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李斯的前半生可谓是功绩赫赫,他深受始皇器重,参与了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秦朝建立后,他又帮助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让中国从此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华夏从那一刻开始真正融为了一体,接下来几千年的岁月中,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沉沦,但是谁也没办法把我们分开,我们有了共同的信仰,我们有了共同的称呼——中华民族!
按照李斯的这些功绩,他本应该被历代史官奉为名臣典范,更会被后人铭记,称颂千载。但因为他后半生的错误,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生前不得善终,死后毁誉参半”是他真实的写照,他的一切,罪有应得!
自私小人
一般名臣都有气量,能容常人不能容,正所谓“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就是这个道理。而李斯固然很有才华,但是却心胸狭小,不但容不下政敌,更容不下比自己有才华的人。
李斯与韩非子本来是好友,始皇也非常欣赏韩非的法家学说,所以有意重用。李斯知道韩非大才,怕将来抢了他的荣誉和地位,所以联合姚贾一起陷害韩非,始皇被蒙蔽,故而要治罪韩非。
李斯又假惺惺地送给韩非一瓶毒药,名义上是不忍韩非被严刑折磨,实际是怕始皇改变主意,而希望韩非速死!可怜韩非有经世之才,却不能洞悉人性的丑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好友”骗杀。
后面果然如李斯所料,始皇很快就意识到了错误,赶紧派人去赦免韩非,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上面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史记》第六十三卷《老子韩非列传》中有明确的记载,抄录如下: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如此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即使他确实有才华,即使始皇信任于他,但终不会被满朝文武自内心尊敬。等他被人算计的时候,怎么可能有人帮助他呢?
李斯的危机
大秦建立后,李斯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行事越发的肆无忌惮,仁厚的公子扶苏非常厌烦他。李斯知道,假如扶苏继位,他将失去一切。
如果是一心为国的忠直之臣,肯定不会去考虑继任者将来会如何对待自己,他们的心都放在了“公处”。而李斯不同,他攻于心计,更对权力有无限的欲望。扶苏对他的冷漠,让他从头凉到脚。他害怕失去现在的一切,他也必定会有所行动!
沙丘之变
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巡游途中,始皇病逝于沙丘行宫。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始皇急忙下诏,让公子扶苏尽快去咸阳主持大局,并准备登基为帝。但是很可惜,始皇还没看到诏书寄出就去世了,而这也为接下来的惊天阴谋留下了操作空间。
当赵高与李斯看到这份诏书的时候,内心是极度沮丧的。赵高阴狠毒辣,素来被公子扶苏厌恶,李斯排挤同僚,毒杀挚友的行为也被扶苏所不耻。况且扶苏身边有王翦父子,有蒙家军,扶苏的妻子还是王翦的孙女,所以赵高和李斯想投奔扶苏也没有位置了。
现在始皇死了,诏书还没发出去,赵高的脑子活络了起来。始皇有个小儿子,名叫胡亥,为人暴虐且不学无术。因为胡亥自幼便跟随赵高学习狱法,所以两人关系十分亲密,胡亥对赵高是极度信任的,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所以他打算篡改诏书,将胡亥扶上帝位,史称“沙丘之变”。

一个决定
赵高想做成这件事,就必须要说服丞相李斯。因此赵高急忙找到李斯,要他一起篡诏,理由很简单:扶苏登基,李斯前途尽毁;胡亥登基,赵高保证李斯还是丞相。
其实这里面有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赵高假如不兑现他的承诺,李斯要怎么办!胡亥和李斯的关系并不亲密,所以胡亥登基,其实对李斯没有明显的好处,只不过赵高答应给李斯好处而已!
按李斯的聪明,本不会这么容易就被赵高忽悠的。扶苏虽然不喜欢李斯,但却很仁厚,即使到时候李斯不再受到重视,安稳当个富家翁是没问题的;投靠胡亥就难说了,那就相当于投靠赵高,但是赵高人品有问题,根本不值得信任。李斯最终选择了胡亥,这是他对权力的执迷,蒙蔽了他的理性,李斯太贪权了!
小人的可悲下场
因为有李斯的帮助,胡亥很顺利就登基了。秦二世是个疯子,刚登基就把始皇的血脉全部除掉了,紧接着逼死了蒙恬、蒙毅,使得大秦朝自废武功。杀了一切潜在的对抗者后,胡亥就开始纵情享乐,一切权力都交给了中车令赵高。著名的“指鹿为马”就典出赵高,也足以说明赵高的霸道和权势。
赵高要的是大权独揽,怎么能够允许李斯跟自己平起平坐呢。所以他略施小计,就冤杀了李斯。不知李斯被腰斩前是不是也曾经后悔过呢?如果不是自己贪图权力,也许现在还能做个富家翁,安享儿孙绕膝的幸福晚年。我想他应该是后悔了,不然也会与一同问斩的儿子回味寻常的百姓生活: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结语
李斯的悲惨结局完全是自找的,他并不值得怜悯,更不会有人替他求情。
首先,当时的政治环境很恶劣。胡亥是个地道的昏君,大权旁落在狠毒的赵高手中。谁给李斯求情几乎等同于反对赵高,那等待这个人的将会是死路一条。
其次,李斯已经尽失人心。从后面陈胜吴广起义中我们能够知道,公子扶苏在百姓和官员心目中有非常高的地位,而扶苏正是被李斯害死的,所以李斯已经是万人唾弃的小人了,试问谁愿意去替他求情呢?
最后,李斯愧对一直信任他的始皇。始皇待他如知己,可是他却为了荣华富贵害死了始皇的继承人。这种行为简直是天理难容,谁帮他都要想一想后果,也许将来还会被他反捅一刀!
李斯就这么悲惨的走了,本来他的功绩应该被后世称颂,但最终因为贪权而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权谋漩涡中的抉择:李斯为何舍扶苏而就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这场猝不及防的死亡,不仅终结了一个帝国的扩张野心,更将两位关键人物——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推入了权力博弈的漩...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28 扶苏继位:秦朝的另一种可能——从暴政崩塌到文治中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本应继承皇位的长子扶苏,却因赵高与李斯的篡改遗诏而含冤自尽。这场阴谋不仅终结了扶苏的政治生命,更将秦朝推向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28 从功臣到罪人:李斯如何亲手葬送秦朝与自己的历史声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在这场史诗般的征服中,李斯以《谏逐客书》力挽狂澜,以“书同文、车同轨”的制度设计奠定千年政治格局,...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28 历史假设:若扶苏继位,秦朝能否跳出“十五年而亡”的宿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平台病逝,遗诏本应由长子扶苏回咸阳继位,但赵高与李斯发动政变,矫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这场权力更迭成为秦朝速亡的导火索——短...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28 李斯:从帝国柱石到覆灭推手——秦朝崩溃中的权力博弈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兴衰轨迹始终与关键人物的抉择紧密相连。其中,丞相李斯的政治选择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直接引发了秦廷权力结构的崩塌。这位曾...
李斯的儿子 2025-10-27 权谋漩涡中的抉择:李斯为何背弃女婿扶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宫。随行的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与幼子胡亥联手,篡改遗诏逼死长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帝。这场政变不仅颠覆了秦朝的继承...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15 帝国双面镜:李斯从“千古一相”到“亡秦罪人”的撕裂人生公元前208年,咸阳市集的刑场上,年逾古稀的李斯被押上断头台。这位曾以《谏逐客书》挽救秦国命运、以郡县制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格局的帝国宰相,此刻却因“谋反”罪名...
李斯的儿子 2025-10-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