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萧何同为汉初三杰,刘备论功行赏时,萧何名列功臣第一,张良却只分到一个小小的留县,这是为何?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张良作为汉朝最大的开国功臣之一,只分到一个小小的留县,其实不是刘邦不给他更好的赏赐,而是这个正是张良他自己的选择。至于萧何,则是长期从事后勤工作。正是因为他后勤搞得好,汉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张良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太锋芒毕露的话,只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他选择了隐藏自己,这样他才能比那些人活到最后,最后安享晚年,明哲保身。汉初三杰,张良无疑是下场最好的一个。
刘邦之所以能夺取天下,背后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辅助团体。在这个辅助团队当中,主要以三个人最为重要,他们分别就是萧何、张良、还有韩信。张良就属于军师角色,主要就是帮助刘邦出谋划策。韩信主要就是负责攻城略地,韩信就好比是刘邦的一把利剑所向披靡。至于萧何,则更像是动力系统,主要就负责后勤部门的主要工作。
根据历史上记载,萧何也没百战沙场,也没有出谋划策,没干过什么大的事情。但是刘邦就要把他排在大功臣的第一位,这也导致很多人不服他。刘邦夺得天下以后,最吃香的那肯定就是武将了,毕竟武将出的力最多,而且武将们也是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在和敌人搏斗,属于高风险工作。所以受到最高封赏那是必须的。但是刘邦是什么人啊,哪能是几个大臣们说几句话,就能给抹杀掉对萧何的赏赐的吗!刘邦随便说点什么,堂而皇之过去了,虽然还是有人不服他,但是萧何他还是做为了第一功臣进行赏赐。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萧何作为第一功臣呢?
首先,萧何是拖家带口地跟随着刘邦的,可以说是刘邦的心腹了。当大家质疑萧何贡献的时候,刘邦是这么解答的。他把那些在前线冲锋打仗的将士们比作猎狗,却把萧何比作了猎人。这也就把萧何和这些武将们给区分开了,看出来了萧何在刘邦心里的重要性。
当然,刘邦把萧何比喻成猎人,一方面是因为萧何的确是有很大的功劳。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刘邦对萧何是非常的信任的。所以既然是作为刘邦的亲信人物,那必然得到的就比常人会多很多,刘邦嘴大,别人嘴小,虽然刘邦当时的比喻很不恰当,他把别人比喻成狗,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但这个比喻,也确实能够说明萧何的重要性。
公元前204年,那个时候刘邦和项羽还在前方对峙,而萧何在关中处理着全部的后方事务。当时前线很吃紧,所以后方也很让刘邦放心不下,所以刘邦也是经常派人回去探访萧何,看看什么情况。
根据史料记载的“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萧何也是很快地感觉到了情况的不对,那么问题就来了,萧何是如何让刘邦放心的呢?有人给萧何出了一个主意,希望他能将子孙兄弟们,能够上战场的人都给派到前线上去,这样的话就能得到刘邦的信任。萧何一听,觉得这个计划可行,非常的赞同,并立即就将几十位自己的亲属给派到了前线,跟随着刘邦共同作战。
萧何能不顾自己家人的安危,把自己的最亲的人给送上前线,萧何不顾家人的危险,毅然决然地派亲属上前线,这也能看出来,萧何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所以不管是于公于私,刘邦都是很感动的,所以更加的对萧何特别器重。
第二,萧何也是不负众望的,他把后勤的保障工作,那做的是相当的出色了。他把他自己的工作那做的真的是无人能及,尽心尽力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刘邦在前线指挥作战,由于当时的局势特别复杂,所以经常会出现逃兵,与此同时,刘邦也是经常的打败仗,不仅是士兵找不着主帅,就连刘邦本人也是经常被追得连爬带滚得,相当难堪了。
打败仗就必定会损失大量兵力,想要想在东山再起的话,那就必然就要大量的募集兵力。但是,在关中的萧何却可以做到雪中送炭,一旦知道了刘邦需要兵源,萧何就会源源不断地给前线运送士兵。更重要的就是,刘邦并没有下命令让萧何招募士兵,萧何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主动做的,这就好比,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最寒冷的时候,别人突然给你送来了一堆碳,让你感觉特别温暖。
在楚汉争霸中,萧何就担任了很重要的后勤角色,对战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除了这些之外,刘邦经常会因为打仗被困在某个地方,被敌军围城,这样粮草也就成为一个大难题。刘邦在荥阳被困住了很长的时间,在被困这个时间,所有的粮草,几乎都是依靠着萧何来给军队运送来的粮草。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它吃饿得慌,这么简单的道理刘邦也是很清楚的,所以要是手里没了粮食的话,手下有多少士兵,也就会出现很多麻烦的。如果要是没有萧何源源不断地提供前线供给粮草的话,就算是有十个韩信的话,那也很可能是无济于事的。
第三,张良很知道知进退这个道理,很有大智慧也是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自身能力,也是不言而喻,张良作为刘邦的军师,那立下的功劳也是不用言语的,不计其数。刘邦本身就出身平庸,他自小在他老家就是个小混混,整天也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甚至混的还要到处蹭吃蹭喝。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造反呢?那还用说吗,当然就是想得到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和无限大的权利了。所以在刘邦进入咸阳城以后,他看到的都是满眼的繁华景象,金银珠宝,美女以及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看到这些好东西,谁能不心动呢?至少在当时那个时候,刘邦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而且他也是很有野心,很想立刻就得到这一切。
如果当时刘邦真的迷失自我了,选择在咸阳城过起纸醉金迷的生活,那后来真的就没有下文了。好在关键时刻,张良及时地拉住了刘邦,并将“助纣为虐”这个故事讲给了刘邦。天下苦暴秦矣,不论刘邦当时造反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最少他们是打着反对暴秦的旗帜,这个很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如果刘邦在咸阳城大肆掳掠的话,那么他将失去关中老百姓的人心。
所以在张良的苦口婆心之下,刘邦才将军队撤到了霸上。与此同时,项羽也得知了刘邦先攻下咸阳,也是怒火中烧,想要一举灭了刘邦。以刘邦当时的实力,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但是最后他在张良的出谋划策下,刘邦亲自到鸿门赴宴,并且安抚住了项羽,才顺利的化解了这场危机。
刘邦也是深知张良的谋略之高,也知道在楚汉争霸中的作用之大,所以在封赏之时,刘邦也并没有亏待了张良。刘邦很大方地让张良自己挑选齐地三万户,来作为他的封邑。这样的封赏已经高到极致了,但是张良都选择了拒绝。所有的大臣们在功成名就之时,都会为了这些个赏赐弄得争风吃醋,有的甚至会为了一点赏赐,就大动干戈。但是他们却忘了一点,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历朝历代开国之君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会夺走这些开国重臣的权力,古今无一例外。对此,张良对这个事情看得也很开,所以也是为了明哲保身,张良只选择了一个小小的留县。从此之后,张良也是尽可能地躲避这些权利斗争,并且在他晚年的时候也是修道养精,最后才能得以善终。
而萧何作为汉初股肱之臣,为汉朝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排在第一名至实归。不过正是因为萧何接受了这份封赏,晚年不得不稍稍自污以保平安。比起张良来说,自由程度要小了很多。
至于汉初三杰当中,最为能打的韩信。不光全盘接纳了刘邦的封赏,甚至还主动向刘邦要封赏。最后结果也就显而易见,难逃未央宫那一劫。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