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6月份,一艘从印度起航的英国军舰来到了中国的广东海,随即第二次鸦片战争便就此拉开序幕。这场战争一共持续了2年的时间,最终以清朝的惨败结束。之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从中国获得了非常多的好处,但是当战争最终结束的时候。道光皇帝却还是不知道英国究竟在哪里,他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听说英国人距离中国有7万英里,那么他们究竟在哪里?”

当然,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皇帝的无知,因为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很多年,皇帝和其他人一样对外界完全就是一无所知。参赞大臣杨芳在前线与广州的英军作战的时候,他也闹过笑话,他用“厕所和溺水装置”来作战。而就算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当时也非常顽固地认为外国人不能弯曲双腿,他们只是擅长海上作战,甚至他认为外国人到达内陆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不会直立行走。

咱们这篇文章讲的是道光皇帝的事情,道光皇帝于1820年成为皇帝,当时他38岁,这是他的黄金年龄,不幸的是道光皇帝面临着这个国家真正的混乱。当时国家有着极其困难的财务状况,以至于整个朝中根本无法再维持下去,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这就是清朝前任皇帝挥霍的后果之一。要知道,乾隆皇帝在大小金川的战争中就花费了七千万两银子,而嘉庆皇帝更是过分,他花了两亿两白银来镇压百联起义。
我们常说道光皇帝的人非常小气。说他穿打补丁的衣服甚至连平时吃肉都不愿意,其实确实是因为当时国内国家的财务状况实在是太紧缺了,完全没有办法才做出的改变,于是道光皇帝就以节俭作为榜样,自己以身作则,同时他还修改了《盐法》。他允许采矿来增加收入,这是当时国家开源的做法。而在鸦片战争的时候,当时国家的财务状况已经有所改善。而有了钱,很多事情就容易做了,1826年,新疆回归部的张格尔开始发动起义。这一次,道光皇帝就采取了果断措施,彻底镇压了起义。

咱们可以这样说,道光初年的时候,其实道光做的成绩是可圈可点的,甚至后人称呼他初年的时候是“小康熙”,总的来说道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是合格的。在战争爆发前道光皇帝坚决执行禁烟政策,并支持林则徐在广东严格的禁烟政策。而他为了表达对林则徐的支持,道光鼓励他,并公开表示他是“为朕亲信大臣”。

1839年8月30日是林则徐诞辰55周年,道光皇帝亲自写着带有皇家钢笔写下的横匾,写道"愿卿福寿日增,永为国家宣力"。然后横匾被送到了广州,表示赞扬。战争爆发后,道光皇帝始终是这场战争坚定的领导人。虽然说这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来自前线的情报延迟太久,而且还包含许多错误,然而道光皇帝在得知英国发动战争后,坚决下令对英国宣战,这也是晚期清朝非常有气魄的一位皇帝了。林则徐的继任者继任两广总督琦善对英国态度软弱,未经皇帝授权就与英国签署了协议《穿鼻草约》割让了香港,并且还赔偿了600万银元。道光皇帝知道后,对此非常生气,大发雷霆,将琦善抄家。

说回鸦片战争,如果咱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英国是当时完成工业革命的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咱们国家当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英国有着巨大的差距。清朝输掉是非常正常的,可实际上当时英国一开始并没有正式向清政府宣战。最开始他们只是派了一支只有40艘船的舰队和4000名士兵的军队向中国来进行军事报复。
英国派出的人还不到两万人,可是当时我们国家的人口是有四亿的东方大国。而就是只有这两万人就把我们国家给打败了,现在看来这真的是痴人说梦。哪怕当时中国和英国之间的总体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但是我们当时被这样一只少于两万人的军队轻松击败,是不是有点太滑稽了?

在一些教科书当中,说道光皇帝开始是不坚决的,他没有听取林则徐的意见,他听信了琦善这样的奸臣。实际上真正的鸦片战争,道光皇帝其实一直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的。从广州一直打到吴淞口,道光把各地的精兵强将全部都带来了。
但是狡猾的英军从来不在任何一个地方逗留,他们乘船四处奔走。而对于没有铁路的农业国家来说,这样的战争消耗还是非常大的。咱们公正地说,道光皇帝的确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在前几次的失败当中,他又派了自己的亲戚“奕山和奕经”去打。可以说是道光皇帝根本就不给英国什么好脸,他完全不想妥协。可是也就这样倾其所有的道光,为什么最后还是输得那么惨?

要知道清朝康熙年间是完全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争的,他们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场。而英国方面,他们与法国和西班牙都作战过,他们具有丰富的实战战斗经验。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战士,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当时入侵中国人数不及清军,但是清军惨败的原因之一。

当时清军最快的速度是六百里加急快马,一个战事从广州到北京等待皇帝的决策,最快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部队转移到那里需要半年的时间,而英国军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从海上将部队运到了广州。这样的速度差,如果清朝不失败,那谁会失败?

清军运用的战术都是英军武器可以很好针对的战术,而战场上的胜利就是消灭敌人,英军使用的远程攻击阵地战术在清朝的军队还没有碰上英军的时候,基本上就死伤无数了,根本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碰上英军去战斗。如果这样的军队也可以赢的话,那真的是见了鬼了。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清朝200年来培养了很多软弱无能的奴才,而英国的大炮的确强大,但是他们的船无法上岸,并且当时的大炮也无法打得特别远。英国的军队能上了岸的人有多少?当时中国人民就算用石头也可以完全把他们干掉,但是政府完全就没有这样的决心。此外再加上时间久了,人们就习惯了自己被人压迫,像奴隶一样的去生活,这是英军一路走来他们可以大摇大摆地奔赴京城的重要原因。就像是在抗日战争当中十几个小鬼子赶着上百人的军队乱跑一样,这样的情形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只能说我们国家人们的意志当时已经完全被摧毁了。

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清朝的政治制度已经腐败严重。腐朽的封建制度根本无法承受新兴的资本主义带来的冲击以及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自己和国外的技术差距实在是太大。

总而言之,中国在鸦片战争当中的失败是无可避免的,而落后就要挨打,而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也促使了之后中国人的一系列的改革,让中国的觉醒提上日程。
佟国维(1643—1719年),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作为清朝外戚大臣,其一生与清初政治紧密交织,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显赫家世:外戚光环下的...
佟佳氏 佟国维 2025-11-26 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的沉浮人生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名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他的一生,既...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6 岳升龙:清朝康熙年间的铁血名将与四川提督在清朝康熙年间的风云变幻中,有一位将领以忠诚、勇猛与智谋著称,他便是岳升龙——一位从基层士兵成长为四川提督的杰出军事人才。岳升龙的一生,是清朝初期军事史上的一个...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26 恭亲王奕訢:清末政坛的改革先驱与外交巨擘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政局中,恭亲王奕訢以“帝才”之誉成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更是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奠基人。这位道光帝第...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光绪是谁的儿子 2025-11-25 钮祜禄·讷亲: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权臣与悲剧将领钮祜禄·讷亲,作为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重要大臣与将领,其一生跌宕起伏,既曾权倾朝野,又因一场战役的失利而身败名裂,最终以悲剧收场。显赫家世与早年发迹钮祜禄·讷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禩,作为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八子,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笔。他的一生,从备受宠爱到深陷夺嫡漩涡,再到最终被雍正帝打压至死,...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爱新觉罗·胤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的风云人生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2月10日—1755年2月16日),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康熙朝备...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李莲英:清末慈禧时期总管太监的复杂人生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原名李进喜,道光二十八年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祖籍山东齐河,是清末慈禧时期最具影...
李莲英死亡之谜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11-25 胤禟:康熙帝第九子的风云人生与悲剧结局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0月17日—1726年9月22日),后改名允禟,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生母为宜妃郭络罗氏。作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5 欧鹏:绰号摩云金翅的梁山好汉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浩瀚星空中,欧鹏以其独特的绰号“摩云金翅”和鲜明的个性,成为梁山好汉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员。他的一生,从军户子弟到绿林豪杰,再到梁山好汉,充...
林豪 2025-11-2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