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宋朝文化传承了唐代文化的精华,在宽松政治和良好社会风气的酝酿中逐步成长,发展迅速,硕果累累。
宋太祖赵匡胤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在宋朝达到了高峰.
“好铁不打钉, 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刑不上大夫”等俗谚都尽出在宋朝。
一、宋朝涌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文人居多
四朝元老、政治家赵普,理学大师、古代哲学思想家二程、朱熹,婉约派词人柳永,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主持“庆历新政”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文学家、自然科学家沈括,三朝元老贤臣韩琦,著名的政治家、学者、一代尊师欧阳修,提倡“出污泥而不染”的学者周敦颐,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知名贤臣吕公著、文彦博、学者曾巩、苏轼、张载,科学家苏颂等等均出自于宋朝。
还有议论先驱梅尧臣,行为疯狂的米芾,首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书法家黄庭坚,领军文人辛弃疾都是以词著名。而活字印刷对文化的发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等等都是优秀的代表。
就连老百姓都妇孺皆知的文学名人奸相蔡京、名妓李师师、江湖义士宋江都出自于宋朝。
宋朝的贤臣都推崇任人唯贤,赵普就是杰出的代表,有一次, 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位贤士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 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位贤士。
还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答应。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 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 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了赵普的建议。
二、宋朝文学空前繁荣
宋朝文学不但囊括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还发展了游记、科学说明文、笔记体小说等。
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
宋朝的文学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高产作家,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 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
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但只留存的一小部分。宋朝的诗人估计有九千多人,词人约一千四百多人,创作词两万多篇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前代望尘莫及。
要不是战乱毁坏的、遗失的、无法可考的恐怕这一文学宝库早被全人类所敬仰。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谓凤毛麟角。
宋诗从各个方面反应社会现象,视野之广阔,力度之深邃,许多作家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形成了宋朝都有的人格调。
宋词作为新兴的文学体裁,不但短小精悍,便于传阅,而且是街头巷尾百姓取乐的群众性文艺载体,不但歌者喜爱,连普通百姓也喜欢即兴哼唱,雅俗共赏,它的娱乐性,群众性,传播力都是诗无法比拟的。
三、重文轻武,思想上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
由于宋朝的国家命运,宋朝统治者采用重文轻武的大政方针,思想上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这一点许多寺庙就是集中的反映。
因此,宋词题材新颖、手法 独特、创作风格俊逸。
北宋前期,词的主要领军人物是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等人。特别是晏殊、欧阳修等一批词作者,创作的词,体裁新颖,不拘一格,自然流畅,说理畅达,便于哼唱。
范仲淹的词又跌宕起伏,豪放悲壮,鼓舞人心。柳永则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代替小令,加入草根格调,突显楼阁茶馆,情思缠绵的格调。
到了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苏轼。他以诗为词,诗词结合,体裁宽泛,内容充实,豪放奔放,便于激情高昂。
南宋的爱国词派陆游等人与辛弃疾派词的一批词作家都受到苏轼的影响,创作出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南宋前期,国难当头,许多词人除了保持豪放词风,还突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内容多为慷慨悲壮、沉郁苍凉。
特别突出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细腻,底蕴深厚,风格自然清新令人赞不绝口。
到了南宋中期,主要词人辛弃疾、陈亮、姜夔等表现突出。
辛弃疾开创了爱国词派-稼轩体,以散文为词,豁达通俗,富有艺术的表现力。
他的词 以报国效忠为主题,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深邃,时而沉郁,时而明快,而悲愤,时而激越,豪迈奔放,鼓舞人心。姜夔的词,艺术精湛,音律强劲,度曲自如,别具一格。
到了南宋后期,主要有两派词人在词坛活跃。一派是稼轩派,主要人物有刘克庄、文天祥等,他们的作品壮志未酬,情调沉痛悲郁,豪迈粗犷。
另一派是白石派,重要人物有吴文英、周密等,他们重视音律技巧,内容凄凉哀怨,但主题不够鲜明。
四、宋朝的科举改革,对宋朝文学影响极大
宋朝许多名人文化大家,都出身贫苦,科举取士给她们提供了出人头地的良好机遇。
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单身家庭出身,自幼贫寒。
范仲淹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带着尚在吃奶的仲淹改嫁朱家。范仲淹从小饱受人间寒苦,喝粥度日苦读不止。
欧阳修买不起笔纸,他母亲用芦秆画地教他识字。
最终两人都勇于个人奋斗,成为文豪,万人敬仰。
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都是欧阳修培养扶植起来的文化精英。苏轼又培养了苏门 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陆游是曾巩的学生, 陆游、辛弃疾以词为友。
总之,宋朝是文人群英荟萃,底蕴深厚,发展空前。
十六国时期,慕容德在青州广固城建立南燕政权,其执政风格与历史评价始终充满争议。作为慕容氏家族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既展现出一代枭雄的权谋手腕,又在治国理政中流...
启 2025-05-09 尤俊达武功好吗:隋唐江湖中的武力定位与实战价值在《隋唐演义》的江湖体系中,尤俊达作为山东绿林的总首领,其武艺水平与实战表现始终是衡量其江湖地位的重要标尺。作为程咬金的至交好友与武学启蒙者,尤俊达的武功既非超...
启 2025-05-09 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国君:霸业传承与历史转折在春秋时期,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下走向辉煌,成为中原霸主。晋文公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开启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然而,霸业的延续并非一帆风顺,晋文公之后的...
晋文公 启 2025-05-08 教皇子午线的历史意义:开启全球殖民时代的重要分界线15世纪末,在地理大发现的浪潮中,教皇子午线应运而生。它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旨在解决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殖民地争夺问题,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具有多...
启 2025-05-08 乔托最著名的四幅作品:文艺复兴艺术的曙光在欧洲绘画的发展历程中,乔托·迪邦多内宛如一颗璀璨的启明星,照亮了文艺复兴艺术前行的道路。他作为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其作品打破了中世纪...
启 2025-05-07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重要开端与思想启蒙在晚清历史的长河中,公车上书与戊戌变法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公车上书是否为戊戌变法的开端,成为探讨这段历...
启 2025-05-06 宇文智及的结局:叛乱者的末路悲歌在隋末动荡不安的局势中,宇文智及作为江都兵变的主谋之一,其人生轨迹充满了权力欲望与血腥杀戮,最终走向了覆灭的结局。兵变主谋,开启末路之门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
启 2025-05-06 狄德罗的“三个关系”:重新解构美的本质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浪潮中,法国哲学家狄德罗以“美在关系”的命题颠覆了传统美学认知。他将美学的核心从孤立的对象转向复杂的关系网络,提出“实在关系”“察知关系”与...
启 2025-04-30 海国图志与日本明治维新:一部著作如何影响一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书籍往往承载着超越时空的智慧与启迪。清代思想家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它不仅为中国人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更在不...
魏源 启 2025-04-24 汉景帝废太子刘荣:宫廷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废太子刘荣一事堪称西汉宫廷政治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复杂的宫廷权力斗争、家族利益纠葛以及汉景帝对帝国未来的考量,深刻影响了西汉王...
刘启 启 2025-04-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