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在世的时候就为自己修建了陵墓,但刘秀并不是什么昏庸之君,只想为自己建造一个普普通通的陵墓,而后来的刘秀坟会如此的奢华都是因为刘秀的后人处于孝顺加建的。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
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独具四绝:
帝王选陵,特殊一例
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
一园千柏,国内仅有
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
柏体杏质,乔木佳品
陵园古柏为国内少有乔木树种,其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俗称“杏柏”。其四,汉陵晓烟,奇妙景观。阳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之时,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烟凝云聚,滚腾滴坠,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
年代久远
还形成了“苦恋(楝)柏”、“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光武帝陵千百年来为观者称奇而乐道,对研究中国帝王陵寝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一九六三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六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特点
光武帝的陵冢位于陵园北部,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0余亩,呈长方形,由祠庙、方丈院、陵园三部分组成。陵冢上下松柏掩映,陵前有一通穹碑,碑身镌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从陵冢到门阙修有神道,神道两侧原排列有石像、石马等石雕和整齐葱茏的柏树。如今,除去墓冢,便是郁郁葱葱、气象蔚然的柏树林。其中有28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将”。
刘秀坟的柏树可称一奇,整座墓园,松柏苍翠,千年古柏拔地通天,苍翠蓊郁,其中“鸟鸣柏”、“苦恋柏”更是柏中一绝。整座陵内一种奇香,由满园翠柏发出,如雨过天晴,这种余香感觉更深,风过之处,古柏清香可传10里之遥。汉陵古柏殊异,是国内仅有的乔木树种,这种柏树质坚性柔,剖面色美,香味浓郁。因它木色金黄,柏体杏黄,又称“血柏”,千百年来为人称奇。其实,刘秀主张简葬,当时的葬仪和陪葬物品甚为简陋。当初并无巍殿崇榭,园内的千年古柏,也是在他去世500多年后的隋唐时期栽植的。刘秀确实不愧为一代明君。
原陵的另一奇被称为孟津县的“八景”之一,即“汉陵晓烟”。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天朗气清、霞蔚风息、晨曦出现之时,陵园内陡然紫气弥漫,状若轻烟,飘若浮云,自西向东,姗姗移动,逐渐使整个陵园为缥缈的云烟所笼罩。这时从古柏的枝间叶隙中,涌出团团气体,左右上下,滚腾翻坠。整个陵园变成了一个烟雾缭绕的世界,翠柏红墙,古碑木冢,夜草芳花,都若隐若现,恍若仙境。一古游人曾题《汉陵晓烟》曰:“昆阳雷雨战犹酣,赤符魂归琐玉函,今日陵园回首处,看他烟树绿毵毵。”当地千百年流传着这样的趣谈:哪年有此景呈现,便预兆农作物丰收。因此,每到阳春三月,周围百姓近者朝朝注目汉陵,远者夕夕探听,祈祷晓烟奇景出现。
光武祠位于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的祭祀祠院,是为纪念汉光武帝刘秀而新建的祠宇,于1997年9月动工兴建。整个建筑为组群建筑,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总投资250余万元,由光武大殿、二十八宿陈列配殿、山门、倒座等组成,构成一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前临陡崖,后依青山,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殿宇建成后将成为陵区又一重要人文景观。它位于邙山脚下,黄河岸边,呈“枕河蹬山”之势,一反帝王选陵常规,为2000年封建历史之殊例,寓意何属,至今仍是一个谜。园中至今保存有1500棵隋唐古柏,拔地通天、蓊蔚肃穆,它们巨大的轮廓形成了清晰可辨的人形卧像,俗称“汉皇仰卧”。每当汉陵晓烟出现时,陵园之中紫烟袅袅、宛如仙境。当你在鸟柏下拍手时,柏树间会发出“啁啾”的鸟鸣声,令无数游人倍感神奇。
这里小编还是要给大家详细说说汉光武帝刘秀要怎样建造自己的陵墓。
从公元50年开始,刘秀就在北邙山与黄河之间修建自己的陵墓。但刘秀是否和其他帝王一样为自己修建陵墓劳民伤财,历史并无确切的记载。他只是对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陵园要“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意思是说现在建陵占地不要越过二三顷,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就行了。这完全符合了原陵的规模和位置。临终前刘秀又再次下旨强调:我在世时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像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各地刺吏及其他官吏要忠于职守,不要来京奔丧,也不要递送吊唁奏章。所以,他的陵园在营造之初,并无任何奢华的建筑。园中的柏树,还是在隋唐时期栽植的。这完全符合原陵的规模和位置。但是从汉朝初年开始,皇陵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所遵循,即使刘秀不想在自己的坟墓上奢侈浪费,但终究逃不出传统和后代的孝顺。后来原陵被董卓挖掘,曹丕对此事评价说,原陵被挖,罪在汉明帝。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四年后刘秀死掉,汉明帝将原陵建造得奢华无比,所以才招来了董卓的盗掘。
由此可以看出,汉光武帝刘秀坟的奢华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愿,这只是汉皇室留下来的传统和子孙的孝顺致使而成。也因如此,历史又留下了一个文化遗址,供我们来回顾参考历史、学习借鉴历史文化。
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雄才大略,其子嗣中不乏贤能之士,其中东平宪王刘苍以“才思敏捷、治国有方”著称,却始终未被立为太子。这一历史选择,既源于东汉初期的权力格局,也与...
刘秀 2025-09-10 邓禹妻子考:南阳豪族的联姻密码与历史隐线东汉开国名将邓禹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其军事谋略与政治智慧为光武帝刘秀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其婚姻状况在史书中却仅以寥寥数语带过。通...
刘秀 2025-09-05 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奠基者与“光武中兴”的缔造者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枣阳市,一说河南南阳市),是中国历史上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西汉皇室后裔中以卓...
刘秀 2025-08-27 东汉后期:在权力倾轧与民生困局中走向崩塌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汉献帝禅让曹丕,共历195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后期,这个曾经以“光武中兴”为荣的王朝,却深陷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泥潭。外戚与宦官...
刘秀 曹丕 2025-08-21 刘秀的兄弟姐妹:乱世中的血脉羁绊与命运浮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5年—57年)的家族在汉末乱世中历经血火洗礼,其兄弟姐妹的命运轨迹不仅折射出个人抉择的悲欢,更成为东汉政权崛起的历史注脚。通过梳理《后汉书》...
刘秀 2025-08-15 吴汉最终结局:忠侯之谥与历史余响东汉开国名将吴汉,以“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人生轨迹从南阳亭长到贩马商人,最终成为光武帝刘秀麾下最倚重的军事统帅。然而,这位以“忠勇”著称的将领...
刘秀 2025-07-29 岑彭墓:跨越千年的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东汉开国名将岑彭以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作为光武帝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宿”之一,他南征北战,为东汉统一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这位传奇将领...
刘秀 2025-07-24 富春江严子陵钓台:隐逸精神的千年地标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一座临江而立的石台静卧于青山碧水之间——这便是严子陵钓台。这座因东汉隐士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征召、归隐垂钓而闻名的古迹,历经千年岁月沉淀,不...
刘秀 2025-07-07 刘荆:东汉宗室中的野心悖论与悲剧人生在东汉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刘荆作为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之子、汉明帝刘庄的同母弟,本应享受荣华富贵,却因一系列荒唐的谋反举动,成为后世史书中的反面典型。他的人生轨迹,...
刘庄 刘秀 2025-06-25 隐忍与复仇:刘秀为兄长刘縯报仇的历史真相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与其兄长刘縯的故事,堪称权力博弈与家族情仇的经典案例。刘縯作为舂陵军起义的领袖,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石,却因功高震主遭更...
刘秀 2025-06-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