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禧认为学问必须通过阅历和实践,同时为了更广泛地结纳各地的抗清志士,他考察江浙一带的地理形势,以谋求恢复明朝的根据地,进行深入隐蔽的反清斗争。
明末大儒顾炎武曾说过:“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无济于天下”。“性慷慨,尚气节”的魏禧深知交友的重要,他与兄祥、弟礼互为师友,三兄弟以文章闻名海内,人称“宁都三魏”。
他姐夫邱维屏学识渊博,尤其精通古文,无师自通西洋算术。除此之外,他在隐居前就已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人士,像“有儒者风,性诚厚爱人”的李腾蛟;“性情豪迈,性命肺腑之交”的同学曾灿;“重道义,有胆识”的彭任;政治阅历丰富,气宇非凡,“遇事感慨激昂”的南昌士人彭土望;“结交甚广,慨然有当世之志”的明宗室林时益(原名朱议滂,字确斋,明亡后更姓林),隐居翠微峰后他们经常围坐在一起读史,讨论《易经》,并把读书之地命名为“易堂”。人们称他们为“易堂九子”。
魏禧所交的契友,有以谢文存为首的程山七子,宋之盛为首的髻山七隐,陈恭尹为首的广东北田五子,还有方以智、屈大均、姜宸英、恽日初、顾祖禹、施闰章、汪琬等。他交友的宗旨,一是在治学上能“相互切磋”,以便采他人之长,集思广益;二是在政治上还有隐蔽深远的意图,即多方结交那些“他日可为国家受大任,为生民匡大厄,足以济天下事”的朋友,一朝天下有变,时机到来,便可团结起来实施复国的大业。
魏禧把见到彭土望、林时益比作“发醯鸡之覆而见天,取眢井之蛙而投之江河也。”而且他希望借助于林时益明室后裔的影响力,以翠微峰为基地建立一个秘密的反清复明团体。
念念不忘复明的魏禧十分自然地将兵学作为其一生治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他留心军事之学,于康熙六年(1667)编成《兵谋》、《兵法》。魏禧在《兵谋》中将《左传》用兵谋略概括为32种,各用一个字命名;在《兵法》中将《左传》用兵之法归纳为22个字。他在对每一种兵谋、兵法作简短的解释之后,例举《左传》中若干战例逐字加以说明,由于篇幅较短,没有分篇、章详细论述。
魏禧军事著作中包含一些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用兵之道,与《孙子兵法》是一脉相承的。他把研究兵法和复兴古文结合起来,主张写有用于世的经世文章,魏禧写出一批经济世务的政论性散文,如《制科策》、《限田策》、《奄宦策》对当时的科举、田亩、官宦制度提出了改良主张。当时天下讲学,独易堂以古人实学为宗旨,提倡读书经世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方以智到翠微峰时感叹,“易堂真气,天下无两矣。”
清初变乱蜂起,清政府于顺治二年下了“剃发令”,男子不剃发者,“杀无赦”。这时魏禧等易堂九子只好隐居翠微峰自保,但时日一长,他们醒悟到僻居赣南,终不为人所知,“闭户自封”,难免会“封己自小”。魏禧认为学问必须通过阅历和实践,深感足不出户,难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为了更广泛地结纳各地的抗清志士,考察江浙一带的地理形势,以谋求恢复明朝的根据地,进行深入隐蔽的反清斗争。
魏禧在三十九岁后先后四次到吴越等地交游考察。他每到一地必定访问名士,拜谒忠烈遗迹。与徐枋、金俊明、李天植、槁木等明遗民交结往来,颇得海内学者赏识,时称其“有古宰相才度”。魏禧的江淮吴越之游既是为了向社会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又是一种含有隐蔽反清意图的举动。经过一番游历,魏禧慨叹天下人才萎靡鲁莽,溃散无成时指出“方今之士,志弱者以天下事为难为,而吾非其人;志强者易视天下之事,不自知其不足。”
魏禧以布衣交天下贤士,他所处境遇是困难而复杂的。康熙十七年(1677),严沆、余国柱、李宗孔等举荐魏禧上京应试为博学鸿儒,他坚辞不就,不肯仕清。由于清朝统治趋于巩固,民族矛盾已开始转化,阶级矛盾又在趋向缓和,全国反清形势转入低潮,因此他的活动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魏禧于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病逝于江苏仪征游历途中,终年57岁。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禧(1624—1681)以“易堂九子”之首的身份,成为清初散文的代表人物。其名“禧”字读音常引发争议,或读为“xǐ”与“喜”同音,或误读为“x...
魏禧 2025-08-05 破茧与新生: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突围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岁月中,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以笔为剑,在理学桎梏与专制牢笼中劈开一道思想裂痕。他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黄宗羲 2025-05-20 康熙对顾炎武:拉拢与防备交织下的时代博弈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里,顾炎武作为遗民群体的精神领袖与学术巨擘,其命运与清朝统治者康熙的治国方略产生了微妙交集。康熙对顾炎武的态度,既包含着招揽贤才的迫切需求,...
康熙的儿子们 顾炎武 2025-05-15 精卫赏析:顾炎武笔下的不屈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思想家顾炎武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著称。他的经典之作《精卫》不仅是一首充满力量的诗歌,更是他个人精神风貌和时代背...
顾炎武 精卫 2024-12-01 顾炎武的警世之言:以史为鉴,明理知行顾炎武,明朝末年及清朝初年的著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的名字与他的警世之言紧密相连。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警...
顾炎武 2023-12-14 顾炎武的警世之言:八股之害,败坏人才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卓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其中,明朝末年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就是其中的佼...
顾炎武 2023-12-10 1682年2月15日,一代儒宗顾炎武的永恒离别一、顾炎武——明末清初的卓越思想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位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坚韧的精神,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卓越思想家顾炎武。...
顾炎武 2023-12-08 顾炎武眼中的昆阳之战: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他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评价,往往独树一帜,深入骨髓。他曾对昆阳之战有过深入的评价,他认为这场战役是“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
顾炎武 2023-11-29 顾炎武的日知录,内容特点是什么样的?顾炎武的《日知录》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历史巨著,它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人生哲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部著作的价值和意...
顾炎武 2023-08-22 明朝时期为何会出现官员没钱养家的现象?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建都南京。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末清初时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针对明朝官员的收入时,曾感叹道:“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
朱元璋多少岁 顾炎武 2022-11-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