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亲政初期即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福临亲政后,汤若望的地位迅速提高,当年即被封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赐名“通玄教师”,十二年授为通政使,十五年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这完全是福临重视
顺治在多尔衮死后,迅速的将统治的权利,收回到自己的手中。多尔衮死前,基本上是直接压抑着许多的政敌,顺治的哥哥豪格,几乎就是这样给他压死的,同时多尔衮亦非寿终正寝,多尔衮死的时候正值壮年,怎样的也不可能
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
《欧阳生文集序》是清代政治家曾国藩的散文作品。清代中晚期,桐城派在文坛上占据主导地位,影响非常广泛。此文的前半段便简述了桐城派的传承,后半段方转而写欧阳生,文笔简洁畅达。文章还对桐城派百余年的发展,特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
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
马戛尔尼组团访华、并且记下了自己在的所见所闻。他对当时的有褒有贬,毁誉参半。乾隆时期的马戛尔尼来以后,对各地进行观光游览,记录下来大量笔记。通过这些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以及人民生活。在觐
《古文辞类纂》是清代姚鼐选编。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之作为主;其前选入战国、秦汉的部分作品,其后选入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的作品,中间选入少数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的作品。魏晋六朝之作,只
姚鼐,字姬传。安徽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之玄孙。乾隆中期进士,充礼部主事、记名御史。出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任《四库全书》纂修官。辞官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从学于刘大櫆。于经史
尽管在康熙晚年发生过《南山集》案,但对反清思想,康熙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少著作例如僧函可的《千山诗集》、顾炎武“违碍之处触目皆是”的《顾炎武诗文集》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都陆续结集出版
清朝乾隆时期,我国却将廓尔喀轻而易举击败,并且攻入廓尔喀王国首都加德满,令廓尔喀王国遣使乞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国王以商贸纠纷,说西藏商人卖给他们的食盐参杂有土,以此为由,派遣军队3000人进
郑信所建立的吞武里王朝与中原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刚刚执政的郑信便呈书清廷,希望接替大城国王由清帝册封其为暹罗国王。乾隆皇帝认为其夺国不正,不予认可,并回了一封措词严厉的饬文。三
清仁宗嘉庆帝即位以后,安南的局势一度更加动荡不安,阮光平死后,儿子阮光纘继位,不仅与故广南王的后裔阮福映发生内战,还暗中支持广东省一带“洋盗”的活动,而嘉庆却无力象乾隆时那样耀武扬威,只得采取克制
康熙时期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驱逐沙俄侵略军,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不久,沙俄就向清政府提出派人来华学习文化。俄罗斯人主要想学喇嘛教经典,因为在沙俄新拓展的东方领土上,很多民众都信奉喇
姚鼐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各种学术思想蓬勃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在当时多重文化思想的冲击与启发下,加之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与实际创作经验,姚鼐逐渐形成了一套丰富、系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其思想进行整
清朝统一台湾后,康熙帝由郑氏那里了解到对日贸易的好处,于是于1685年颁布了《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这一政策致使去长崎的唐船骤增三、四倍以上。同年,日本政府则颁布《贞享令》,规定每年去长崎贸易的总额:
姚鼐的书法造诣很深,包世臣、沙孟海、叶百丰等人都对其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包世臣,更是将姚鼐的书法作品放在“逸品下十六人”中,包世臣更是推邓石如、刘石庵及姚鼐为清代书法之冠,将姚鼐的行草书列为妙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馀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此地图在地图发展史上具有划
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他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
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他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
《鬼趣图》是清代画家罗聘创作的人物画。简介罗聘曾多次绘制《鬼趣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作品之中,《鬼趣图》最受人们关注。画作详情《鬼趣图》一共8幅。第一幅,是在一片弥漫的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坎坷科举雍正九年十二月二十日(1732年1月17
《游三游洞记》这篇散文作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是刘大櫆游览了三游洞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整体赏析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游三游洞的经过和原因,描写了三游洞清静优美的自然景
《游三游洞记》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创作的一篇记游散文。这篇散文第一段,写从夷陵州到三游洞途中的情况。第二段写三游洞的景致。第三段,叙述历代名人游洞的情况,交代三游洞得名的由来,说明自己得以游三游洞的
论文偶记,创作年代:清代,作者:刘大櫆,作品体裁:文论。《论文偶记》,清代刘大櫆撰文论,共一卷,载于《海峰文集》卷端,是在方苞“义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问题。主要段落行文之道,神为主,气
骡说,是由清代作家刘大櫆创作的散文之一。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作者之意,是贵骡而贱马,因为骡“行止出于其心”,“以威使之然而愈不然”,具有倔傲之性,而马则往往屈服于威势。但世俗却因为骡“刚愎自用”而轻
刘大櫆(kuí,1698年-1779年或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清代中期古文家、诗人,桐城派代表作家。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
刘大櫆(kuí)出身于安徽省枞阳县汤沟耕读世家,祖、父均为秀才,塾师兼事农作。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亩余。”幼年,从父读书,(一说刘大櫆为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后裔,陈洲刘氏伯二公第十八世孙,属
《兰竹芳馨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在这幅画中诗画相辅,互为点衬,反映了文人画的特点。浓墨撇写兰竹,飘逸潇洒,气韵飞动。作品介绍《兰竹芳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该画中有上题:兰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Copyright@ 2016-2025 爱上历史 www.3233.cn 网站备案号 : 皖ICP备18012316号-8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28-41-68-22-02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