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开始,便进入了三国时代,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自此三国鼎立,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三国时期,能够在这场战役中完胜其他两国的只有东吴。在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中,东吴打败了其他两国军队。其中遭受损失最大的就是蜀军,刘备积攒多年的军事实力被东吴毁于一旦。那么,东吴军队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它为何能够多次打败蜀军呢?
一、对东吴军队战斗力鄙夷的蜀汉君臣。
我们看当年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刘备集团的人们,对东吴军队的战斗力十分鄙夷。在赤壁之战前,刘备遭受了长坂坡惨败,手下的步军丧失殆尽。在赤壁之战时,刘备也只不过拼凑了两千步军,还尾随在周瑜军队的后方。那么,这样的刘备军队,凭什么看不起东吴的军队呢?
这是因为东吴军队的战斗力实在乏善可言,刘备君臣在与东吴接触后,发现了东吴军队的真实情况。在赤壁之战后,东吴为了扩张战果,由周瑜指挥发起了江陵争夺战。可是在这场争夺战中,让大家看清了东吴军队的真面目。
在攻打江陵的初始阶段,数千东吴的前锋,被曹仁率领的数百精兵击退。在随后的长期争夺战中,周瑜没有办法直接夺取江陵。在关羽率领部下执行“绝北道”的任务后,江陵陷入了完全的包围之中。就算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曹仁依然坚持了一年之久,最后还是全军撤回了襄阳。
至于说孙权在淮南方向上的攻势,就更让刘备君臣鄙夷了。孙权先后对合肥发动的多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在最后一次合肥之战中,孙权不但被张辽迎头痛击打得惨败。在撤退时,还在逍遥津被张辽袭击,险些丧失了生命。
对于曹营的将领,刘备君臣多有交往。对于张辽、曹仁这些将领的能力,刘备君臣也有自己的判断。刘备曾经评价曹军将领,说你们来上百人都不是我的对手,唯有曹操来才未可知。如此看来,刘备君臣眼中看不上的曹军将领,却能够轻松击败吴军,这如何能够让刘备君臣能看得起吴军?
即便是在夷陵之战失败的时候,刘备依然不承认自己的军队不如吴军。他抱怨说自己被陆逊打败,完全是因为天命。在被孙桓追击的时候,刘备恨恨地说,我当年去吴城会见孙权的时候,孙桓还是个小孩子,谁知道今天他竟然把我逼迫成这个样子。这一切都说明,虽然刘备兵败,他依然对东吴军队的战斗力是看不起的。
二、蜀军和吴军各自的优缺点。
虽然蜀汉君臣对东吴军队的战斗力看不起,可是蜀军还是败在了东吴手中。那么,蜀军为何会屡屡败在吴军手中呢?下面我们先从蜀军和吴军各自拥有哪些优缺点来进行分析,看看双方之间的差距。
首先,蜀军的战斗力是极为强悍的,这一点曹魏和东吴都很清楚。这是因为刘备手下的军队,是一支全国性的军队。刘备经过长期的转战,从全国各地收罗了一批精锐,这些精锐形成了刘备军队的骨干。这支军队中拥有刘备、关羽、张飞这些优秀将帅,连曹操对他们都刮目相看。
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曾经对这支军队有过描述,强调这支军队组成人员不是一个州能够拥有的。正是有了这些战斗骨干,才形成了刘备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在汉中之战中,这支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曹操,让不可一世的曹军尝到了惨败的滋味。
相比之下,东吴的军队就要逊色很多了。东吴长期以来一直局促在江东一隅,缺乏外来优秀将领的补充。这就制约了东吴军队的发展,让它在战争中很不顺利。在和荆州的作战中,连一个庸碌的黄祖都难以击败,损兵折将,成为大家的笑柄。
其次,在刘备军队未能形成特点的情况下,东吴军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刘备的军队从北方来到荆州后,一直没能形成自己的特点,变成了一只四不像的军队。虽然这支军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却无从发挥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刘备的军队骨干大部分都是北方的骑兵,但是来到荆州后,在水网地带就很难发挥自己的特长。于是刘备组建了自己的水军,委派关羽来训练指挥这支水军。由于关羽出色的军事能力,这支水军战斗力很强,为刘备的作战提供了帮助。
但是刘备的主力依然是他的步军,他将水军主力和关羽留镇荆州,自己率领步军主力夺取益州。在益州的山地作战中,刘备的步军主力依然难以发挥作用。只是在益州本地军队的帮助下,刘备经过一年的苦战,才夺取了益州。
在接下来的汉中之战里,刘备面对的是和他军队主力同根同源的曹军。在汉中的山地环境中,依然是蜀军将领的帮助下,才让刘备击败了和他军队主力特点相同的曹军。可以说,正是有了蜀军将士的帮助,才让刘备能够打败曹操。
我们看刘备的军队,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看似刘备的军队技能很全面,不但擅长骑兵作战,还擅长水军作战,山地作战,可是实际上军队的骨干还是那些来自北方的骑兵。这就使得刘备的军队无法形成自己的特点,变成了一支战斗力强却没有特点的军队。
相比刘备的军队而言,吴军始终将军队的建设放在水军身上。这是因为东吴决心割据江南为根据地,守住长江防线对于它来说是生死攸关。因此,曹军和刘备的军队虽然战斗力强,但在水战方面就很难与东吴争锋。
正是这个原因,东吴对曹操和刘备都不惧怕,唯独把关羽视为心腹大患。这是因为关羽手下的精锐水军,是唯一能够给东吴水军带来致命威胁的军队。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东吴就算是拿不回荆州,也必须要把关羽和他的水军毁灭掉。在消灭掉关羽和他的水军后,东吴就已经高枕无忧了。
正是有了这支天下无敌的水军,东吴才取得了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胜利。不过这也给东吴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那就是东吴自保有余,进取心不足。东吴的军队离开了水面,就不会打仗了。曹魏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为了消除东吴对合肥的进攻,干脆把合肥城迁到四周无江湖的地区。
正是由于刘备没有能够因地制宜的重新整编组建自己的军队,才使得自己的军队战斗力虽强,却因为没有特色而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力。再加上作战地域又是东吴熟悉的环境,能够让他们的水军充分发挥威力,这才造成了刘备的屡次惨败。
结语:
蜀汉和东吴直接发生过多次战争,都以蜀汉的失败而告终。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弱,和曹魏交手都不落下风,而东吴则屡次败给曹魏。按理说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应该强于吴军,为何却屡战屡败呢?
这是因为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主要是组成这支军队的骨干是北方的精锐骑兵。东吴地处江东一隅,军队骨干来源缺乏。如果双方公平交手,吴军当然不是蜀汉军队的对手。但是蜀军未能因地制宜地进行整编,形成符合南方作战的特色。在南方水网地带,面对天下无敌的东吴水军,自然一败涂地了。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黄盖的传奇人生:从沙场宿将到寿终正寝的岁月考据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