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即明思宗、崇祯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共十七年,年号“崇祯”。朱由检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末期,朝廷财政入不敷出,恰逢各地又赶上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明廷内部,东林党争愈演愈烈,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把持朝政,压制异己,朝局一度陷入混乱。
而相比内忧,外患更加危及,闯王李自成势不可挡,所到之处尽皆归降,“跟着闯王不用纳粮”的口号迅速席卷全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李自成正月起兵,三月就攻克了北京,而皇太极也突破了期间崇祯皇帝并没有迁都,而是盯着皇太极和李自成的压力坚守北京,如果当时选择迁都南京的话,明朝完全可以继续苟存,只是崇祯帝却并没有迁都。
南京自太祖皇帝起就一直独立存在一整套官僚班底,堪称“小朝廷”,且后期东林党兴起就是以南京的落魄官员为骨干组成的,所以迁都南京似乎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
但是崇祯帝在当时没有迁都一定是主观或客观上存在阻力,那么,崇祯帝为什么未迁都南京,而是选择在北京与明朝一同走向覆灭呢?
一、内忧外患
1、闯王李自成
明朝后期,地方天灾不断,尤其是灾荒致使地方颗粒无收,而明廷非但没组织人力物力救灾,反而在地方增设杂税,百姓负担加剧,无法维持生计的人越来越多。

而此时李自成的军队喊出“跟着闯王,不用纳粮”的口号,得到了很多贫民的支持。他们打开官府粮仓赈济灾民,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并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军队人数可达数十万人,明朝在地方的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
2、皇太极进逼北京
关内有李自成兴风作浪,关外有皇太极步步紧逼,设计除掉最大敌手袁崇焕后,皇太极的野心更加膨胀,跨过山海关之后就可以逼近北京,直捣皇城。
明廷在内忧外患之下内部也开始出现分裂,有投降派、也有主战派,更有主张迁都暂避锋芒的撤退派,而做最终决定的人则是崇祯皇帝。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暂且撤退都是最合适、最有回旋余地的方式,南京作为陪都,各种条件也具备,崇祯皇帝为何最终未选择迁都呢?
二、南京之利
1、专门行政机构
作为自南相北进取的王朝,明王朝太祖时将都城设在南京,而成祖皇帝自北向南,推翻了朱允炆的统治,将都城设在北京。为体现孝悌,朱棣保留了南京的官僚班底,与北京别无二致。
但限制他们的权力,后来一度成为被贬失意官员的“乐园”。可以说,如果崇祯帝想要迁都南京的话,各项条件都是完备的,而且自宋朝开始国内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也不用过于担心财政问题。

2、地势军力尚存
通过观察南明政权,我们就可以看出明朝后期,在南方地区还是有一定战力的,中央军队战力羸弱,但是其势尚存。
如果明廷南迁,据长江天险以抗北方,那么可以静待李自成、皇太极两虎相争,取渔翁之利,北方地区自关宁锦防线被突破之后已无险可守,所以迁都南京是明智之选。
三、放弃迁都
1、群臣反对
崇祯帝未能迁都,很大原因是遭到了士族阶级的反对,因为迁都牵涉了他们的私人利益,放弃北京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家财和多年积累的人脉,士族阶级主张坚守更大程度上是出于私心。
那时皇权已经式微,朝局受文官士大夫左右,崇祯帝有意南迁,奈何朝堂之上阻力太大,本想寻求妥协,但是时间已然来不及了。

2、帝王尊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崇祯帝也算是明后期难得的有心气的主君,只是他接手明朝时,明朝已经奄奄一息。想做雄主奈何实力不济,出于帝王尊严的崇祯帝最后未选择南迁,其中也存在帝王尊严的影子作祟,他不想像南宋朝廷那样卑躬屈膝。
3、战略重心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则是自古在南方定都的国家都难逃短命的宿命,迁都南京不过是权宜之计,据守北京就保留了北方的大片区域,迁都南京的过程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如果中途出现变故那么还不如据守北京,如果直接放弃北方,那么局势可能更糟,所以崇祯帝没有选择迁都南京。
到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加剧,内有李自成集结重兵起义,外有皇太极觊觎中原,而明廷内部已经出现严重分裂,皇权式微,以东林党和皇宦官为首的两大势力相互角逐。大军压境之下,朝堂内部分裂出投降派、主张派以及南迁派。
其实,崇祯皇帝本身是极想迁都南京的,但是由于士大夫阶级的阻挠,在朝中深陷阻力之中。而作为皇帝,在看到宋朝下场之后,心中对南迁自然有疑虑。南方有一班小朝廷,也有可战之力,只是在皇权尊严和战略上处于劣势,南迁改变不了任何局面,只是苟延残喘的生存下去,崇祯帝想要重振朝纲已经为时已晚。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弟朱由检(崇祯帝)在皇嫂张嫣的鼎力支持下登上皇位。面对这位年仅21岁、出身平民却以美貌与智慧著称的寡嫂,崇祯帝的...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10-15 天启帝朱由校:二十三岁早逝背后的王朝危机与个人悲剧1627年9月30日,明熹宗朱由校在乾清宫驾崩,年仅二十三岁。这位被称为“木匠皇帝”的年轻君主,其死亡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戛然而止,更成为明末政治动荡的缩影。从意外...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启 2025-10-14 崇祯十七年勤政路:明朝覆亡的制度性困局公元1627年,17岁的朱由检在紫禁城文华殿接过象征皇权的玉玺,面对的是祖父万历年间埋下的财政黑洞、父亲天启年间的阉党乱政,以及关外后金铁骑的步步紧逼。这位以&...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启 2025-10-09 明朝太监曹化淳结局:忠臣蒙冤与历史正名的悲歌在明朝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曹化淳(1590年1月9日-1662年6月29日)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作为崇祯帝朱由检的近臣,他历经宦海沉浮,最终在清初以“被诬遗嘱...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9-19 崇祯南迁之议:理想与现实的撕裂1644年春,北京城在李自成大顺军的围困下摇摇欲坠。崇祯皇帝朱由检站在紫禁城的高台上,望着远处升起的烽烟,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绪。这位以勤政著称的末代君主,曾三次...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李自成 2025-09-02 长平公主与周世显:末世鸳鸯的生死抉择1644年甲申之变中,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前,挥剑砍向15岁的长平公主朱媺娖。这一剑斩断公主左臂,却未斩断她与驸马周世显的命运羁绊。两年后,这对乱世鸳鸯在清...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长平公主 2025-08-29 崇祯杀乐安公主:末世皇权的悲歌与挣扎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明朝覆灭。这场历史巨变中,乐安公主朱徽娖的命运成为解读末代皇权悲剧的典型样本。作为明光宗...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乐安公主 2025-08-26 朱由校与客氏:一场复杂情感交织下的特殊依恋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明熹宗朱由校与乳母客氏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其中朱由校对客氏的“喜欢”更是引发了诸多猜测与讨论。这种特殊情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客氏 2025-08-13 朱由榔:南明末代皇帝与明朝皇统的终结者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关于“最后一位明朝皇帝”的界定常引发争议。若以传统认知中“明朝”的存续为标准,崇祯帝朱由检的殉国(1644年)标志着北京朝廷的覆灭;但若...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由榔 2025-08-06 朱由榔的皇室血脉:七子命运与南明悲歌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岁月中,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作为明朝宗室最后的象征,其家族命运与王朝兴衰紧密交织。作为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亲孙、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堂弟,朱由榔的七子命运折...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2025-07-1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