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人吃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代吃饭也不问一下价钱,古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什么也不阻拦?
唐代是我国文化氛围最浓厚的时代,诞生了大量卓越诗人,李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放荡不羁,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为人们留下无数的经典诗篇,正如他在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对金钱的不屑。
我国古代大多数朝代都使用银两作为通用货币,而一锭银子的购买力在古代十分惊人,由于古代都是封建社会,大部分财富都被上层人士剥削,普通人拥有的钱财很少,每一两银子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一笔庞大的财富。不过很多影视剧里面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古人吃饭从来不问价钱,吃完之后直接放下银子离开,而且店小二也不阻拦,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情况在古代十分正常,主要原因就在于银两的强大购买力,即便朝代更替它依然可以成为社会中流通的硬通货,大多数时候一两银子都可以买接近两百公斤的大米,如果换算到现代也就是七百五十元左右。
由此可见银两的购买力在古代是十分强悍的,再加上古代人们的消费水平远不如现代,物价也比较低,在外面吃饭大部分时候都很便宜,而银子即便被切割过也价值好几百,更何况还有些人直接拿整块的银子付账,这显然超过了饭菜的价值,店小二自然不会去阻拦。
至于很多顾客不问价格就直接给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在于他们一般都是饭馆的老顾客,对这些饭菜的价格十分熟悉,吃完之后如果要让小二算账的话免不了一些麻烦,这一点在请客的时候尤为明显。如果当着客人的面让小二结账必然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因此这些老顾客直接将银子丢在桌子上,走了之后小二来收钱即可,免去一些繁琐的步骤。
第二个原因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古代往往有一些出身高贵的纨绔子弟,他们每个人都有大量的零花钱,平日里用钱本就大手大脚,吃饭的时候更是不会去计较具体的数额,直接将整块银子丢在桌上的情况都经常发生,很多小二对此也见怪不怪。
当然饭店也并非直接收取客户留下的银子,虽说银两的外观十分特殊,但和现代的假钞一样,古代也有一些人专门制作假银子。为此电视剧里经常出现一些咬银子的画面,这就是一种验证方法,如果坚硬无比便可以判定是真正的银两,这也能解释为何现代留存的许多银子上面都有一些牙印,这些都是验证真伪时留下的印记。
对于饭店来说,除了银两的真实性之外,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点,那就是银两的重量。虽说一般情况下银子都足以支付饭钱,不过饭店本身也要进行钱财的统计,方便店里会计记账,因此古代有专门的秤来称重,完成之后即可将银两入库。
而古装剧以清代为背景的居多,主要原因就在于清代距离现代时间最近,很多事情都可以精准重现。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晚清时期满清贵族们的奢侈无度,很多年轻贵族在外消费都是一掷千金,根本没有节约的概念,在外购买一些文物的时候更是眼睛都不眨,只要看着喜欢直接买下,往往一些只值几文钱的东西都会被卖到十多两甚至数十两银子的价格。
这些人下馆子的时候就更加大方,一方面他们每次出行要么就是和朋友一起,要么就带着一些下人,在这些人面前贝勒爷自然要展现自己的大度,每次吃完饭结账的时候都不会招呼小二,反而扔出一堆银子丢在桌子上,然而大声喊道不用找了。这样的行为既可以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又能让小二对自己恭敬有加,是许多贝勒爷的习惯。
当然在电视里看到的情况与之不一样,这些大侠既不是饭店的熟客,也不是王公贵族,很多人都很贫穷,对此只能理解为导演为了节约影片时间,不然将价钱的计算和银两切割过程全部拍摄出来必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观众也不喜欢这样的情节,出于剧情考虑就剪掉了。由此可见,电视剧中的情景可以作为平日的消遣,但是历史真相还需要自己去探究。
参考资料:
《将进酒》
盛唐气象如一幅壮阔的画卷,既需要李白的豪放笔触泼墨云山,也需要高适的稳健线条勾勒边塞。两位年龄仅相差三岁的诗人,以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在历史的星空中划出交相辉映...
李白 2025-09-10 打油诗人张打油:诗坛的幽默先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李白、杜甫、王维等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邃的意境,铸就了唐诗的辉煌。然而,在这片星光熠熠的天空下,还有一位独特的诗人——张打油,他以...
李白 杜甫 2025-09-01 翰林同侪与诗酒风流:韩翃与李白的文人交游考在盛唐文坛的星空中,韩翃与李白虽同为翰林待诏,却因人生轨迹的错位与时代洪流的裹挟,演绎出一段若即若离的文人交游史。通过梳理现存史料与诗文互证,可清晰勾勒出两人从...
李白 2025-09-01 诗仙遗韵:李白最出名的十首诗赏析盛唐气象孕育了中华诗坛最璀璨的星辰,李白以“谪仙人”之姿横空出世,其九百余首存诗如星河浩瀚,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壮美,亦含“举杯邀明月”的孤寂浪漫。本文...
李白 2025-08-22 诗酒江湖终陌路:李白与高适绝交的诗句背后的历史褶皱盛唐的月光曾照亮过三位诗人的足迹——李白、杜甫与高适。他们曾在梁宋大地上纵马狂歌,在吹台琴台间泼墨挥毫,用诗酒浇灌出一段文坛佳话。然而,安史之乱的烽烟撕裂了这份...
李白 杜甫 2025-08-20 李白与宗楚客:跨越时空的“交情”与时代隐喻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与宗楚客的关联常被简化为“诗仙娶了奸相孙女”的戏剧性标签。然而,若穿透历史迷雾,会发现这段关系实则是盛唐政治漩涡与士人精神困境的缩影——李白...
李白 2025-08-15 烽火长歌:王昌龄最霸气诗作的千年回响盛唐边塞的朔风裹挟着铁甲寒光,在诗人王昌龄的笔下凝结成永恒的诗行。这位被明人王世贞誉为“七绝可与李白争胜”的边塞诗宗,以《从军行·其四》与《出塞》两首七绝,将盛...
李白 2025-08-13 蜀道剑阁:千年雄关的地理坐标与文明密码在四川盆地北缘的褶皱深处,一座被李白誉为“危乎高哉”的雄关横亘千年。剑阁,这座以“蜀北屏障、两川咽喉”闻名的历史名县,不仅是古蜀道的核心节点,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
李白 2025-08-08 诗仙李白:盛唐气象中的传奇人生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谪仙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以豪放飘逸的诗风、不羁的性格和...
李白 2025-07-18 孙伏伽:中国科举史上首位状元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孙伏伽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李白、杜甫般耳熟能详,但他作为中国科举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其生平事迹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唐朝初期的...
李白 杜甫 2025-07-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