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人,雍正元年(1724年)十二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随父亲为糊口而四处奔波。十岁进入私塾,他勤奋好学,善于思索。一次老师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有“右经一章”,说是孔子之言,由曾子述之,曾子之意由门人记之。
戴震的祖先在唐朝曾做过大官,但戴震的曾祖、祖父和父亲均不曾为官。戴震的父亲戴弁是贩布的行商,在江西南丰做着小本生意,仅可糊口而已。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戴震生于安徽徽州府休宁县隆阜,据说因出生那天雷声震天,故父亲为他取名为震。
明清时代的徽州,不但商业发达,文风也极兴盛。戴震自幼聪敏,过目成诵,十岁的时候每日读书数千言不休,十七岁学《说文解字》,尽得其目。戴震也自称,对于《十三经注疏》,“不能尽记,经及注则无不能倍(背)诵”。说明他少年时通过自学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某日读《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私塾老师说:“此何以知其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其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但戴震接着指出周朝离宋朝有两千年之遥,为什么朱子能知道这些事呢?问得老师无言以对,其师不禁赞叹“此非常儿也。”
乾隆五年(1740年),十八岁的戴震随父客江西南丰,又课学童于福建邵武。这一时期,同里程询对他非常器重,言道:“载道器也。吾见人多矣,如子者,巍科硕辅,诚不足言。”后来戴震在文章中称程询为“先师”。
乾隆七年(1742年),二十岁那年,戴震偶遇年过六旬的音韵学家江永,江永精通三礼,旁通天文,地理,算学及声韵等。师从江永的日子,戴震学问大进。乾隆九年(1744年)戴震二十二岁时写成《筹算》二卷,乾隆十一年(1746年),戴震二十四岁写成《考工记图注》,三十岁到三十三岁完成《勾股割圜记》、《周髀北极璇玑四游解》等文,都属自然科学著作。
在戴震三十三岁以前,他还著有《六书论》三卷,《尔雅文字考》十卷,以及《屈原赋注》、《诗补传》等。
乾隆二十年(1755年),戴震三十三岁,是他一生的转折点。《清史稿·戴震传》称他“避仇入都”。纪昀在其《考工记图注》的序中说:“盖先生是年讼其族子豪者侵占祖坟。族豪倚财结交县令,文致先生罪。乃脱身挟策入都,行李衣服无有也,寄旅于歙县会馆,餷粥或不继,而歌声出金石。”同年夏,戴震于京城结识纪昀,钱大昕等,同时,他的《勾股割圜记》被秦惠田全文刊载,并由吴思孝设法刻印,《考工记图注》则由纪昀刻印成功,戴震因此名重京城。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戴震仍留京,在吏部尚书王安国寓,为其子王念孙授读。王念孙与其后的段玉裁,成为戴震最著名的两个学生。王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段的《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是清代学术史上有卓越成就的著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王安国去世,戴震自京南下,在扬州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署中认识惠栋。这时,考据学者中有吴派、皖派之分。
这主要是就其居住地区而言,在学术上也有所同异。惠栋是吴派大师,戴震是皖派大师,两人的结识也是很有学术意义的。次年惠栋去世,戴震在《惠定宇先生授经图》中曾提出:夫所谓义理,苟可以舍经而室凭胸臆,将人人凿空得之,奚有于经学之云乎哉!他认为学术理论见解的提出,要有所依据。这与他所说的“圣人之道在六经也。凡学始乎离词(分析词句之意),中乎辨言,终乎闻道”,是一致的。然而如果认为“不出于圣人之经,皆非学也”,那就显示出片面性来。事实上戴震的社会政治思想运用了大量经典语言,但表达的是他本身的经验与体会。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历代儒家学者精神传承的象征。从祀孔庙的先哲先儒,需经严格遴选,代表着一个时代思想与道德的最高成就。在明代,有这样一位...
孔子 2025-09-19 田文镜:历史天平上的复杂官声在清朝雍正年间,田文镜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官员。他以铁腕手段推行改革,在整饬吏治、推行新政方面成效显著,却也因行事严苛而饱受诟病。要评判田文镜究竟是“好官”还是“坏...
雍正如何继位的 田文 2025-09-18 讷亲与甄嬛:宗亲纽带下的权力交织在清宫剧《甄嬛传》及其衍生作品中,甄嬛作为核心人物,其历史原型为清雍正帝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而讷亲,这位活跃于雍正、乾隆两朝的重臣,恰是钮祜禄氏家族的显赫成员。...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8 王守仁真的那么厉害吗?——从多维成就解析“千古完人”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以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成就,被后世誉为“真三不朽圣人”。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思想影响远播...
王守仁 孔子 2025-09-15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康熙末年,清朝看似延续“康乾盛世”的繁荣表象,实则暗藏危机。由于长期对外用兵、赈灾开支及官员贪腐,国库银两仅存800万两,财政濒临崩溃。地方官员为填补亏空,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1 卜商:孔子门下的文学巨擘与经学传承者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雍正杀李绂为何又赦免:一场帝王心术的深度博弈在中国古代帝王权术中,雍正帝对李绂的“杀而复赦”堪称经典案例。这场看似矛盾的处置背后,实则是雍正为推行新政、平衡朝局、培养储君而精心设计的政治棋局。通过梳理历史...
雍正如何继位的 李绂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