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颇具惠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乾隆元年,卒,时年七十二岁,谥号文端。次年归葬故里,乾隆帝御赐“帝师元老”。
人物成就
乾隆帝师
帝师,皇帝的老师。帝,本文指的是清代为帝60年、创“乾嘉盛世”的乾隆皇帝,在这指的是乾隆皇帝的老师高安人朱轼。在高安,至今流传着和乾隆的故事。朱轼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担任大臣,是三朝元老。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初入学,雍正命朱轼为师,在懋勤殿设讲坛,行拜师礼。朱轼对弘历的要求很严,连雍正也觉得过分了,就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意思是说,对皇子,教育他做王,不教育他也做王,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呢?朱轼答道:“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意思是说,教育好他,就可以使他做尧舜那样的贤君,不教好他,就会成为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雍正见说得有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乾隆做了皇帝后,非常感激和尊重他的老师,曾亲自到高安来问候朱轼,朱轼用四盘二碗宴请皇帝,菜谱是:腊肉、肉皮、粉丝、闽笋四盘猪脚或冻鱼,肉圆子或薯粉圆子为二碗。这种筵席,一直在高安流传下来,人们称为“朱公席”。
政绩显著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就在30岁时,朱轼考中进士,担任潜江知县,有德政,以清廉审慎著名,后来又任陕西学政、浙江巡抚等地方长官。任浙江巡抚,上任伊始,便把“清吏治,正风俗”做为急务。他说:“查吏莫先于奖廉惩贪,厚俗莫要于去奢崇俭。”就是说,要考察官吏,没有比奖励廉洁惩办贪污更重要的;要使风俗淳厚,没有比禁止奢侈、崇尚更要紧的。他下令取消巡府衙门的额外摊派,精简巡府的出入仪仗队。他办理政事十分勤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办、亲自过问。因为他自奉廉洁,以身作则,把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号通国第一。特别是他治海水,更是功绩著显。
清代,海宁、上虞一带多是海患,海潮给人民造成了灾难。在元代、明代筑提塘,提基尽是浮沙,多次崩塌。朱轼经过实地考查,反复研究,认为只有采用“水柜法”筑石堤,才能保持永久。所谓“水柜法”就是用松树、杉树等耐水木材,做成长丈余、高四尺的水柜,内塞碎石,横贴堤基,使其坚固,再用大石高筑堤身,附提别筑坦坡,高度大约为提身的一半,仍然用木柜为主干,外面砌巨石二三层,用来保护提脚,从此以后海担坚固,沿海的老百姓免除了水患。
康熙五十九年,朱轼任都察院长官左都御史,雍正三年授文华殿大学士,这就是担任宰相的职责了。朱轼救济灾民,安定社稷,保卫巩固边疆,都作出了贡献,成为了一代名臣。朱轼擢左都御史。六十年,山西、陕西大旱,朱轼差往山西劝粜给赈。他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富户、绅士捐献粮钱,救济灾民。他还组织劳力整治漕河水道,停收米船课税,以利粮食流通责任地方官设厂医治患病灾民。此后疏请山西建立社仓以备荒歉;大兴水利,引泉灌田,民受其利。
乾隆时,充世宗实录总裁,命协同总理事务。卒赠太傅。朱轼跻身相位,当朝一品,得到康熙帝的赏识、雍正帝的重用、乾隆帝的倚重,是康、雍、乾三世“恩宠极人臣之分”的显赫人物。
雍正元年,御赐“朝堂良佐”匾和题诗扇面,转迁吏部尚书,晋加太子太保,又加太子太傅,雍正视其为左右手。
其他影响
朱轼出身于高安的一个农家,自幼苦读寒窗,通晓经史百家,是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历任潜江知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
朱轼一生秉承“皇权专制加道德教化”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为官之道。在他出任潜江知县之治,认为教民易俗莫如圣谕十六条,即援用楚中乡语,注为训解,每月朔望,宣讲四乡。无论他在何处为官,都必强调教育的重要,办书院崇尚儒学。他三主会试,以“读对贤书而能发明其义蕴”为选才标准,在浙江任上刊印颁发了《大戴礼记》《仪礼节略》以及《张子全书》《颜氏家训》《温公家训》等书,使浙江风俗为之一变。
朱轼为官清廉刚正、望正朝端。时,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朱轼还主张“民本”,“民可载舟,民可覆舟”。他在潜江,下车伊始,即下免粍之令,正供之外无丝毫多取。朱轼关心民生,对于营田水利各节,筹划举措,都事必躬亲。他在浙江督修海塘,多所创造,海宁、上虞等县常患海潮,朱轼采用“木柜法”作堤基,从而堤塘坚固,潮患免除,民则安之,所以人言“朱轼所修不塌”。
二百多年过去了,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人们只能从他留下的文稿,他的手书,以及碧落桥连同他的墓地等为数不多的文物中来凭吊这位为民兴利,为国选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朝堂良佐”。诗人袁枚有《朱文端公墓下之作》:“鹓鹭曾居第一班,衣冠常惹御香还。独将经术勷三圣,自起清风播九寰。玉魂骑箕苍昊上,石麟沐雨翠微间。寻思几滴西州泪,仰止松揪不忍攀”。朱轼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从采茶戏《南瓜记》里唱下去 。据史料考证,朱轼一生居官廉洁,刚正不阿,处事公正,执法严明,赈济灾民,广施惠政,被百姓称为“大清官”,他巡抚浙江,政绩更著,时称“轼持风谦,以身作则,境内之治,号通国第一。”是列入清史的显赫重臣和著名政治家之一。查同治《高安县志》记载,雍正皇帝曾于1723年赐与朱轼“朝堂良佐”御匾一块,以表示当朝皇帝对他的器重和信赖之情。
朱轼不但是历史上对政治有重大建树之杰出人物,而且还是一位博学多才、著述丰富、潜心教育、善育英才的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他曾先后被雍正、乾隆皇帝召充为《圣祖实录》《世宗实录》总裁,其传世之作《周礼注解》《周易注解》《文端公集》以及《春秋钞》《历代名臣传》《历代名儒传》《仪礼节要》等至今在我国文史学术界影响甚大。乾隆帝在给朱轼的祭词中称“朱轼学术端醇,器资凝厚,早登词苑,蜚声著作之庭”。
在教育上朱轼不但培养出了乾隆皇帝这一文武兼备、治国称雄的杰出人才,而且在振一代文风、严格科举制度、兴办各类书院、选拔优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雍正帝曾将一面优质苏州折扇贡品赐给朱轼,并在扇面上题诗一首以表彰。诗云:高岳生良佐,兴朝瑞老臣。南昌持藻鉴,北斗重权衡。忠岂唯供职,清能不近名。眷言思共理,为国福苍生。
这把御扇一直被朱轼后裔珍藏下来,“文革”前捐献给当地人民政府,现收藏在高安市档案馆,高安市博物馆存有复制件。
朱轼御扇现仅存扇面,该扇面淡烟黄色底,洒金“皇榜纸”质,白宣精工裱托,色泽清丽。扇面横长54.5厘米,纵28厘米,右起竖书翰墨13行,题诗一首计字五十个于上,每字2—2.5厘米见方,书法圆润秀发,似仿松雪体,每行字数不一,疏密有致,颇具美感。题诗首字旁铃长条朱文印,诗后署“御笔赐尚书朱轼”一行,并铃雍正帝朱文御印2方。整个扇面完整无损,字迹清楚,印文可辨。据有关文物专家鉴定,确认此扇面为国家珍贵文物,对研究朱轼生平及其清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轶事典故
朱轼出身于高安的一个农家。《朱氏宗谱》上曾记有北宋元丰年间,苏轼曾在赴筠州(后改瑞州)看望弟弟苏辙的途中,慕名游览过艮溪里,于是,流经艮溪里的河,便改叫苏溪河,艮溪里的山,也改叫坡山。艮溪里人以苏轼游此而认为是一大殊荣,对苏轼推崇备至。这种尊崇,也给朱轼以极大的影响。为此,他把学名取为朱轼。
后裔捐扇
朱轼后裔在捐扇时介绍了这面御扇记载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雍正朝某年科考,皇帝钦定朱轼为主考官,侍郎刘碧为副主考官。
开考前一天,雍正帝密召两主考官定下考题。当天下午,国舅命其亲信给正副主考官各送来黄金、锦缎等贵重礼品,意欲请主考关照他的儿子,与此同时,刑部、工部、户部等一些官员也分别送来不少礼品,均请求主考官关照其亲朋好友。刘碧贪财将考题泄露,朱轼却连夜带全部礼单、礼品进宫禀告皇帝,雍正大怒,立即要治罪刘碧和国舅等官员。朱轼则请雍正帝暂不处理人事,先将考题重新出过。结果考后国舅等送礼官员亲属子女名落孙山,而考中者尽为文章锦绣、见解独特的优秀人才。雍正帝为此赞赏朱轼“尽拨佳文、摒除弊端”,并赐题诗御扇于朱轼,以示奖赏。从御扇题诗首句“高岳生良佐”与雍正帝曾赐朱轼御匾“朝堂良佐”这一语气分析,此御扇为雍正帝赐赠朱轼完全可信。
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舞台上,张廷玉与康熙帝的君臣关系堪称典范。作为康熙朝至乾隆朝的三朝元老,张廷玉以卓越的才能与忠诚的品格,成为康熙帝治国理政的重要助手,其政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19 福康安与和珅:乾隆朝文武双璧的权力制衡乾隆朝的权力格局中,和珅与福康安犹如双子星般闪耀,一文一武构筑起帝国统治的两大支柱。尽管二者从未在朝堂上展开直接对决,但透过历史档案的蛛丝马迹,可窥见这场无形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08-18 鳌拜有多厉害:从战场猛将到权臣风云的传奇人生在清朝初期的历史长河中,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勇猛无畏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又因专擅朝政引发争议,最终成为康熙帝亲政初期的重要政治对手。这位镶黄旗...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18 顾太清与奕绘之子:名门之后的命运浮沉在清代宗室与文人雅士的交织谱系中,顾太清与奕绘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堪称传奇。作为乾隆曾孙与“清代第一女词人”的后代,他们的子女既承载着皇室血脉的荣耀,也深陷家族权...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顾太清 2025-08-15 孝诚仁皇后的母亲:隐于历史深处的家族纽带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作为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其一生与清朝皇室命运紧密交织。然而,在史料对这位“大清最年轻皇后”的记载中,...
康熙的儿子们 孝诚仁皇后 2025-08-15 薛生白:以湿热为钥,开启温病学新纪元的医学巨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一位自号“一瓢”的医者薛生白(薛雪),以《湿热病篇》打破传统伤寒论的桎梏,开创了温病学中湿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这位与叶天士齐名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 哲悯皇贵妃之死:历史疑云与文学演绎的交织在乾隆帝的后宫中,哲悯皇贵妃噶哈里富察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是乾隆帝潜邸时期首位为其生育子女的女人,生下皇长子永璜与皇次女,却在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乾隆登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8-12 永璂有后代吗?——一段跨越宗法与血脉的皇室继承史在乾隆帝的十二位皇子中,皇十二子永璂的命运堪称悲剧性注脚。这位嫡出皇子因生母那拉氏皇后断发失宠,在宫廷权力漩涡中沦为牺牲品:生前未获封爵,死后仅以宗室公例治丧,...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12 乾隆南巡:盛世巡游背后的治国深意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紫禁城东华门外旌旗招展,六千余人的队伍整装待发。这位25岁的年轻帝王即将开启首次南巡,这场持续半世纪的巡游盛典,不仅塑造了清朝鼎盛...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 胤礽被废: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储君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漫长历史中,皇位继承始终是牵动朝局的核心命题。康熙朝太子胤礽的两度被废,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成为透视皇权制度深层矛盾的典型案例。这位从襁褓...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08-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