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顿(?-207年),东汉末年辽西乌桓(亦称乌丸)的首领,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总摄三王部。骁勇善战,才略过人,史称:“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人物简介在袁绍与公孙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简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丁原(?—189年),字建阳,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东汉末年官吏,官拜执金吾、并州刺史。任职期间,他亲近、善待主簿吕布,又调遣部下张杨、张辽等名将到洛阳任职。汉灵帝驾崩后,带兵进入洛阳,担任执金吾,并与大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简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曹操旗下的五子良将个个都战功赫赫,但彼此间肯定有比较的,究竟谁才是五子之首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推崇张辽的吧,因为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张辽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曹操最信赖、最倚重的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徐晃。曹操在行军作战时,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断后。说法来源陈寿在撰写《三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
作为三国猛将,他们的武器一直为人说称道,徐晃尤甚。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徐州之
徐晃作为曹魏大将“五子良将”之一,评价一向很好。而文学作品中对他也鲜有微词,罗贯中是这么评价他的:降明权成厚,争津定策高。扬名攻不备,陷敌战当鏖。欲虏平襄汉,还屯振节旄。功逾孙子右,魏武过情褒。先说徐
作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的死却不如他的生平有名。在正史中只是说是病逝得的,别的什么也没说,而在野史中则传说徐晃是被孟达射中头颅死的。正史在正史中对于徐晃的死,也并没有做过多的介绍,就是说他病死的,什
徐晃是曹操帐中一员猛将,战功赫赫,击退关羽解围樊城为人称道,曹操给予评价:襄阳、樊城得以保全,是将军你的功劳啊!起因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局势发生巨大动荡的一年,一是
徐晃出生于河东郡的杨县,出生年份早于关羽。曾经做过河东郡的郡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有功,被提拔为骑都尉。初平三年(192年),王允和吕布诛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城,杀王允等人,后又自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曹操旗下猛将,位列“五子良将”。简介徐晃乃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徐州之战、官
高秀敏(1959年1月28日-2005年8月18日),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国家一级演员,小品、二人转演员。1974年,高秀敏到当地的民间团体唱二人转。1982年,高秀敏进入扶余市民间艺术团做演员,并在1986年获国家二级
张郃之死,冤曲莫名,因为他很可能是被司马懿以借刀杀人术害死的。战场上张郃再次击败了诸葛亮,蜀军只能退却。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表示反对,理由是诸葛亮极善用兵,虽然一时撤退,也会沿途布防。且附近一带山
张郃早先是归属袁绍的,官渡之战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被授予授偏将军。关于张郃降曹的原因,本传记为郭图进谗,而其他传记皆无此事,故此考据学家姜宸英和卢弼认为不实,是陈寿为传主避讳。此外,《郃传》袁绍
张郃原为袁绍手下名将,官渡之战时,受郭图陷害,无奈投降于曹操,从此被曹操重用,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张郃任司马懿先锋,跟随司马懿在街亭击败蜀将马谡,使诸葛亮撤兵
都说性格造就命运,张郃的人生完全就是这句话的体现。张郃一生中出名的战役很多,例如江陵破吴,街亭败蜀,巴西之战等等,都表现了他不同的性格特点。勇武过人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后,任命张郃为左将军
张郃,字儁乂,是冀州河间郡鄚县人。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爆发,张郃应募参军讨伐黄巾,成为了军司马。张郃曾是韩馥的部属,直到初平二年(191年),韩馥出让冀州后,张郃效力于新的冀州之主——袁绍。在攻打公孙瓒时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河间市)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人物简介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归属袁绍后,击破公孙瓒有功,迁宁国中郎将。参加官渡之战,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授偏将
于禁作为大将,战功赫赫,但在与关羽一战中却投降,让人惊诧不已。人们都说于禁是因为怕死才投降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1、蜀汉计谋试问,于禁从曹操征战多年,无论功劳、赏赐,乃至身家全都在曹魏方面,对他来说
于禁为人勇猛,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但因为关羽围攻时投降,而面对朋友投降却杀之的双标而被人诟病,评价也呈两级分化。文学形象《三国演义》里,于禁笔墨并不多,不如五子中其他四子,可能投
于禁投降后众人都对他很失望,尤其还有庞统做对比。在荆州吴国辗转好不容易回国,可是曹操早已死亡,曹丕很看不惯他,不久于禁就死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攻吕常于襄阳、围攻曹仁于樊城。曹仁命令庞德屯
于禁乃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果不出意外肯定会加官进爵,但就是因为关羽的水淹七军,于禁投降,从此一切都变了。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安排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衍)士仁守公安,率驻扎在江陵的
于禁,出生年月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字文则,泰山钜平人。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讨伐黄巾在三国演义里,于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法不惜
在乐进的历史经历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场战役青泥之战,交战双方是乐进与关羽。按道理来说关羽乐进都不是什么无名小卒,那为什么这场战役的介绍却那么少呢?关于东汉末年的青泥之战,史书记载不详,现有的史料记
乐进乃是曹操帐中一员猛将,与张辽等人并列“五子良将”。但似乎存在感不是很高,连文学作品中笔墨都不是很多。不过人们对他的评价还是挺高的,不论是主公还是死对头刘备。乐进在《三国志》里的传记只有六百字左右。
乐进,东汉末年名将,容貌短小,作战勇猛,因胆烈跟随曹操,南征北讨,多次有先登之功。后来,以乐进数次有军功(乐进的最后一次军功表彰,晚于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乐进升迁至右将军。(
乐进乃是曹操旗下一员猛将,为人胆烈,在官渡之战中俘虏了袁绍大将淳于琼,斩之。淳于琼,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