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蜀汉政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政权的失败,是刘禅无能,还是因蜀汉集团二代人物全都平庸?
三国时期诸侯争霸,最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只是,蜀汉集团最后的结局,却是以蜀汉的最高领导人刘禅举白旗投降走向了灭亡。可是。蜀汉的灭亡,究竟是刘禅过于无能,还是因为和刘禅同一辈分的蜀汉官二代们,都趋于平庸呢?
蜀汉集团官二代分析
回顾蜀汉创建时期的顶级大佬都有谁: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庞统、费祎等等。那他们的孩子呢?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绍,等等,那这些官二代们,在蜀汉后期的表现如何呢?
1.诸葛瞻
首先,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亮的名字在整个三国时期,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中,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人,他是蜀汉的完美丞相,流芳千古。可是,在诸葛亮的生涯中,他的后代来的很晚,在46岁那年,他的嫡子诸葛瞻才诞生。
但是他的儿子仿佛没有继承到他的基因。论家教,诸葛亮之才流芳千古,身兼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留下了''状诸葛而近妖''的才名。论基因,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王朝,智商自是顶峰;论父母,诸葛亮厉害,他的妻子虽然已无盐闻名,但是才名远播;论个人禀赋,他八岁时,诸葛亮评价他: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虽然有亲爹的滤镜,但是也能看出禀赋不会差到哪儿去。
可是,诸葛瞻对蜀汉王朝做过什么呢?公元263年,曹魏的邓艾偷袭阴平,诸葛瞻带人去应战,当时,随行的黄崇建议他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以地形为屏障,可守敌军。可是,在此紧要关头诸葛瞻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最后没有采取黄崇的建议。结果呢?曹魏军队长驱直入,蜀汉的军方前锋被斩,诸葛瞻只好退到绵竹守城。
邓艾之后给诸葛瞻去信,说他若愿意投降,就封其为琅琊王。诸葛瞻看到信后大怒,杀了送信之人,自己出城应敌,打算和敌军决一死战。之后,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诸葛瞻打败退回。之后邓艾让邓忠二二年立下军令状,不死不归,最后,蜀汉不敌。诸葛瞻等人战死,而诸葛瞻如果略有一些军事经验和作战常识,蜀汉集团当时并不是完全没有翻盘机会。所以,诸葛瞻此人的品行固然值得人尊敬,但是其表现却实在不能算卓越。
2,张绍
其次,蜀汉阵营中另一位大佬,张飞的儿子张绍。张飞其人,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悍将,但是,历史上的他被称为是: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不论智谋,单论战绩,以及他对刘备的忠心,就让人感动。甚至多次,救刘备性命,比如,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如此忠勇之人,他的儿子张绍,甚至可以用混蛋来形容。张绍在蜀汉担任侍中,之所以说他混蛋,是因为,后来刘禅投降,他起了不小的作用。景耀6年,上文提到的邓艾率兵到了成都,后主懦弱,听了大臣大臣的建议,决定向曹魏军队投降。而此时,替刘禅到曹魏军中发表投降感言的人就是张绍,是他亲自替后主提交了投降书,并且亲自带路,把曹魏军队领进了成都。
当然,更无耻的是刘禅,他在军队到来之际,让人将自己用绳索捆成了木乃伊的样子后,又带上了棺材到了曹魏军队之前,还厚颜无耻的书,自己早就想投降,只是因为之前是诸葛亮掌权,诸葛亮昏庸无道,他不让,史书记载:''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遣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就这样,张绍带人,刘禅接人,不战而降。张绍此人完全没有其父的风骨,刘禅也是个懦弱的主。
蜀汉二代总结
除了诸葛瞻和张绍,关羽的儿子关兴,虽然很受诸葛亮的重视,甚至细心培育他,但是不幸早逝,虽然史书上机子啊他英勇无敌很有父亲的风貌,但是早逝的他,对于蜀汉的朝局发展影响不大。而最重要的刘备之子刘禅,上文已经提到,他懦弱无斗志,也没父亲那样光复汉室的大志,兵临城下不战而降,实在让人无语。
但是,蜀汉的官二代们,并非是天赋不佳,蜀汉的消亡也不能全算他们的过错。值得注意的是,蜀汉集团的继承人们在家教、个人才智、先天禀赋等问题上,不会有大的缺口。就算是曹操的儿子们都很卓越,甚至是曹操的大臣们儿子有都卓越,但是造成的悬殊不会这么大。
但是之所以,蜀汉的官二代们,面对事情如此不成熟,还是和蜀汉的机制有关。蜀汉创建之初,朝廷的人员来源都是五湖四海的人,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光复汉室。这一点,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有所体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就是光复汉室,就这样因为这样的目标,蜀汉的上下君臣一心。
蜀汉王朝的两任皇帝,对于臣子都是怀有绝对的信任的,同时,朝臣也对皇帝有对应的忠心。就算曾有过诸葛亮、姜维等这样绝对的权臣,但是他们从未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党羽,也没到处安插自己的亲戚,从不扶持任何私人势力。如此一来,他们的孩子们,就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但是曹魏集团则不同,他们的二代,首先个人就很有能力,光是曹操家就有三个名垂青史的文学家;而司马家族的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贾逵之子贾充,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后来还茶地让汉族完全灭亡。曹魏集团如此彪悍的基因,再加上实战经验丰富,所以蜀汉二代才会亡于曹魏二代。
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永嘉之乱中的刘禅后代:乱世浮沉与家族命运的终结公元311年,匈奴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场战乱不仅终结了西晋王朝,更将无数中原士族卷入生死漩涡。在洛阳陷落的惨剧中,蜀汉后主刘禅的后代成为历...
刘禅 2025-07-31 陈祗算忠臣吗:历史迷雾中的权臣悖论在蜀汉后期波谲云诡的朝堂上,陈祗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侯”的尚书令,既因破格提拔姜维北伐、制衡宦官黄皓等举措被部分史家视为“权臣中的能臣...
刘禅 2025-07-15 霍弋与姜维联手:蜀汉末年的“如果”与历史的必然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此时,远在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的庲降都督霍弋,与驻守剑阁的姜维,均未料到政权崩塌如此迅速...
刘禅 2025-06-23 郤正试探刘禅:乱世忠臣的无奈与智慧在三国鼎立的动荡时代,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命运充满了波折。而在这段历史中,秘书令郤正对刘禅的试探,不仅揭示了乱世中臣子的忠诚与智慧,也映照出蜀汉政权末期的复杂局势...
刘禅 2025-05-16 刘禅在位41年之谜: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刘禅作为蜀汉后主,在位长达41年,其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被贴上了“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等标签。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
刘禅 2025-04-21 刘禅:昏君还是明君?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因其独特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成为了后世争议的焦点。有人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是昏庸无能的代表;也有人认为他并非一无是处,在...
刘禅 2025-04-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