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2年,在秦军不断东进的势头下,秦国与赵国,这两个军事强国终于在长平迎头相撞,为赢得胜利,赵王压上了全部的筹码,让出身王室宗亲的赵括带领二十五万援兵奔赴长平战场,在赵军更换主帅的同时,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白起赴前线领军。
同时,秦昭襄王下达全国动员令征调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应战,他亲赴河内前线,加封应征者爵位一级,六十万秦军开始集结,这也几乎是秦国可以动员的全部兵力。
粮食高产下的人口膨胀
两千两百多年的秦国,学者推测人口不过四百万,竟能征召出近百万的大军,一个农耕国家,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根据秦吏喜的记载,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大约在40斤左右,据此推算,秦国发动长平之战,战争打了将近三年的时间,需要的粮食至少在七十万吨以上,秦国的农业发达到能够支持如此规模的战争吗?
使用铁制农具的秦国农民
关中沃野平原千里,这里拥有当时农耕条件最好的土壤,是秦国实现农业强国的根本,经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人,生活中只有两件大事,耕与战,秦国在所有国家中最彻底地实行土地私有,鼓励开发荒地,使当时秦国每个劳动力拥有的耕地增加到相当于今天的15亩田,比其他各国高出一倍,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以及水利事业的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性农业变革的标志,而秦国,据信是最早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国家,它保证了秦国即便是举国征兵,仍有很高的农业生产率。
牛耕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喜抄写的竹简,透露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秦国用法律来保障当时所有的农户都用最先进的方法种植庄稼,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少一点,实际上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还制定了《田律》,《厩苑律》,《仓律》,《徭律》,《效律》,《司空律》等多种经济法规,以此来规范和促进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能达到的最高产量是多少?
从有记载的史料上来看,李悝在《汉书·食货志》中载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一石半。'',也就是说一亩地的收成大概就1.5石,折合成现在的重量大概就是59.2公斤。虽然在战国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让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升。
在《史记·河渠书》说:秦开郑国渠,''灌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锺''。一锺就是一石,换言之当时已经出现了亩产十石的高产田(当时的一亩指的是周亩,即百步为亩,折合现在的0.328市亩)
郑国渠的开凿对秦国农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但在《吕氏春秋·上农》中有''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的说法,一人指的是一家的家长,一户人家共同耕种一百亩田,想要供十人使用的话,就必须要总产达三百石,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战国后期的亩产量大概维持在3石每亩的亩产量,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农耕水平最高的秦国所给出的数据。
那么让人疑惑的是,尽管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大规模生产下,亩产量已经呈两倍增长,但它真的能为如此庞大的战争提供充足的后勤吗?
回到长平之战,这一场战役是两国战略意义上的大决战,此战过后,使秦国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而赵国经此一战后,也是元气大伤,彻底失去了与秦国争霸的能力。在这一场战争中,白起的能力得到了再一次的肯定。
但我们在一个小细节中发现了一丝端倪。在得知赵括担任赵国主将后,暗地里将白起提为上将军。就在赵国出兵秦国时,白起命令部队只许败不许胜,看到秦军成溃败之势的赵括马上命令部队乘势追击,殊不知已经悄然落入白起早已设下的圈套。
在赵国军队追到秦国营垒后,却发现怎么也攻不破秦军坚硬的营垒,此时白起命令一只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绕到赵军后方,将后路切断,同时命令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将赵军切割成两部分。
这一看似精妙无比的战术,让许多人感到疑惑。首先赵括带领的可不是几万人的军队,而时四十万的大军,一万五千人的小股力量怎么敢抄到后方?再者,在正面战场上骑兵的确拥有步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绝对的人数面前,五千人的骑兵,根本无法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在汉朝,曾经有过卫青率八百骑兵追击数百里,斩获匈奴两千人头的英雄典故,但事实上卫青所截杀的这支部队只是匈奴的殿后部队,主力部队早就在听闻汉朝大军来临时撤走了。
把目光转回来,这五千人对上的可是数十万的主力部队,即便骑兵能够依靠强大的机动性在万军阵中过,那么在人数高于近百倍的赵军阵营中不仅全身而退,并且将其有效分割开来,似乎并不能让人信服。
其实在《 三国 志 ·魏书 ·国渊传》中,就披露了这一事实真相,国渊在一次战斗过后,如实上报斩获首级数量,而曹操的反应对其反应却是相当诧异,因为在曹操看来,国渊没有夸大战功的说法是与当时的风气相悖的,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夸大战功由来已久。
曹操本人也是夸大战功的小能手,在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后,这一场战役可谓是曹操崛起的第一步,但我们翻看一下《后汉书》,会发现这股黄巾军最初有三十万人,但在泰山被击败后只剩下不到十万人,紧着这这股流寇被一路追杀,人数也在不断地减少,等到残余的黄巾残党被曹操剿灭的时候,就剩下不到三万人,而在曹操的口中,就成了''得戎卒30余万,男女100余万口,简选其精锐者改编成青州兵。''
结语:不仅是在中国,西方同样喜欢夸大自己的战功,以此彰显胜利一方的硕果之丰,这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当有人去打破这种看似成为了惯例的''规矩''时,反而被当成异类,让人无法理解。
公元前262年,在秦军不断东进的势头下,秦国与赵国,这两个军事强国终于在长平迎头相撞,为赢得胜利,赵王压上了全部的筹码,让出身王室宗亲的赵括带领二十五万援兵奔赴长平战场,在赵军更换...
白起 赵括 2022-08-05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军40万 白起是怎么获胜的还不知道: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能最终获胜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后期的秦赵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白起 2022-08-05 王翦和白起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两人到底谁更加厉害一些对王翦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翦和白起究竟谁更强?从两人的战绩看来,根本没有可比性。王翦和白起同为战国四大名将,而且都是秦国的战将。其中王...
白起 王翦 2022-08-04 邯郸之战后秦赵两国两败俱伤 楚国为何没有趁机攻打秦国对楚国和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邯郸之战秦国伤亡超10万,楚国为什么不趁机攻打秦国?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爆发激战,起初,秦军势不可...
赵括 廉颇典故 2022-08-03 如果白起没死,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会提前吗?历朝历代,但凡功高震主者大多没有好下场,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白起如果继续活着,如果继续获得秦王的信任,凭着他的能力,他能不能够提前收复六国呢?我们经常在谈历史的偶...
白起 2022-07-27 赵国各方面都不逊色于秦国,为何会被秦国打败呢?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不断,同时造就了无数武将文臣。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战国末期的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名将,白起、王翦出自秦,廉颇、...
白起 廉颇典故 2022-07-19 秦昭王为何敢杀白起?他不怕诸侯国趁机进攻吗?白起在长平之战后,本来想着一鼓作气拿下赵国国都邯郸,直接灭掉赵国。可是范雎害怕白起的功劳更大,影响自己的权势地位,所以就请求秦王下令放弃继续进攻,让疲惫的士兵回国稍休整,以后再继续...
白起 范雎 2022-07-18 吴起和白起都是战国名将 两人到底谁更胜一筹还不知道:吴起与白起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样是战国名将,都是一战封神,吴起与白起谁更胜一筹?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逐鹿中原,...
秦始皇陵 白起 2022-07-14 白起为什么叫战神杀神 白起到底坑杀了多少人对战国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神白起一生坑杀了多少人?40万是真的吗?白起是我国前史上战功最显赫的将军,一起被评为自孙武、吴起之后的又一个出...
白起 孙武 2022-07-13 长平之战赵括有几十万大军 赵括为何突围不出来还不知道:赵括和长平之战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赵括率领的几十万赵军早先有数量优势,为何突围不出?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了争夺上...
赵括 2022-07-13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酿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当时的东北全境便沦陷在了日军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应该说是近代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当时东北最高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 ◆刘贺夫妇奏牍为何会出现在刘贺墓中?-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