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一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最有名的五场打斗,当数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神亭岭太史慈酣战小霸王,关羽黄忠战长沙,潼关渭水许褚赤膊战马超,葭萌关张马举火夜战。
濮阳城曹军六将围殴吕布,襄樊之战庞德箭射关羽,出祁山赵云力斩韩家父子五人,这三次打斗也很激烈,但似乎还不如东莱太史慈与江东小霸王孙策的神亭岭之战那样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神亭岭之战不但让孙策太史慈闻名于当世,还成就了一个无名无姓之人——那位“曲阿小将”被后世,尤其是现在的部分文章传写得神乎其神,甚至还有人说他就是年轻时候的黄忠黄汉升。
曲阿小将当然不是黄忠,如果真是黄忠,一人单挑孙策麾下十二将的战绩,是一定要写进《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的。
事实上无论是看《三国志》还是看《三国演义》,那位曲阿小将的结局都是一目了然的。《三国志》太过简练,咱们今天就以《三国演义》为依据,通过几个细节来分析,就会发现神亭岭之战胜负已分,太史慈和孙策都知道,曲阿小将胆子很大武功不高,即使他武功仅次于太史慈,也很难在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十二人的围攻之下逃脱。
分析神亭岭之战胜负和曲阿小将结局之前,咱们先要弄明白一点:小将指的是那人的级别还是年龄。
在古代,小将与大将是相对而言的:“为小将须立功以争胜,为大将戒贪小功而误大局。”
那位跟随太史慈去神亭岭袭击孙策的小将,年纪未必很小,但级别肯定不高,我们细看《三国演义》就知道,赵云和马超出场的时候,说的都是“少年将军”而非“小将”。我们看经典版《三国演义》,那位“小将”的胡子比太史慈孙策都茂盛,看起来比太史慈的年纪还大,这是符合原著的。
曲阿小将在正史和演义中都没有留下名字,不是因为他的年纪太小,而是级别太低,出场的时间也太短。
在分析曲阿小将结局之前,咱们还是来分析一下神亭岭之战中太史慈和孙策谁赢了。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再打下去,太史慈肯定得挂掉:“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太史慈被刺伤或撂倒了战马,还被孙策缴了械,头盔能当半个盾牌却当不了流星锤,他肯定是打不赢有战马长枪和手戟的孙策。
小说的描述和史料差不多:“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用一句评书常用的话来评价,当时的太史慈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两人都赤手空拳摔跤,可能还闹不出人命,但是孙策有短戟在手,他挨两头盔也未必会被砸晕,太史慈被戳中一下,那就是非死即伤。
太史慈和孙策打到最后,就像我们平时包饺子:孙策拿的是擀面杖,而太史慈手里只有一个盖帘儿。
手中只有一顶头盔的太史慈面对手持短戟的孙策,再打下去凶多吉少,他的助手曲阿小将,这时候早就躺在地上不动了。
孙策的“十二从骑”并不是普通卫士,而是包括了程普韩当周泰黄盖这样的江表十二虎臣,他们联起手来,吕布也要望风而逃。
且不说周泰防护力多强、黄盖有多抗揍,就是十二虎臣之首程普程德谋,武功也不比太史慈差太多,起码打个百十回合是没问题的,神亭岭之战后,程普挺着铁脊长矛,跟太史慈有过一番交手:“太史慈出马,要与孙策决个胜负,策遂欲出。程普曰:‘不须主公劳力,某自擒之。’程普出到阵前,太史慈曰:‘你非我之敌手,只教孙策出马来!’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刘繇急鸣金收军。”
仅仅是一个程普,就有可能把曲阿小将挑落马下,而且当时打架基本都喜欢人多欺负人少,程普动手,周泰韩当黄盖也不能看热闹:主公只说不许掺和他跟太史慈的单挑,可没禁止我们捡漏!
神亭岭下,孙策信心满满地扬言:“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
太史慈也不示弱:“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
在孙策眼里,对手是太史慈和曲阿小将两人,但是打了五十回合,太史慈就发现自己只剩孤身一人了:“这厮有十二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吃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没寻处,方好下手。”
十二个打一个,吕布关羽张飞也得跑,曲阿小将要是有单挑江表十二虎臣的本事,三国二十四将排名,就得是“一曲阿二吕布”了。
“讲仁义”、“守规矩”的宋襄公在泓水之战被楚兵射伤大腿之后,他的同父异母哥哥司马子鱼很不客气地训斥:“我们的敌人,虽然是老头子,捉到也不能放,管什么头发花白不花白。作战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杀敌人。敌人受伤而没有死,为什么不可以再次打击他一次?”
子鱼这番话可以归纳为八个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面前的敌人,能杀一个算一个,能以力服人,谁还管什么规矩不规矩?
程普周泰都不是善茬子,能够消灭太史慈的跟班,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大功,但是放着敌人不打,回去也没法儿交代。
综合以上分析,半壶老酒认为,当刘繇的一千援兵杀来的时候,曲阿小将早就被程普等人干掉了:“刘繇接应军到来,约有千余。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骑亦冲到。策与慈方才放手。慈于军中讨了一匹马,取了枪,上马复来。孙策的马却是程普收得,策亦取枪上马。刘繇一千余军,和程普等十二骑混战,逶迤杀到神亭岭下。喊声起处,周瑜领军来到。刘繇自引大军杀下岭来。时近黄昏,风雨暴至,两下各自收军。”
刘繇肯定不是曲阿小将搬来的,那在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后来的混战,曲阿小将也没有露面,这就只有一种可能:孙策与太史慈单挑,程普也没闲着,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曲阿小将,在他的长矛之下,也就是张飞面前的一盘小豆芽儿而已。
当然,说曲阿小将早已被江表虎臣斩杀,这只是半壶老酒的一家之言,熟读三国史料和演义小说的读者诸君肯定会有更高明的见解:如果曲阿小将真有独挡江表十二虎臣的武功,在史料和小说中为何没有再次出现?如果他以其他名字出现在《三国演义》中,他会是我们熟知的哪一位名将?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忠义千秋映日月:三国名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从东汉末年的战场猛将到后世尊崇的“武圣”,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关羽 2025-08-28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忠义与勇武的传奇征程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过五关斩六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一经典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生动地展现了关羽的忠义无双与勇猛无畏,成为了千古...
关羽 2025-08-26 忠义传承中的父子情深:关羽与关平的羁绊考辨在三国历史的烽烟中,关羽与关平的父子关系始终笼罩着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迷雾。正史记载关平为关羽亲生长子,而《三国演义》却将其塑造为义子形象。这种差异背后,既折射出民...
关羽 2025-08-08 三国为何有两个马忠:历史重名现象下的英雄群像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但重名现象也屡见不鲜。其中,“马忠”这一名字便同时出现在东吴与蜀汉两大阵营中,一位因擒杀关羽而声名狼藉,另一位则因平定南中而备受赞...
关羽 2025-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