,行为疯狂的米芾,首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书法家黄庭坚,领军文人辛弃疾都是以词著名。而活字印刷对文化的发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等等都是优秀的代表。
就连老百姓都妇孺皆知的文学名人奸相蔡京、名妓李师师、江湖义士宋江都出自于宋朝。
宋朝的贤臣都推崇任人唯贤,赵普就是杰出的代表,有一次, 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位贤士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 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位贤士。
还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答应。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 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 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了赵普的建议。
二、宋朝文学空前繁荣
宋朝文学不但囊括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还发展了游记、科学说明文、笔记体小说等。
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
宋朝的文学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高产作家,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 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
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但只留存的一小部分。宋朝的诗人估计有九千多人,词人约一千四百多人,创作词两万多篇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前代望尘莫及。
要不是战乱毁坏的、遗失的、无法可考的恐怕这一文学宝库早被全人类所敬仰。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谓凤毛麟角。
宋诗从各个方面反应社会现象,视野之广阔,力度之深邃,许多作家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形成了宋朝都有的人格调。
宋词作为新兴的文学体裁,不但短小精悍,便于传阅,而且是街头巷尾百姓取乐的群众性文艺载体,不但歌者喜爱,连普通百姓也喜欢即兴哼唱,雅俗共赏,它的娱乐性,群众性,传播力都是诗无法比拟的。
三、重文轻武,思想上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
由于宋朝的国家命运,宋朝统治者采用重文轻武的大政方针,思想上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这一点许多寺庙就是集中的反映。
因此,宋词题材新颖、手法 独特、创作风格俊逸。
北宋前期,词的主要领军人物是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人。特别是晏殊、欧阳修等一批词作者,创作的词,体裁新颖,不拘一格,自然流畅,说理畅达,便于哼唱。
范仲淹的词又跌宕起伏,豪放悲壮,鼓舞人心。柳永则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代替小令,加入草根格调,突显楼阁茶馆,情思缠绵的格调。
到了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苏轼。他以诗为词,诗词结合,体裁宽泛,内容充实,豪放奔放,便于激情高昂。
南宋的爱国词派陆游等人与辛弃疾派词的一批词作家都受到苏轼的影响,创作出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南宋前期,国难当头,许多词人除了保持豪放词风,还突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内容多为慷慨悲壮、沉郁苍凉。
特别突出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细腻,底蕴深厚,风格自然清新令人赞不绝口。
到了南宋中期,主要词人辛弃疾、陈亮、姜夔等表现突出。
辛弃疾开创了爱国词派-稼轩体,以散文为词,豁达通俗,富有艺术的表现力。
他的词 以报国效忠为主题,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深邃,时而沉郁,时而明快,而悲愤,时而激越,豪迈奔放,鼓舞人心。姜夔的词,艺术精湛,音律强劲,度曲自如,别具一格。
到了南宋后期,主要有两派词人在词坛活跃。一派是稼轩派,主要人物有刘克庄、文天祥等,他们的作品壮志未酬,情调沉痛悲郁,豪迈粗犷。
另一派是白石派,重要人物有吴文英、周密等,他们重视音律技巧,内容凄凉哀怨,但主题不够鲜明。
四、宋朝的科举改革,对宋朝文学影响极大
宋朝许多名人文化大家,都出身贫苦,科举取士给她们提供了出人头地的良好机遇。
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单身家庭出身,自幼贫寒。
范仲淹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带着尚在吃奶的仲淹改嫁朱家。范仲淹从小饱受人间寒苦,喝粥度日苦读不止。
欧阳修买不起笔纸,他母亲用芦秆画地教他识字。
最终两人都勇于个人奋斗,成为文豪,万人敬仰。
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都是欧阳修培养扶植起来的文化精英。苏轼又培养了苏门 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陆游是曾巩的学生, 陆游、辛弃疾以词为友。
总之,宋朝是文人群英荟萃,底蕴深厚,发展空前。
隋末乱世,风云激荡,天下豪杰并起,逐鹿中原。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侯君集凭借自身独特的特质与机遇,成功踏入李世民幕府,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勇武之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0 巴洛克音乐代表作:理性与激情交织的华彩乐章巴洛克音乐(1600-1750年)以其繁复的装饰性旋律、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严谨的复调结构,成为西方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黄金时代。从德国的管风琴到意大利的小提琴,从英...
启 2025-08-20 嘉庆皇帝下场有多惨:盛世余晖下的悲剧终章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其统治时期上承“康乾盛世”的余晖,下启“嘉道中衰”的乱局。他的一生勤勉节俭,却未能扭转清朝的颓势,最终在承德...
嘉庆怎么死的 启 2025-08-18 赵匡胤尸骨鉴定死因:千年谜案的科学解密之路公元976年冬夜,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万岁殿暴毙,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千年后,现代科学技术为揭开这一历史悬案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尸骨鉴定探寻死因。尽管赵...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14 大禹治水:穿越千年的精神启示录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大禹治水的传说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镌刻着先民与自然抗争的集体记忆。这场持续十三年的浩大工程,不仅重塑了华夏地理版图,更沉淀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启 大禹 2025-08-14 王安石与王珪:同榜进士的政坛双轨人生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的春闱,将两位未来政坛巨擘的命运悄然交织。来自临川的王安石与舒州迁居的王珪,以第四名与榜眼的身份同登进士榜,开启了这段跨越四十年的复杂...
启 王安石 2025-08-14 英国革命与启蒙运动: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与现实错位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大陆与不列颠群岛先后经历了两次思想与政治的剧烈震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启蒙运动(17—18世纪)。前者以...
启 2025-08-13 从军事奇迹到历史见证:马奇诺防线的现状与启示在法国东北部边境,绵延390公里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群静静伫立,这里曾被视为“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马奇诺防线。作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耗资50亿法郎、历时12年打造...
启 2025-08-13 静水流深处,理韵自生辉——罗从彦诗歌中的理学精神与诗意栖居在中国理学发展史上,罗从彦(1072—1135)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程颐三传弟子、杨时高足,他以“主静”为宗的修养论奠定了闽学根基,更以诗歌为载体,将深奥...
启 2025-08-13 薛生白:以湿热为钥,开启温病学新纪元的医学巨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一位自号“一瓢”的医者薛生白(薛雪),以《湿热病篇》打破传统伤寒论的桎梏,开创了温病学中湿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这位与叶天士齐名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