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时期的手工业经济 清朝的手工业在康熙中期以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乾隆年间,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的棉织业、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了历史高峰。手工业分成官营与民营,由于工匠实行以银代役,所以
康乾时期的农业经济 清代的土地仍可分为官田和民田两大类。清朝入关后,1644年顺治帝颁布圈地令。有主与无主地被满人圈占,统称“官庄”。大量农民不得不弃家逃亡,或者沦为新主人的奴仆。圈地主要执行三次,以北京附近的顺天、保定、永
珍妃死因之谜 有关珍妃之死,《清史稿》采纳珍妃殉节跳井说,由于此时是当时清朝遗老们主持下修订,自然倾向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的看法,认为是珍妃殉节跳井,而非慈禧下令杀害。由于该书具有准正史地位,自然
康乾时期的军事力量 后金时期,缴获明朝的大批枪炮弹药武装军队,统治者还命令归顺的汉军官兵“准备”一定数量的火炮,以加强攻坚力量,并演练出新的战法,到了皇太极时,命令军队建造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建成一支骑兵、
清朝火器营的历史沿革 火器营是清代专门操演火器的军队。操演的火器,有鸟枪有子母炮。火器营旧址位于海淀区蓝靛厂正北。火器营是清乾隆年火器营八旗官兵合操、演武之地。火器营专职制造炮弹、枪药和各种战斗所需的火器,平时也演习弓箭、
清朝南书房的设置背景和历史沿革 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南书房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南书房在乾清门西侧,北向;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本是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又称“国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撤销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共存在过155年。“议政王大臣”之名正
《狱中杂记》的作品赏析 方苞(1668—1749年),清代散文家。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1662—1722)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年)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后官至礼部侍郎。他是桐城派
《狱中杂记》的全文翻译 《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的一篇散文。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作
年羹尧当初手里握着重兵 雍正是怎么轻易除掉年羹尧的 对雍正和年羹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手握重兵,掌控西部,为何雍正能轻轻松松把他除掉?雍正皇帝在处置年羹尧之前,年羹尧是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更为严重的是,整个西部地区都是他提拔起来的人。那么,
方苞的轶事典故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
方苞的传记影响 方苞的传记文学有238篇,约占其文集的一半以上。其中以“传”标名的就有15篇,而且他的众多墓志、碑文中,应酬之作少,多为有感而作,寄寓了传记作家的理想和人格。总起来看,方苞的传记文学具有以下特点:讲究“义
方苞在散文上的影响 方苞为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义法”说是方苞文论思想的核心,也是桐城派文论形成的基石。“义法”一词出自《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方苞借之以说文,认为“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
方苞的生平简介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清代文学家。早年经历康熙七年四月十五日(
清朝内阁的职责与运作方式 内阁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寮”。具体说,凡下达的诏命,由它拟进与宣布。清初内阁与明朝内阁比起来,权力更加微不足道。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职
内务府的历史沿革与机构职能 内务府,清代官署名,掌宫廷事务。长官称总管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充,秩从二品,乾隆时改正二品,会稽司掌本府出纳;掌仪司掌本府祭祀及太监品级;都虞司掌武职铨选;慎刑司掌本府刑名;营造司掌本
《南山集》一案的缘由 《南山集》案发生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此案件又称为戴名世狱。戴名世,子田有,号褐夫,安徽桐城人。在清军入关后,明朝参与力量曾转入西南地区继续抵抗,因而称为南明,时戴名世在编纂明史,所以经常在各地搜集
《南山集》案是怎么回事 南山案是发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文字狱。由左都御史赵申乔举发翰林戴名世(人称戴南山)的作品《南山集》“狂妄不谨”、“语多狂悖”,而且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戴南山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中
《狱中杂记》原文 《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散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两段为第一部分,写狱中瘟疫流行,死者甚众的情况和原因。第三、四段为第二部分,进一步揭露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手段的狠毒和用
《先君序略》的原文及翻译 《先君序略》为清戴名世所做。戴名世20岁授街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应级试,二十六年,以贡生考补正兰旗教习,授知县,因愤于“悠悠斯世,无可与语”,不就;漫游燕、越、齐、鲁、越之
《康熙皇舆全览图》作品介绍与创作背景 《康熙皇舆全览图》为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
戴名世的文史成就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戴名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疆域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领土几经扩张。到乾隆年间平定新疆,整个清帝国版图达到空前扩张,仅次于元。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页岛,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继承了1758年准噶尔汗国的边界,形成了空前“大
清代科举制度对桐城派的作用 清代科举制度对桐城派古文的兴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时文与古文的密切关系,二是桐城派创始诸人与科举制度的密切关系。顺治时期在顺治二年(1645)举行首次乡试,清朝科举制度遂正式开始。
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桐城派以地域而命名,主要因为其早期重要作家皆为江南安庆府桐城人,但是,在桐城派发展早期,并没有旗帜鲜明的使用桐城派这一名字。在桐城派“四祖”中,前“三祖”戴名世、方苞、刘大櫆,从未以“天下文章在桐城”
桐城派的影响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
戴震的生平简介 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人,雍正元年(1724年)十二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随父亲为糊口而四处奔波。十岁进入私塾,他勤奋好学,善于思索。一次老师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有“右经一章”,说是孔子
慈安太后暴崩之谜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訢定计,发动祺祥政变(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辅政八大臣,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
王夫之的史学观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十七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本文拟就其晚年所成的两部史学名著——《读通鉴论》和《宋论》来阐述他对古代史学发展的贡献,以就正于大家。一,封建史论发展的一个圆圈史论在我国史学领
王夫之在文学上的成就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有很深的研究价值。萧萐父、许苏民两位学者编著的《王夫之评传》是研究王夫之的重要史学资料。王夫之对于作文作诗,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朱元璋
孝庄
乾隆
秦桧
土木堡之变
清朝官职对应的现代官职
长津湖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