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0-1644年),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每个朝代的灭亡,大多是因为执政者怠政,长此以往下去,对国家造成了越来越多负面的影响,最后失去民心,被另一个朝代所代替。
在明朝时期,自嘉靖皇帝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怠政的情况,造成积重难返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下一代君主执政的思想。

在说崇祯皇帝和李自成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万历帝,因为他的怠政,对天启帝和崇祯有着很大的影响。
万历皇帝的怠政,主要体现在国本之争这件事上,因为他不喜欢长子朱常洛,所以连带着孙子天启和崇祯,也都不被待见。
从小就饱受冷落的天启和崇祯,不仅没有享受皇室应有的待遇,就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能完成。
天启十六岁登机,因为文化程度低,被世人称为“文盲天子”。让一个文盲做皇帝,怎么可能把国家治理好,天启帝不仅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他还听信乳母客氏的话,重用宦官魏忠贤,结果这对狗男女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
天启帝去世后,由于没有儿子,所以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崇祯皇帝继位后,为能够把国家治理好,他拼命的学习文化知识,弥补自己的欠缺,但是受小时候的境遇影响,让他养成了猜忌多疑的性格,对任何人都不信任。
在他执政期间,十七年换了50个内阁大学士,这样频繁地更换官员,是非常不利于朝政的,从而加速了明朝覆灭的脚步。
其实,皇帝怠政是可以挽救的,但是没有一个好的继承者做皇帝,那么国家就真的没救了。
在万历和天启统治时期的明朝,已经走向了下坡路,可以说崇祯皇帝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就没有什么治国的能力,所以明朝的江山岌岌可危。
都说国之将亡,必有灾难出现,当时连年的灾荒,弄得民不聊生,农民温饱都成了问题,而国家却没有能力解决。

在这种情况系,农民开始造反起义,最出名也是最有实力的就是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
此时的明朝已经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有李自成的农民军起义造反,外有后金大军的不断侵扰,之前朝廷几乎把所有的军费都用在对付清军身上了,所以再也拿不出钱来对付农民军了,因此更加助长了李自成的气势。
当时,李自成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壮大自己的队伍,他喊出了均田免赋税的口号,这正对老百姓的心思,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农民军就发展到百万之众。
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国号为大顺。同年二月初,李自成率领大军渡过黄河,一路向皇城进攻,途中所到之处,如果遇到明军队伍,要么被歼灭,要么后退不抵抗,还有的明军直接不战而降。
此时的大顺军势如破竹,在三月十七日时,已经进入高碑店和西直门,开始用大炮轰城,当天晚上便攻破外城。
提出条件谈和
李自成率军进城之后,并没有直接攻入皇宫,而是在第二天,指派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与崇祯皇帝谈判,让崇祯皇帝答应自己三个条件,这样大顺军不仅不会攻进皇宫,还会立刻俯首称臣。那么,李自成提了哪三个条件呢,崇祯皇帝又是怎么回复的呢?
根据《小腆纪年附考》记载:“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李自成提出的三个条件是:分国王、犒赏军百万、不奉诏,分国王就是让大顺和大名平起平坐,犒赏军百万就等同于纳贡,别说明朝现在没钱,就是有钱也不能向大顺纳贡啊,这不等于让明朝看大顺的脸色活着吗!

再说,李自成本就是起义军,和贼寇有什么区别,这种人最不讲信用,如果崇祯皇帝答应了他们的条件,他们哪天不满足了,不高兴了,再出尔反尔的攻打明朝,那明朝就更得不偿失了。
虽然崇祯不是英明的君主,但他还是有骨气的,于是直接对前来谈判的杜勋说:“我是不会答应李自成这三个条件的。”
杜勋见崇祯不答应,便说:“如果你不答应,李自成就会攻进皇宫杀了你。”
崇祯回答得更干脆:“那我还是死吧!”
谈判没有达成共识,李自成见此,便带着大顺军攻进皇城。在李自成没有进宫之前,崇祯皇帝为了不让自己的妃嫔和女儿受辱,他把所有的妃嫔和公主都杀死了,然后自己独自前往景山,在一颗歪脖树上上吊自杀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的大顺军逼近北京,崇祯皇帝在紫禁城的寒风中面临一个改变历史的抉择——南迁南京。这场未竟的迁都计划,不仅关乎明王朝的存续,更折射...
李自成 2025-10-15 南迁幻梦:崇祯南迁能否复刻南宋百年国祚?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崇祯皇帝面临生死抉择。若效仿东晋、南宋南渡,明朝能否在江南延续百年国祚?这一假设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无数涟漪,但结合南明十八年的...
李自成 2025-10-15 皇嫂张嫣:崇祯帝权力博弈中的道德标杆与末世悲歌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弟朱由检(崇祯帝)在皇嫂张嫣的鼎力支持下登上皇位。面对这位年仅21岁、出身平民却以美貌与智慧著称的寡嫂,崇祯帝的...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10-15 崇祯南迁:一场被清流误国的合法性续命1644年春,李自成农民军逼近北京时,崇祯皇帝曾三次萌生南迁之念。天津巡抚冯元飏备足200艘船只与5000护军,左中允李明睿献策假借祭孔南遁,左都御史李邦华更提...
李自成 2025-10-15 崇祯十七年勤政路:明朝覆亡的制度性困局公元1627年,17岁的朱由检在紫禁城文华殿接过象征皇权的玉玺,面对的是祖父万历年间埋下的财政黑洞、父亲天启年间的阉党乱政,以及关外后金铁骑的步步紧逼。这位以&...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启 2025-10-09 末路抉择:崇祯为何不效李自成抄家筹饷?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曾以“天子之尊”向百官哀求捐款,最终仅筹得二十万两白银。而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官员府邸搜出七千万两白...
李自成 2025-09-26 闯王溯源与子午谷争议:明末乱世中的战略困局在明末动荡的历史长河中,“闯王”的称号与“子午谷奇谋”的争议,共同构成了农民起义与军事博弈的双重缩影。李自成并非第一代闯王,其军事策略的成败亦折射出乱世中战略选...
李自成 2025-09-26 42天帝王梦:李自成进京后的政治困局与历史教训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这场改朝换代的巨变中,这位曾以"均田免赋"口号动员...
李自成 2025-09-26 从几千残兵到百万雄师:李自成如何以智破局颠覆明朝1627年,陕西澄城县的饥民挥动锄头砸碎官府税牌,这场星火点燃的农民起义,最终在18年后将大明王朝推向覆灭。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从最初几千残兵,发展为横扫中原的百...
李自成 2025-09-26 李自成之死:一代枭雄的悲情落幕与历史警示1645年5月17日,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曾经叱咤风云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在逃亡途中被当地村民程九伯用铁锹击杀。这一戏剧性的结局,不仅终结了李自成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
李自成 2025-09-2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