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飞含冤被杀之后,最为落井下石的,想要将岳飞满门抄斩的人其实并不是秦桧,而是将岳飞一家所流放之地的一个小知州。小知州的本意原是想捧权倾朝野的秦桧臭脚,不料秦桧并没有领情,反而把知州的毒辣诡计告诉了岳家人。从而使得这个知州得了个“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的历史评价,意思是此人猪狗不如。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秦桧在政治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不假,但在做人上还起码保留着一丁点的人性,比起这个来,那个知州就是真正的猪狗不如了!

岳飞被杀后,他的妻子儿女,满门老小全被流放。总的说来,岳家人在流放之后基本没受到过多为难,大都平平安安,直到沉冤得雪。
秦桧之所以没有再对岳家人动手,一个是因为不敢再冒天下之大不韪,岳家两个最主要的目标岳飞和岳云已被除去,目的已经达成,何必再节外生枝;除此之外,当然也还有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这点我们在下文里详说。
那岳飞被杀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岳飞的妻子儿女们后来的结局又是如何?秦桧在千方百计害死岳飞后,到底是什么样的隐情让他没有再对岳家斩尽杀绝?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穿越到800多年前,走进这段令人沉痛的历史之殇。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一代战神、民族英雄岳飞留下这八个大字,含冤而死!
岳飞率军奋战十余年,其间四次北伐,已收复中原大片失地,当时金国皇子完颜兀术屯兵于原北宋的都城开封,数次与岳飞交战都是一触即溃,眼见就要不得已放弃开封,渡黄河北上逃亡。
此时在金人士气尽丧的对照下,则是全体宋军的锐气高涨。眼见着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大笑着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位于今天的吉林长春,是金朝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
而就在这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却由于南宋朝廷偏安议和,在秦桧等奸臣的撺掇下,宋高宗赵构在一天之内连发12道金字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东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

岳飞班师回朝后,金朝在无力继续攻灭南宋的情况下,提出与宋议和。而这个对宋高宗赵构以及一干主和的大臣们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自然马上响应。
然后金人提出一个议和条件,就是岳飞必须死。于是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们便立马着手安排,构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长子岳云一同抓入牢狱。
在牢狱中,岳飞悲愤难当又抗辩无门。最终只在供状上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在狱中被杀。一代名将,民族英雄,就此含冤而死,终年39岁,实在让人扼腕。闻听岳飞死讯,金人置酒欢庆,而宋朝军民则无不失声痛哭。
《金佗稡编》:诸酋闻其(岳飞)死,皆酌酒相贺曰:“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死后,他的妻子儿女们结局如何?奸臣秦桧对他们到底是什么态度?
岳飞的一生,一共有过两个妻子,并无任何妾室,并且两个妻子还不是同时存在的。他常对下属说:“如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乐时耶?”足可见岳飞的自律和心志坚定。

在岳飞16岁时,娶了第一任妻子刘氏。成婚第二年,刘氏生下长子岳云,又过六七年生下次子岳雷。此后,由于不堪忍受岳飞长年的军旅生活,刘氏改嫁了他人。
岳飞的第二任妻子名李娃,又名李孝娥,与岳飞在战乱中相识相爱,是岳飞的真正的贤内助。她聪颖贤惠,有胆有识,经常帮助岳飞布置军务,深得将士们的爱戴,在历史上也有很高的评价。
李娃与岳飞成婚后,又相继为岳飞生下了儿子岳霖、岳震、岳霆,以及女儿岳银瓶。在岳飞遇害后,李娃就带着这一家人被流放岭南。

2.1、 和父亲一同遇害的长子岳云:
岳云从12岁就跟着父亲冲锋陷阵,北伐中原。在岳飞被宋高宗赐死时,几位大理寺重臣认为岳云罪不当死,遂判了个免官和三年牢狱之刑。不料秦桧对此判决不满,批了一个“情重奏裁”,意思是岳云的事很严重,必须奏请皇上裁断。最后宋高宗赵构下达旨意,判岳飞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而死,同时将23岁的岳云斩首于临安闹市。
2.2、怀抱银瓶投井而死的小女儿岳银瓶:
岳飞岳云遇害后,年仅13岁的小女儿岳银瓶为父兄鸣冤无果,悲愤之下抱银瓶投井而死,世人称为银瓶小姐。
2.3、 其他岳家人:
岳飞含冤而死,其家人也难免受到株连。当时岳家满门全被流放岭南,也就今天的云南东部、广西、福建一带,终身不得回乡。
当时岳飞的几个儿子,最大的是16岁的岳雷,其次是12岁的岳霖,7岁的岳震,最小的儿子岳霆年仅5岁。其他还有的就是岳云的妻儿。
岳飞夫人李娃就一人带着这一家幼小,在凄风苦雨中独立撑起岳家的一片天,一直撑了二十年,直到岳飞沉冤得雪。
1162年,宋高宗赵构退位后,被称为南宋最有作为皇帝的宋孝宗赵昚即位,即位后随即降旨为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
至此,岳飞一家的冤狱终于平反。随后岳家后人尽皆回到朝中任职,岳云的长子岳甫后来甚至做到了南宋吏部尚书的高位。

岳飞遇害后,以秦桧当时的熏天权势,若是想落井下石,斩草除根,暗中加害流放岭南的岳家人,相信是不难办到的。但是秦桧自始至终并没有,否则岳家不可能一门幼小都能够平安等到昭雪。
史料中记载了一件事情,岳家人被流放后,只能在当地干苦力,不得参与科举,不得经商,也不能种田养活自己,只能靠本地官府给予的极少量的口量及物资生活。
当时,福建漳州的一个知州却动了歪心思。他想抱秦桧大腿,为了拍秦桧马屁而想到一个毒计,他向秦桧上书说:“叛逆之后不应留,乞绝其急需,使尽残年”,意思是说叛逆的后代不能留,应当斩草除根,断其钱粮使其饿死,以绝后患。
没想到的是,秦桧看过这个奏书之后却是勃然大怒,直接驳回并把奏书给了岳家人。史料上记载这件事情时,也给了这个知州“可谓狗彘不食其余”的评价,意思是猪狗不如。
1127年3月7日,北宋汴京的文德殿内,金国使臣宣读册封诏书时,身着龙袍的张邦昌突然离座,对着北方金营方向跪拜痛哭。这个被后世称为“伪楚皇帝”的北宋宰相,在登基...
张邦昌 2025-10-27 姜夔:布衣雅士的江湖人生与艺术传奇南宋江湖中,一位布衣文人以诗、书、乐三绝惊艳世人。他未入仕途,却以“清空骚雅”的词风重塑婉约派审美;他漂泊半生,却在琴弦与笔墨间构建起超越时代的艺术宇宙。姜夔(...
宋江 2025-10-27 政坛文苑双璧辉:苏辙的政治理想与文学遗产北宋文坛的“三苏”名震古今,而作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的苏辙,不仅以文学成就位列“唐宋八大家”,更在政治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其一生横跨仁宗至徽宗四朝,仕途跌宕中始...
苏洵 苏辙 2025-10-24 苏辙:文脉承千古,政道贯春秋——北宋士大夫的双重巅峰北宋文坛,苏辙以“唐宋八大家”之誉立传;朝堂之上,他以元祐更化的核心推手留名青史。这位集文学家与政治家于一身的士大夫,用七十四年人生诠释了“以文载道,以政行道”...
苏辙 2025-10-24 墨香浸粽与焚稿明志:解码苏洵的轶事人生与文坛地位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洵以独特的生命轨迹与文学成就,成为“唐宋八大家”中极具传奇色彩的存在。他虽未通过科举入仕,却以《六国论》《权书》等雄文震撼文坛,更以“一门三...
苏洵 2025-10-24 曾巩:仕途勤政留政绩,文墨传世耀千秋北宋文坛的璀璨星空中,曾巩以“唐宋八大家”之誉独树一帜。他不仅以散文名世,更在仕途上留下诸多惠民实绩,其政绩与作品共同勾勒出一位儒者官员的立体形象。一、仕途十二...
曾巩 2025-10-24 乱世名将的仕途传奇:王彦超的军事功业与赵匡胤的君臣轶事五代至北宋初年,一位出身河北临清的将领以军功立身,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三朝,最终在北宋官至太子太师,封邠国公。他就是王彦超——一位在战场上以勇猛著称,在朝堂上以...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24 帝位易主:窝囊皇帝的陨落与太后的权谋风云公元1085年,北宋政坛暗流涌动。年仅9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其母高太后以“主少国疑”为由临朝称制。这场看似常规的权力过渡,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被废黜的宋...
宋哲宗 2025-10-24 若赵构鼎力支持岳飞抗金:南宋能否改写历史,终结金国霸权?公元1140年,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颍昌两度重创金军主力,金兀术(完颜宗弼)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此时,南宋朝廷若能延续对岳飞的信任,历史或将走向另一...
赵构 岳飞 2025-10-23 忠直之士的抗争:南宋六君子之首杨宏中的生平与风骨南宋宁宗朝,朝堂暗流涌动,权臣韩侂胄专权,陷害忠良,而一批青年士子以血性之躯挺身而出,书写了士大夫“以道抗势”的壮烈篇章。其中,福州人杨宏中以“六君子之首”的称...
宋宁宗 2025-10-2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