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长安十二时辰》最近十分风靡,引起许多读者对唐朝社会现象的探讨。《长安十二时辰》发生在唐朝天宝三年农历正月十四,也就是上元节的前一天。这一天,整个长安实施“暂弛宵禁”,晚上还有盛大的观灯活动,热闹非凡。在《长安十二时辰》原著第一章《巳正》中,崔六郎对曹破延介绍长安城时说:
“寻常晚上,可不能出来,会犯夜禁。不过今天不必担心,晚上有上元灯会,暂弛宵禁。”
所谓“暂弛宵禁”,就是指暂时放开“宵禁”,允许百姓夜间出来活动。实际上,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唐朝都在实施“宵禁”,在夜间,规定的时间内,不允许百姓到户外走动。“宵禁”制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本文,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暂弛宵禁,谈谈唐朝的“宵禁”制度。
古代劳动人民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朝廷在制度上实施“宵禁”,禁止夜间的户外活动。宵禁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周礼》记载,西周时期,朝廷就设有“司寤氏”,曰:
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即,在西周时,就有专门的人负责宵禁,夜间赶路的、游玩的,都要被禁止。
秦汉时期,朝廷对宵禁更加重视,专门设置了郎官来负责执行此任务。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记载:
宿卫郎官分五夜谁呵,呵夜行者谁也。
秦汉时期设置宿卫郎官,专门负责保护城市安全。据魏晋时期的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
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也就是说,在魏晋时期,在每天“钟鸣漏尽”的时候,还夜行不归的人,会被判做罪人。
到了唐朝,宵禁制度更加完善,甚至发展到了历史顶峰。
长安城设有街鼓,街鼓每次敲响,意味着城门、宫门的开启和关闭。在早晨,街鼓一响,城外百姓可以入城,朝廷官员可以入宫。若在晚上,街鼓再响,就意味着长安城的繁华和喧闹要告一段落,长安百姓纷纷归家,游客必须找到客栈落脚,否则被巡逻的官兵发现,要按《唐律》治罪。
《旧唐书·马周传》曾记载:
先是,京城诸街,每至黄昏,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之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
这段话正是描述宵禁前传呼击鼓的情形。
到了晚唐时期,宵禁制度一度松弛,北宋时期,汴京城商业发达,城市格局也多有改变。对城中实际上已经不实行宵禁,仅仅在夜间关闭城门。
明清时期,“宵禁”改名为“夜禁”,同样仅仅限制在城门上,对城内百姓的夜间活动,可能会有官府盘查,但并不禁止。
因此可以看出,宵禁制度从西周开始出现,到了唐朝时期发展到了高峰。晚唐时期开始松弛,到了宋明清时期,基本上已经废弛。所以说,作为“宵禁”最高峰的唐朝,最值得分析和研究。
宵禁之所以能在唐朝发展到高峰,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在唐朝之前,城市格局都是以“坊”著称。《长安十二时辰》中也说长安城有108坊,唐朝的首都长安、洛阳都是里坊布局,城市完全成方格状,每个方格就是一坊,而每个坊的四周都有高墙,并且设置坊门,就像一个个封闭式的“小区”。
每个坊的行政长官名叫“坊正”。一到晚上,街鼓声一响,坊正就会组织人手关闭坊门。《监门式》记载:
“驾在大内, 宫城门及皇城门钥匙, 每去夜八刻出闭门, 二更二点进入。京城门钥, 每去夜十三刻出闭门, 二更二点进入。”
这里的宫门、城门关闭的时间,大多是固定的。若遇到皇帝不再京城,或是重大活动,开关城门的时间还会随之而改变。到了宋朝以后,城市的格局有了很大改变,很多商户对着坊外开门,坊墙已经不能阻隔坊内百姓,因此宵禁的难度很大,逐渐废弛了。
唐朝宵禁制度如此严格,不禁让人思考:在古代,实施宵禁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有两点主要目的:
第一,强制作息时间,保证生产力的持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千百年来的作息传统。在古代农耕社会,没有大型机械,劳动人民是最主要的生产力。国家要想繁荣,必须要有劳动人民不断的付出。因此,限制百姓晚间的活动,是保证劳动者白天生产的有效方式。
第二,有效打击犯罪,维护城市安全。
皇城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核心,城市的安全异常重要。而夜间,是犯罪的高发期,不管是偷盗,还是聚众斗殴,或是杀人越货者,大多发生在夜间。如果能在夜间把百姓的活动空间进行限制,对减少犯罪,维护城市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唐朝实行严苛的宵禁制度,把老百姓在晚间限制在固定的空间内,虽然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也为庞杂的城市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好处。只要人们自觉遵守,形成风气,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打击犯罪,也有正面的意义。
1.宵禁:夜晚的唐朝文化
在严苛的宵禁制度下,唐朝固然繁华,但他的夜色却十分沉寂。唐诗《秋夜吟》前两句: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这句诗给我们形象的描绘唐朝夜晚宵禁之后的情形,繁华的长安城,行人绝迹,九衢茫茫。
因为宵禁制度,唐朝的文化生活有其独特性。例如,长安的文人,黄昏时候必须归家,没有“夜场”,更没有“户外活动”。长安的旅客,在黄昏之前已经住在客栈,不能轻易走亲访友。若是朋友傍晚相遇,想要秉烛深谈,那就只能“彻夜长谈”了,天不亮可不能轻易出门,否则就被官府“请”到了大牢里。即使是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也要在黄昏之前结束。
所以说,唐诗中有很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无眠,或者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独自思索,却很少出现宋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夜间繁华情形。可见,宵禁制度,对唐朝的文化,无形中造成了很大影响。
2.宵禁:夜晚的唐朝生活
在传统的时间观念上,昼夜分明,白天和黑夜都以天亮或天黑为分界线,但在宵禁制度下,白天和黑夜的区分则是街鼓是否敲响。古代没有钟表,不可能随时知道时辰,所以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辛苦赶路的行人,还未到目的地,突然听到街鼓声,留给他的只能是紧张和惶恐。在唐朝传奇小说《张无是》中,就是如此:张无是赶路回家,突然听到闭门的街鼓声,为了不被巡逻兵发现,他只能在桥下凑合一夜。
诸如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旅行者身上,农民、商人都会遇到。所以,为了配合“宵禁”,老百姓不得不空出时间,以免以身试法,这样就造成了百姓生活的的间断性。
繁盛的唐朝,开元盛世时,长安城的宵禁一直持续,只有在上元节这样的日子才能被临时“暂弛宵禁”一日。可见这项制度对唐朝影响深远。整体来说,宵禁制度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第一,唐朝严苛的宵禁制度,对维护社会治安、提高生产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上文已经论述,唐朝之所以重视宵禁制度,是建立在保证作息时间和打击夜晚犯罪的基础上。因此,宵禁制度对于对维护社会治安、提高生产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二,宵禁制度造成了唐朝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宵禁制度造成时间和空间的不连续性,在唐朝文化,包括诗词文化在内,都有深远的影响。另外,宵禁制度对唐朝百姓的生活,也有很大的限制,这种限制,对唐朝百姓的生活、商业都有较大影响。
第三,宵禁制度限制了城市的活力。
再繁华的城市,如长安、如洛阳,当黄昏来临,街鼓声响,一切社会活动戛然而止。对农业影响或许不大,但对商业等领域存在不可忽略的影响。商户夜晚不能开张,百姓夜晚不能入市,也不能在夜晚走亲访友,对城市活力有了较大的限制。
第四、宵禁制度限制了各层级之间的社会交流。
隋唐时期,上流社会还是以门阀贵族和士大夫阶层为主,下层社会以农民、商贩为主,由于在白天大家各有所忙,到了晚上实施宵禁,各个社会层级之间没有交往的时间,因此可以说,宵禁制度阻碍了唐朝各层级之间的社会交流。
任何社会制度都是历史沿革的产物,宵禁制度从西周到唐朝,已经有了近2000年历史,唐朝将其完善并发展到了顶峰。但到了晚唐之后,宵禁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终被废弛。即使如此,不能否认宵禁制度的特殊存在和历史贡献。
唐敬宗李湛(809—827年)是唐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之一:15岁登基,18岁被宦官刘克明弑杀于宫中。这场看似突发的宫廷政变,实则是中唐宦官专权、皇权衰微背...
李湛 2025-09-19 李白与杜甫:盛唐诗坛的双子星辉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巨星,共同照亮了盛唐诗歌的天空。他们以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轨迹,构建了中华文化中“诗仙”与“诗圣”的永恒图腾。一...
李白 杜甫 2025-09-19 鲍照:李白诗歌精神与艺术血脉的源头在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人李白以“诗仙”之名傲立巅峰,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然而,若追溯其艺术血脉的源头,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身影...
李白 2025-09-18 杜甫:诗史长河中的永恒灯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中,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以1400余首传世诗篇照亮了盛唐转衰的历史天空。这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文学...
杜甫 2025-09-17 尤俊达是好人吗?——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复杂镜像在隋唐英雄的传奇叙事中,尤俊达(原型为唐朝名将牛进达)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唐演义》中绿林总首领“铁面判官”,又是历史中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开国将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诗仙的笔墨:李白诗歌数量与创作传奇的考证在盛唐的月光下,李白以诗为剑,劈开了中国文学史的苍穹。这位自称"谪仙人"的诗人,一生游历四方、纵酒狂歌,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 2025-09-17 沈珍珠之死:权力、贞洁与帝王心术的残酷交织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七月,安徽寿州崇善寺内,一名自称太子李适生母的女尼广澄,在接受朝廷盘问后被乱鞭打死。这场看似荒诞的“假冒案”,实则撕开了安史之乱后大唐...
李适 2025-09-17 李世民未亲养新城公主:礼制、现实与情感的交织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二人育有七名子女,其中新城公主作为幼女,自出生便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幼年却未由父亲亲自抚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9-17 温大雅能否跻身凌烟阁:一场权力、伦理与历史叙事的博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元勋而设立的“功臣博物馆”,其入选标准不仅关乎军功政绩,更暗含政治派系平衡与皇权合法性建构的深层逻辑。温大雅作为唐初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17 李贺:中唐诗坛的“鬼才”之光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这位仅存世27年的诗人,以其瑰丽奇谲的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
李白 李商隐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