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司马昭三路伐蜀,蜀汉后主刘禅不思抵抗,束手投降,至此蜀灭。带兵灭蜀的两员魏国主帅钟会进位司徒,封县侯,增邑万户,其子二人也都封为亭侯;大将邓艾进封为太尉,增加封邑二万户。封其两个儿子为亭侯,各得封邑千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钟会、邓艾两人立下不朽之功,当欢天喜地班师回朝,享齐天之福。灭蜀不到三个月,钟会和邓艾两员立下奇功的大将却先后死于一场叛乱之中。众人皆大为叹息,却不知此乃司马昭一石二鸟之计,即灭了蜀国,又灭了自己的心腹之患。
司马昭当时已彻底掌握了魏国权力,就差登基称帝了。在登基之前,必须把他认为可能的拦路虎铲除掉,不然登基称帝很有可能功亏一篑,皇帝当不成不说,还有可能身死道消,为他人作嫁衣了。对于司马昭而言,邓艾和钟会两人都可能是他称帝路上的拦路虎,不除掉心中难安。
钟会出身颍川士族钟氏,是太傅钟繇的幼子,而钟繇是曹操的重臣,也是曹魏的核心成员之一,对曹氏家族忠心耿耿,既然对曹家忠心,那自然对司马家就不利了。而钟会与当时的皇帝曹髦关系也很不错,甚至相当亲密,这不得不引起想篡权夺位的司马昭的注意。
据《三国志》记载曹髦常与司马望、王沈、裴秀、钟会等大臣在太极东堂讲经宴筵并作文论,并称裴秀是“儒林丈人”,王沈是“文籍先生”,司马望和钟会各有名号。司马昭曾询问钟会对曹髦的看法,钟会的判断是"才同陈思,武类太祖"。太祖即曹操也,曹操是什么人物,司马昭是知道的,从此司马昭对钟会应该是打入了黑名单。
相比于钟会出身名门不同,邓艾出身穷困,从一个放牛娃得司马懿赏识从而成长为一方大将,一手为司马家族扶持起来的将领,应该说司马昭会全力拉笼,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为何也成为了司马昭的眼中钉呢?
邓艾像
邓艾素有忠义,一直认为自己是朝廷的忠臣,必不会轻易背叛朝廷,自然就不会轻易背叛曹氏家族。当时的皇帝曹髦多次下诏封邓艾,255年封邓艾代理安西将军,256年命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邓忠为亭侯;257年邓艾因功升任征西将军,前后共增食邑六千六百户。
司马昭觉得自己不会得到邓艾的支持,又认为邓艾被曹髦拉笼了,干脆就除掉。这也是邓艾被杀后,司马昭直到10年后的273年才为他平反的原因。如果仅仅是因为钟会造反把他误杀了,应该事后即应该平反。
司马昭像
司马昭借灭蜀之机布下诛杀钟会、邓艾之局。据《三国演义》记载,司马昭在出征之前就知道钟会必反,当时西曹掾邵悌密谓司马昭曰:“今主公遣钟会领十万兵伐蜀,愚料会志大心高,不可使独掌大权。”昭笑曰:“吾岂不知之?”悌曰:“主公既知,何不使人同领其职?”昭言无数语,使邵悌疑心顿释。而钟会却不自知,终成司马昭刀下之鬼。
为何说司马昭借灭蜀之机布下了除掉心腹大患的大局呢?
其一、 当时司马昭手下将领,对战蜀国战功最多的是邓艾,对蜀国兵力及部署很熟悉,而钟会则参与多次与吴国的大战并且功勋卓著,有大兵团作战经验。因此灭蜀之战此二人当属最佳人选。果然如司马昭后料,邓艾安排了细作把蜀汉地形画成图本,上报朝廷。而钟会在司马昭问计时也拿出图本,可见二人早有灭蜀准备,后果然功成。
其二、司马昭早就料到钟会与邓艾会互相拆台。钟会心高气仰,有野心,而邓艾则忠勇有主见,如果钟会造反,邓艾第一个不同意。司马昭充分把握了二者的性格特征,从容布下了这局大棋。果然灭蜀成功后,钟会担心邓艾不同意造反,就设计解除了邓艾父子的兵权,以谋反的罪名押送都城,不管邓艾有没有谋反不重要,重要的是谋反的借口,邓艾被押送回去必死无疑,只是没想到被监军安排人杀掉了。
其三、司马昭安排亲信卫瓘监军、护军胡烈随同。既然能做监军必然是司马昭的亲信,而胡烈之父胡遵一直跟随司马懿征战,也算是司马家的家臣。有这两人在,必须会设计破坏可能的叛乱事件。卫、胡二人确实很好地达成了司马昭的意图。钟会的叛乱就失败在卫、胡二人的手上。卫瓘计摛邓艾,病惑钟会,然后率兵平息了钟会的叛乱。当然胡烈的儿子胡渊也起了很大作用。
其四、排兵布阵打乱钟会的计划。司马昭收邓艾的同时,又遣贾充引三万兵入斜谷,并同魏主曹奂御驾亲征到长安。钟会听到司马昭亲征长安,即知事情败露,加快造反进程,只是兵败身死。《三国演义》记载: 西曹掾邵悌谏曰:“钟会之兵,多艾六倍,当今会收艾足矣,何必明公自行耶?”昭笑曰:“汝忘了旧日之言耶?汝曾道会后必反。吾今此行,非为艾,实为会耳。”
《三国志》记载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不仅有野心,而且也很有谋略。这从他布局灭蜀之战可见一斑,一战灭了蜀国,统一天下完成了大半,这是齐天之功,仗着灭蜀之劳,威望更盛,登基篡权的步子更快;一战除掉了自己登基路上的拦路虎,真正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与河北四州的基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一位来自广平的谋士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刚直的性格,在历...
袁绍 2025-09-17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三国小乔墓考:三处遗迹背后的历史迷雾与文化想象三国时期的小乔,作为周瑜之妻,以“国色天香”闻名于世,其墓葬位置却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演变为横跨皖湘两地的文化谜题。安徽庐江、南陵与湖南岳阳三处“小乔墓”,既是...
周瑜 2025-09-16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