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诸葛丞相临死前,他把自己的继任者定为蒋琬、费祎、董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蒋琬死后,刘禅就把费祎给提拔了上来,自此费祎也就逐渐总览军政,守尚书令,官至大将军,成为蜀国实际上的丞相。
此时的费祎,位高权重,在蜀国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然而如此一位蜀国的重臣,却在十年之后,在岁首大会的宴会之时,因沉醉突然遭人刺杀,死于非命。
费祎到底为何会遭此横祸呢?
从领导看人的角度来说道一下,最看重费祎的皇帝或者老大居然不是蜀国的刘备和刘禅,而是吴国大帝孙权。
诸葛亮恢复蜀吴联盟之后,当时两个国家虽然不再相互打仗,可以钩心斗角始终没有停止,互相算计以争脸面的事情还是发生不少。
有次派费祎出使吴国,孙权就出了个鬼主意,命令大家在费祎来了以后装作没有看见,不要搭理他。费祎来到孙权所在的宫殿以后,发现只有孙权一个人拱手作揖表示欢迎,大殿里其他大臣都在埋头吃饭,把他的到来当成空气,完全无视。
费祎是个聪明人,脑筋一转,马上吟诗一首:
凤皇来翔,骐驎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这首诗一方面自高身价,一方面对孙权进行恭维,一方面则影射形容了不礼貌的众人是驴骡,一下子把所有在场吴臣都装进去了,狠狠嘲弄。
吴国君臣本来想联合起来恶搞一下费祎,结果被费祎一个人给搞了。
幸亏诸葛恪表现机智,临时赋诗一首,说来的不是什么凤凰而是不知哪儿来的燕雀,反唇相讥,总算救场成功,全了脸面。
自此后,孙权便更看得起费祎了。到了费祎后来回国被委以重任,将无法再次出使的临别之际。
孙权恋恋不舍,居然赠出了自己的宝刀,宝剑赠英雄,而且送的还是别国的使臣,这种超规格的非常大的情义,足以说明孙权对费祎的赞赏,也充分说明了费祎人格的魅力。
费祎本人很有正才,蜀国当时人口不多,费祎作为大管家,就异常爱惜民力。246年,刚接替蒋琬执掌蜀国,他顾不上被人攻讦法度不严会让国家出现不安定的因素,上书刘禅要求大赦,是年秋便发了大赦天下的诏书。
大司农孟光"所为大赦,乃偏枯之物,不是明世所宜设有。除非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才可权量而行赦。如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要数施非常之恩,以让奸宄之恶受惠呢?又鹰隼(凶猛之禽)始其毁正之击,而朝中更原宥有罪之人,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驽朽无用,不达治体,但却认为谓此法难以经久,岂是万民具瞻,所望于明德之政呢!"
可能有人疑心费祎沽名钓誉,但是费祎还真不是这样的人。这其实是费祎当国之策的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休养生息,以求稳定发展。
热血青年姜维想效仿老丞相诸葛亮大规模北伐,费祎不便于直接泼冷水,那么利用自己大将军的权限进行干预,每次只给姜维不超过万人的军队。
其实费祎这样的做法,是延续了蒋琬时代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有别于诸葛亮的,蜀国穷困成这样,国家彻底经不起折腾。
可是费祎不止于此,他心心念念,当时吴蜀联盟,无间道也就在魏蜀,魏吴之间开展。
怎么才能引诱敌方阵营的将领过来投靠呢,那么就是礼遇,优待。
房子车子美女,然后政治待遇,高官厚禄,这些之外,还给予特殊的荣宠,让你跟蜀国的亲贵大臣们经常一起出入,参加各种宴席。
总之,就是让大家看到,来我们蜀国这边,肯定比在魏国那边好。
因此,费祎就在举办宴会的时候,往往会把那帮降将降人带过来一起参加,而且不设防备,以示优容信任。
为此,有不少人出于对费祎的爱护,就不断提醒他潜在的危险,张嶷就曾经写信给费祎让他注意:
"昔日岑彭率师,来歙杖节,然皆见害于刺客,如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应宜鉴知前事,稍为警惕。"
毕竟是新投靠的降将降人,本来就不爽,万一出一两个居心叵测的人,事可就大了。
费祎却不以为然,当然,我们可以这样看,这是一种政治家的气度,甚至是置生死于度外的超然。
不过这也是拿自己的安全不当回事,示范给天下人看。
魏国的诸位贤达们,来我们大汉吧,我们会对你们进行重用,而且重用之后,不会有任何成见,降将和其他蜀臣没有分别,一视同仁。
在249年,魏国高平陵事件发生以后,权臣司马氏和曹魏宗室之间已经分裂,但是司马氏虽然占上风,并没有完全控制朝政,国内明里暗里拥护曹魏的实力派都还在观望,各怀鬼胎,在这时候树起一面优待降将降人的大旗,也确实是有一定宣传价值。
大家看看,夏侯霸来到蜀汉以后,封为车骑将军,其余的降将们我们也决不让他们当二等公民,那么跟着压迫你们企图颠覆你们皇帝的逆臣贼子司马氏,有什么意思。都来吧,都来!
看看费祎的为人,他为人明理重义,温文尔雅,谦虚下士,乃是诸葛亮一流的正人君子,连口角之争都很少,更不会有杀身之祸。
这么一看,怎么会出问题呢。
问题其实不是出在费祎个人身上,出在了他的位置上。
历史上记载,郭修一向有功绩德行,其实就是说这个人忠孝。考虑到东汉时节那种作秀来博名声的情况,郭修很大程度上是非常在乎虚名的,这个人被姜维俘虏以后就想着干一票大了,以青史留名。
郭首选目标就是蜀汉皇帝刘禅,不过这个难度过大,他策划了好几次就没得手,便退而求其次,目标锁定在费祎身上。
有一次费祎举办宴请,郭修正好也在,而且费祎喝大发了,有点恍惚。
郭修便暴起把费祎刺杀了,而后当然自己也丢了脑袋。
费祎与降将同饮时被杀,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属于一场玩砸了的政治秀,但是这也充分证明了费祎公而忘私的忠贞之士。
他没有辜负诸葛丞相的一番信任,是一个至诚君子!
他死于非命,当然是他自身的疏忽,不该过于相信新归附的降将,但是这场意外的发生是因为费祎对于蜀国的忠诚,对蜀国全心全意,他是一个为国家而不避厉害的忠臣。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与河北四州的基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一位来自广平的谋士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刚直的性格,在历...
袁绍 2025-09-17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三国小乔墓考:三处遗迹背后的历史迷雾与文化想象三国时期的小乔,作为周瑜之妻,以“国色天香”闻名于世,其墓葬位置却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演变为横跨皖湘两地的文化谜题。安徽庐江、南陵与湖南岳阳三处“小乔墓”,既是...
周瑜 2025-09-16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