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日本现如今非常流行的相扑活动,最初其实是起源于中国的,这一点应该有不少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如果要说宋朝时期,不仅有男子之间的相扑,其实竟然还有女子之间进行的女子相扑,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了。不过在历史上确实如此,女子相扑不仅引得很多平民观看,就连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非常喜爱。按理说,如果是皇帝对于一样东西很喜欢的话,民间应该更加流行才是,但为何后来,女子相扑却绝迹了呢?女子相扑究竟因为什么原因,竟然会被禁止?曾经存在于世的宋朝女子相扑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女子相扑是中国古代娱乐项目,亦称角力、相扑,即后来的摔跤。在宋代女子相扑在当时堪称京城开封的一绝,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项娱乐表演。宋仁宗就因为爱好女子相扑而被司马光上书《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劝谏。
中国古代角抵亦称角力、相扑,即后来的摔跤。相扑源于中国,今被日本奉为国技。有关海外女相扑的性感底线,《日本书纪》记载雄略天皇在位曾“令宫女脱其衣,去其裙,着以兜挡,令相扑之”。不过和宋代相比,逊色不少。
女子相扑在当时堪称京城开封的一绝,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项娱乐表演。为何?稀罕。与说书唱戏不同,相扑是个力气活,极具竞争性,“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只这些香艳加粗犷的艺名就足以引人好奇,再加上硕大无比的玉体相互角力,而且是赤膊上阵,在那个绝无今日开化的时代,想不叫座都难。
人们都知道相扑运动是日本的国粹,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相扑,只不过叫法不一,有称“角抵”的,也有叫“争交”的。不过在宋代,却正儿八经地叫相扑,而且开展得还相当热闹,不仅有男人参赛,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间颇受欢迎的一种大众娱乐形式,连皇帝都愿意屈尊驾临民间乐园“瓦子”一睹为快。
皇宫里的妃子们,整日没事可干,特别喜欢相扑。皇宫里的女子相扑,观赏第一,比赛第二。她们比赛时,比段三娘脱得更多,不但外面衫子卷做一团,丢在桌子上,而且里面那一抹红肚兜也丢在一旁,先是扭胯送腰走几个台步,“对打套子,令人观睹”,亮相惊艳,拉拉人气,然后才是“以膂力者争交”,一对肉团,滚来滚去,香汗淋漓,娇喘微微。
宋代市井生活异常热闹,一幅《清明上河图》足够说明一切,相扑运动这个时候发展到顶峰。当时坊间出现诸如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等一批女相扑竞技高手,《武林旧事》称她们“女飚”,指其招数变幻难测,身法疾速如风之意,这些女相扑高手的主要任务是热场,为男相扑正式比赛制造气氛,提升人气。只要她们登台,三教九流纷纷聚拢过来,叫声、喊声、嘻笑声一浪胜似一浪。
人们都知道相扑运动是日本的国粹,其实在中圆古代也有相扑,只不过叫法不一,有称“角抵”的,也有叫“争交”的。
不过在宋代,却正儿八经地叫相扑,而且开展得还相当热闹,不仅有男人参赛,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间颇受欢迎的一种大众娱乐形式,连皇帝都愿意屈尊驾临民间乐园“瓦肆”,一睹为快。
女子相扑在当时堪称京城开封的一绝,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项娱乐表演。为何?稀罕。与说书唱戏不同,相扑是个力气活,极具竞争性。“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只这些香艳加粗犷的艺名就足以引人好奇,再加上硕大无比的玉体相互角力,而且是赤膊上阵,在那个绝无今日开化的时代,想不叫座都难。
当时的女子相扑多安排在男子相扑前进行,主办方的目的很明确。打女人牌热场子聚人气。还别说,效果就是好,身怀绝技的女子相扑选手们擂台上惊艳一立, 立马会招揽成群的看客。不过最吸引人的看点还不是比赛本身,而是选手们动爆火辣的装束。这些大姐个个轻装上阵。具体轻装到什么程度,史书上没有详细说,但有“裸戏” 的记载,想必是“轻”到了最大限度——能不遮盖的地方尽可能地省略掉了——据称袒胸露怀是该项活动的一个游戏规则,这种十足的“肉搏”表演,如果套用文雅点的话,称其为人体艺术展示似乎未尝不可。
要说市井小民里三层外三层地争看稀罕不足为怪,因为他们原本就见识少。可见多识广的皇帝也不顾高贵身份来凑热闹,就有些令人贵解了。不过费解归费解,人家宋仁宗就是不顾世俗开眼界,开心来观看了。
嘉佑年间的一个上元日,宋仁宗赵祯带领妃子到宣德门广场与民同乐。当时,广场上正进行热闹的百戏表演。宋仁宗东瞅瞅西看看都没兴趣,无意中发现了火爆进行中的女子相扑表演,一下来了兴致,很投入着观看起来。估计靓丽风采和精湛技艺打动了宋仁宗,他当即指示对这些选手赐银绢予以奖励,皇上的赏赐令选手们感奋不已,表演愈加卖力,精彩场面不时出现。
宋仁宗的行为却激怒了一位颇有名望的朝臣——负责为圣上写起居注的史官司马光,司马光认为宋仁宗此举太不应该,在如此神圣的地方上演这种很“黄”很“暴力”的“裸戏” 本已荒唐。皇上不仅不取缔,反而在大庭广众下带头观赏,不但自己看,还让妃子们一同看,这叫什么事!往轻里说叫有伤大雅,往重里说就是有伤风化。于是愤然递上一道折子《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对宋仁宗皇帝的“不检点”提出公开批评,并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环境治理。对此类伤风败俗的演出开展一次集中“扫黄”行动,严令“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
尽管司马光的批评建议使宋仁宗心里不爽,但宋仁宗却不好反驳,毕竟纲常伦理做天子的应该率先带头。由于司马光卫道士一般的强力舆论打压,在开封风行一时的女子相扑游戏从此大为收敛,以致最终销声匿迹。
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 崔白的人物争议:革新者光环下的多维审视北宋画家崔白以“花鸟革新者”的身份载入史册,其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被视为打破“黄家富贵”垄断的里程碑。然而,这位被宋神宗破格提拔的宫廷画家,在艺术成就之外...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5 李师师:历史迷雾中的真实身影北宋末年,汴京的繁华与动荡交织成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而李师师,这位色艺双绝的歌妓,如同画卷中最耀眼却也最神秘的色彩,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探寻与遐想。她究竟是真实存...
李师师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