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罗聘画梅的艺术特点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
扬州八怪罗聘《鬼趣图》简介 《鬼趣图》是清代画家罗聘创作的人物画。《鬼趣图》一共8幅。第一幅,是在一片弥漫的烟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离奇的面目和肢体,似真似幻。那虚无飘渺的形象,就是“鬼”;第二幅,画面上是两个鬼:一前一后,
罗聘的妻子方婉仪简介 方婉仪(1732~1779)一作畹仪,字仪子,生于雍正十年六月二十四日,此日据传为荷花生日,方婉仪有“我与荷花同日生”之句,故自号白莲、白莲居士,安徽歙县人。广东布政使方愿瑛孙女,国子学生方宝俭女儿。自幼跟随
扬州八怪罗聘人物生平简介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
大明末路: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
扬州八怪李方膺的故事 李方膺是清朝著名画家,为通州人氏,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扬州八怪之一。后寓居金陵借园的时候,又号借园主人。公元1695年,李方膺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出生,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雍正六年
扬州八怪李方膺的艺术生涯 南通籍著名画家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置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膺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
李鱓被罢官的原因 李鱓[shàn](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
扬州八怪李鱓的仕途生涯 李鱓26岁,即康熙辛卯年(1711年),中了举人。翩翩少年,春风得意,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嗣后,便游帝王之都,吟诗作画,周旋于父祖辈的公卿之间。禁苑门前,琉璃书肆,都不难找到这位南国少年的身影。命运就象一枝绣
扬州八怪李鱓人物简介 李鱓[shàn](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
郑成功抗清之战的过程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
黄慎绘画的艺术特色 黄慎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五日(6月14日),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84岁时尚在,卒年不详,幼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方十八九岁,寄身萧寺,昼为
清朝统一战争的过程始末 清朝统一战争是指来自满洲(今东北)的清朝政权进入山海关之后,为获得整个的统治权及取得更多疆域而发动的一系列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清朝势力
扬州八怪黄慎人物简介 黄慎,是清代杰出书画家,汉族,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黄慎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三绝。曾先后三次到扬州,居留较长,与郑板桥、李(善)等往来友善,为“
郑板桥的题画诗 郑板桥的一生可以用10个字来概括:“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三绝”中的“诗”,应该说一说他的题画诗。说到题画诗,郑板桥不是鼻祖,自然也不是“后无来者”的绝响。但说到题画诗,就绕不开郑板桥。郑板桥作有
郑板桥画竹的特点 清代郑板桥《竹石图》中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画了40年竹子,终于悟出绘画须去掉繁杂提炼精髓的道理。喜竹爱竹物我合一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
郑板桥纪念馆简介 郑板桥纪念馆是历史人物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昭阳镇牌楼北路2号。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1993年11月新建馆舍为古典式建筑,迎门为大型花岗岩郑板桥全身塑像、郑板桥兰竹石大理石
郑板桥与竹子的故事 扬州八怪里有两位最有名的书画家,一个叫郑板桥,一个叫李鳝,两个人都是兴化人,常在一起写呀画的。有一次,李鳝和郑板桥到镇江,金山大和尚听说李鳝到了,随即派小和尚送去一份金字请帖。李鳝接到请帖,望望坐在身
郑板桥著名的十首诗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
郑板桥墓简介 郑板桥墓位于江苏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西北角,此处被当地人称:郑氏祖坟地。墓地占地面积2760平方米,整体为坐北朝南向,封土为圆形,土包部分高约3米、直径约5米,由款1米左右的砖砌墓台环护。墓前立墓碑一通,上有
郑板桥轶事典故五则 1、以怪出名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2、颇有骂
光武帝刘秀是怎么笼络人心的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光武帝。历史上对于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评价很高,说他上承天命,拨乱反正,使天下得以安定,并一心谋求国家振兴,是一位“中兴之主”。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评价光武帝“三代以
历史上对郑板桥的人物评价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
郑板桥的书法成就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
郑板桥的绘画成就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
扬州八怪郑板桥生平简介 早岁艰辛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清兵入关的经过 清军入关(又称清兵入关、满清入关、清朝入关、入关战争),发生于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是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北京)的战役
扬州八怪金农的生平故事 金农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为浙江杭州人氏,生于公元1687年,去世于公元1763年。金农所处的那个时代,扬州有许多著名的书画家,特别是有八位成就最高,性格异于常人的书画家,被当时人称为“扬州八怪”。金农也在“扬
金农的社会影响 “扬州八怪”,通常的说法是李鱓(复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农(冬心)、黄慎(瘿瓢)、郑燮(板桥)、李方膺(虬仲)、罗聘(两峰)。此外,至少还有五种以上说法,涉及十多位画家,但无论哪种说法
金农的绘画艺术浅析 金农,钱塘人,字寿门,一字司农,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卒于乾隆二十九年。生前别号甚多,是“扬州八怪”中极富典型性一位。他的绘画以明快、强烈、古朴、雄强而著称于世,并将绘画与书法融和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具有鲜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朱元璋
孝庄
乾隆
秦桧
土木堡之变
清朝官职对应的现代官职
长津湖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