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乃是蜀汉后期比较重要的军事人物,他在世之时,帮助刘备镇守汉中,一直阻挡曹魏兵马的进犯!他采取的战略便是多建立根据点,一旦敌人攻击其中一个据点,另外的据点便迅速反应,同时派出援兵,这种战略就有点类似“长城阻敌法”。
何为“长城阻敌法”呢?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便已经在修筑长城,修长长城的目的其实就是防御外族入侵,而且制造手法极其高明,城墙每隔段距离皆有防御点,而且制造工序也较为复杂,总之一个防御点,可以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种效果。
然而魏延采取的战略,就非常类似长城的修长原理,只不过他的这个战略没有长城这般雄伟而已。魏延自从跟随刘备以来,无不用心工作,特别是在入川之战中,他是表现极为突出。当然,这一点刘备也是看在眼中。因而,后来才把镇守汉中的大任交给了魏延。
汉中乃是连接北边曹魏的地域,曹操乃是刘备最重要的敌人,防备曹操远要比防备孙权要重要得多!因而,汉中守将必须是德才兼备而且要勇猛异常才可以!魏延,这个人恰好符合刘备的用人标准。因为魏延这个人很像关羽,不管是皮肤,还是武艺,皆有几分相似。这是对魏延的记载,你说说这个长相是不是跟我们的关二爷有8、9分相似。史料记载:"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
难怪,刘备用魏延镇守汉中。当时,手握重兵把管荆州的关羽,竟然没有持反对意见!(当时很多跟刘备混的将领都是以为要用张飞去守汉中的,就连张飞自己都没有想到,镇守汉中这个任务,竟然给了这个姓魏的小子。)
不过,从后续的历史走向来看,刘备当时用魏延去守汉中,这个决定似乎没有错。魏延在职之时,也是恪尽职守,没有让一个魏兵进入刘备的地盘。能做到这一点,这也确实是人家魏延的功劳。守好汉中,就是蜀汉的功臣了吗?可能最终的答案让魏延做梦都没有想到…
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受阻。然而,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已经是油尽灯枯,但是孔明临死之前却下令让马岱斩首魏延。孔明的理由就是魏延日后定会造反!如不早除,必将成为蜀汉最大的老鼠屎。
魏延真的是反叛之贼吗?这一点,史料可以给他佐证。《三国志》作者陈寿先生曾在记载之中表明:“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此话何意呢?显然,魏延绝对不是反叛之贼,只是迫于保命而选择南还,但是他却很想杀掉杨仪,以此来泄心头之恨。这一点,从《三国志》和《魏略》的记载都可以表明。
事实证明,魏延绝对不是蜀汉的反叛者,他也不会反叛蜀汉。看来诸葛亮临死之前的安排确实是多余的,但是这个事情的真相却不是我们想的这样。魏延,被反叛的罪名,被灭三族。他自己也被马岱所斩,连个全尸都没能留下。
知道事情真相的莫过于姜维,姜维道号“幼麒”,他的洞察能力,绝对不在孔明之下,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都曾经输在过他的手下。但是偏偏让人意想不到的却是,姜维明明知道魏延是冤枉的,而且还是被自己的恩师冤枉。那么他为何不为魏延平反,站出来给魏延说话,为魏延出头呢?其实真实答案关羽是最清楚的!
为何说关羽最清楚呢?很简单,无论是魏延的相貌,还是脾气,都像极了关羽。历史上对关羽的评价大概是说他“刚而自矜,能够善待士卒,然后呢?睢不起同事!”历史上对关羽的评价,同样对于魏延仍然也是有用的。关羽瞧不上与他打成平手的黄忠(关羽同事),在荆州期间亦或是跟随刘备转战天下时,关羽都能够做到善待士卒。
然而魏延呢?同样的,他也可以善待士卒,因为如此他才可以镇守汉中,所有兵士都听众他的调遣。然而,他却与搞参谋的同事杨仪不和。即便是诸葛亮亲自劝阻,都无济于事。最终呢?魏延还是吃了大亏!虽然说没有反叛之心,但是却与杨仪所率领的兵马交战。只要一战,便是有嘴也说不清楚的事情,最终弄得个被灭三族的下场。
同样的,如果站在姜维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一来,诸葛亮不能阻止魏延与杨仪闹矛盾,当然他姜维同样的不行!
二来,姜维此时的地位与号召能力,远不如魏延。如果他此时站出来,无异于自取其辱!而且还有可能与魏延交战,来个二虎相争!如此分析,姜维宁愿选择坐山观虎斗。
说白了,魏延与杨仪二人一个不善于搞好同事关系,一个小肚鸡肠,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如此这般岂能成就大事。由此推论,在姜维眼里,魏延、杨仪此二人,皆是不可同列之人。因此,他才置之不理。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