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韩信和项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没领过大军打过仗,为何一出手连项羽都不是对手?
项羽和韩信都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将领,然而他们在垓下之战以前从来没有直接交战过,也正是在这一战中,韩信与刘邦、英布合力围剿了项羽。
韩信的确是帅才,以带兵“多多益善”而闻名,很自然的都会认为韩信能赢,全凭军事实力,其实并非这样,主要原因就是,韩信了解项羽,并且深入研究过,而项羽却不懂韩信,没把韩信放在眼里。
当然,项羽也不是简单的一介武夫,尽管现在关于项羽的资料很多,历史却对项羽有两大误解,第一个是,以往很多人认为项羽是“力能扛鼎”,是有勇无谋之辈,其实项羽是天生的军事战略家,在秦末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都可以看出项羽的军事实力;第二个误解是,有人认为项羽前期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运气,是瞎猫撞到死耗子,打仗这个东西很难保没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将所有的胜仗都归结于运气,这就扯淡了。
项羽带兵打仗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鼓舞士兵士气,然后以精锐兵力直接跟敌人硬碰硬,比如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就采用了“破釜沉舟”这样的套路,激发了士兵的士气,取得了巨鹿之战这样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巨大胜利。
而在彭城之战,项羽再次以少数兵力大破刘邦优势兵力,这也是很难得的,可以说,在带兵打仗这一块,秦末汉初就没有人创造出这样的成绩。
韩信虽然最后和刘邦联合击败项羽,那也是项羽穷途末路,韩信取得的军事成绩虽然突出,取得了一口气灭掉好几个诸侯国的成绩,但是真正如项羽那样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的战绩却少有。
其实,韩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算作是项羽的学生,韩信在攻打赵国的时候,采取了背水一战的策略,其实跟破釜沉舟有诸多相似之处。
当然,这个世界并非是后浪不如前浪,从来都是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韩信对项羽是有着深入的了解的,韩信之前就是项羽的部下,见证过项羽创造的传奇,在被刘邦拜入为将之前,韩信曾经直接问刘邦“你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
韩信直接表示,在他看来刘邦也不如项羽,对于项羽的实力,韩信十分肯定,认为项羽是一声怒喝,对阵的一千人就会被吓得胆战腿软。
但是韩信对项羽不止有崇拜,他深入的研究过项羽,认为项羽的缺点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背信弃义”“杀戮过重”。
首先是匹夫之勇,项羽的个人实力毋庸置疑,但是却不能发掘部下中卓越的人才,比如错过了韩信这样的将才。
其次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表面跟将士关系处理得很好,只不过在应该分封爵位的时候,却不舍得给,这就跟女人爱珠宝一样,舍不得。
再次是背信弃义,项羽当初是打着楚怀王的旗号起兵的,然而最后却把楚怀王给驱逐了,还违背了当初楚怀王定下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最终导致人们都认为项羽这个人不靠谱。
最后是杀戮过重,项羽在推翻秦朝暴政的过程中,采取的是以暴制暴,只要是项羽打过的地方,那就是一场灾难,也正因为如此,项羽已经失去民心。
通过这些原因,韩信总结出,项羽缺乏大局观,最终无法立足关中,可以说,项羽虽然能打仗,但是在缺乏宏观战略分析,在这一点上,韩信似乎更胜一筹。
这一点表现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上,通过迷惑对手,达到从侧面迂回的战术目的。
这也体现了韩信军事思想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在作战时喜欢“出奇制胜”,尤其喜欢“诱敌深入,然后进行包抄”,这种围歼战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多包少,“多多益善”就是这么来的。
项羽与韩信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的两种发展方向,项羽更像是推崇硬碰硬的打法,以勇武来取胜,而韩信则更多地使用阴谋诡计,出奇制胜。
最后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军事史上更推崇韩信,而摒弃项羽,结果就是韩信在军事上的造诣被捧为神话,而项羽却被当作有勇无谋这样的反面教材。
军事领域的内容我也写得不少,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也许韩信的军事思维更符合农业文明,比如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借助天险,然后一把火就打败了对方。东汉末期的战争,应该是将“出奇制胜”这种军事思想发挥到了巅峰水平。
但是为何在三国之后,中原王朝很少能够抵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呢?是不是过分强调这种“出奇制胜”思想,不喜欢硬刚,结果导致我们在打仗的时候缺乏勇武的精神呢?
其实,出奇制胜的思维可以有,但是绝对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两手准备,不止会打奇仗,也要敢打硬仗,敢于跟敌人硬碰硬。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汉武帝》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