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中,刘娥和李婉儿原本是一对要好的姐妹,但后来却走向陌路,婉儿决定和刘娥永不再见。刘娥也觉得对不起婉儿,但事已至此,她也不可能对外宣称自己借用了别人的孩子。不过这件事真正的策划者是宋真宗,历史上很可能也是如此。而李婉儿的原型李宸妃,她的一生可以说非常的悲惨,生下皇子,自己无缘后位不说,还要为她人做嫁衣。临终前也没能见上赵祯一面,实在令人唏嘘。
皇后这个位置按照西汉的做法,应该属于李宸妃的,而不是刘娥。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叫陈阿娇,她不会生育,虽然她的母亲窦太主很有权势,汉武帝当年能被立为太子主要归功于窦太主的运作。
阿何娇不能生育,汉武帝就想将她废了,当汉武帝看中的卫子夫给他生下第一个孩子时,汉武帝开心的不得了,再往后卫子夫又给他生下第一个儿子刘据,当时汉朝普天同庆,大汉终于有继承人了,卫子夫也顺利成为皇后。
可惜李宸妃没有这样的福气,她的人生是错换的,因为大宋当时的舆论场的观点是这孩子是刘娥生的不是李宸妃生的。宋真宗很喜欢刘娥,但刘娥不会生育,再加上刘娥出身不好,不但是个二婚而且还是个孤女,大臣自然十分反对。宋真宗也不是没有儿子,只是那些儿子都养不大,这样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最小的儿子赵受益就很受宠爱。
赵受益生于公元1010年,她的母亲刘娥借助拥有这个儿子而被封为皇后,当时大臣也无法再反对了,因为宋真宗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看样子能被立为太子,太子的母亲不被立为皇后谁能被立为皇后呢?
此时赵受益的真正生母李宸妃也只能看着,必须得守着这个秘密。
据说这一切都是宋真宗和刘娥想出的过桥记。本来宋真宗在郭皇后去世后就想让刘娥上位,但是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等人说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而反对。这让宋真宗也很无奈,因为立谁为皇后是大事,皇帝一人是作不了主的。
比如唐玄宗李隆基想立武惠妃为皇后,结果大臣都反对说你怎么可以立一个武氏后人为皇后,难道你忘记了武则天时代对李氏的追杀?唐玄宗最终也没有封武惠妃为皇后。宋真宗遇到的和李隆基差不多的困境。
不过这一切难不倒宋真宗,要知道宋真宗是一个造假高手,他连天书都敢伪造,使得后世再无皇帝敢提泰山封禅之事,这一次宋真宗又想到了造假。
两人一合计,将目光看向站在身边的宫女李氏。为什么选李氏,因为李氏勤快嘴严。于是李氏就侍寝宋真宗,很快就有了身孕,接下就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赵受益,后改名叫赵祯。
此时宫中盛传刘娥生下一儿子,这是公元1010年的事情,时隔二年也就是1012年刘娥连级跳最终成为皇后,大臣也没有理由再反对了。
此时李宸妃如果能跳出来说明真相,那皇后的位置从理论上来说是她的,李宸妃没有这样做,她只是默默承受着错位人生的结局,丝毫没有反抗。
后世之人看到这段历史之后十分不爽,越剧名篇《狸猫换太子》就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进行演义,将李宸妃说成受到迫害,刘娥说成十恶不赦的坏人,而且还加上包拯、八贤王等人。
事实上刘娥并没有迫害李宸妃,李宸妃受封崇阳县君,也许宋真宗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后来继续侍寝,结果还生下一个女儿,可惜这个女儿养不大。李宸妃继续被封为才人、婉仪,并没有受到迫害,而且他家族之人也受益了。
宋真宗死后,宋仁宗继位,刘娥给李宸妃继续升,升为顺容,不过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她去给宋真宗守陵。此时刘娥也怕宋仁宗知道真相。
这样说当然也有证据的,当李宸妃死时,吕夷简朝堂之上提出该怎么安葬李宸妃时,刘娥的第一反应是让宋仁宗退朝,然后单独召见吕夷简,开口的第一句就是: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
这成了刘娥最担心的,哪怕此时有人劝进刘娥可学武则天改朝换代,对于此事她终究心虚。
李宸妃的错位人生走到了生命的最后尽头,虽然她比刘娥还小8岁,离世却比刘娥还要早一年。虽然李宸妃的嘴很严,内心的煎熬可以从寿命之短中推测一二。
李宸妃死后,刘娥本来想以宫人礼仪安葬,最后在吕夷简半要挟半劝说下,刘娥将李宸妃以皇后礼仪下葬。此时的宋仁宗估计是莫名其妙,觉得为什么一个宫中的嫔妃用皇后礼仪下葬。
宋仁宗只知道自己有两个母亲,一个是当今的太后刘娥,还有一个就是帮着刘娥一起抚养他长大的杨淑妃,他在自己生母李宸妃死时都不知道其身份,而李宸妃一直就生活在宫里。小时候的宋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称杨淑妃为小娘娘,至于李宸妃他并无太多印象。
后来得知真相的宋仁宗的第一反应是号恸顿毁,然后就没有精力上朝再接下去写检讨书检讨自己的言行了。要知道古代最重要的就是孝,生母在旁边却不能尽孝,虽然不知道真相,但怎么也得背上一个“大不孝”之名。
如果不是赵元俨为了报复刘娥主动告诉宋仁宗他的母亲不是刘娥,或许宋仁宗就永远也不清楚真相了。
宋仁宗给错位人生的李宸妃应有的待遇,追封为皇太后,谥号庄懿,后再改谥为章懿皇后,久违的皇后称号终于还是到了李宸妃头上,可惜她已经无法享受这一待遇了。
刘娥虽然抢走李宸妃的儿子,总体上对李宸妃还算可以,没有迫害,相反也给了一定待遇。
看到生母没有受太大委屈的宋仁宗并没有清算刘娥,他的小娘娘杨淑妃则被宋仁宗追封为章惠皇后。
有时候人生已然错位,那只能继续错位,并没有回头路或说可挽回之路可选。这是命吗?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宋度宗赵禥:南宋末代王朝的荒诞镜像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