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西汉时期文学家、思想家,汉高祖刘邦之子,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淮南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武帝时期,这是大汉帝国扬眉吐气的时刻,汉朝从内到外,似乎齐心协力,而且内政统一外政无敌,汉武帝也因此成为了千古一帝。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回顾这段历史,却发现,这一时期虽然创造了很多的传奇,但其内在却也是阴暗与鲜血不止,而且对外战争似乎也存在着很多的疑惑。
关于对外战争本文不予探究,但对内的政治却的确值得说道。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曾发生过一起汉朝时期的最大的政治案件,这起政治案件就是淮南王谋反案。
它牵涉范围极广,而且持续时间还很长,据说前后长达14年。作为案件的罪犯,淮南王此人由原先的忠厚长者,突然变成了战争贩子,而且还是证据确凿。
虽然案情已经过去千年,不过,当学者回顾这一事件时,却依旧发现了蛛丝马迹。特别是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更是名言断定,淮南王谋反案件是冤案。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淮南王刘安此人,其实在艺术界和历史学界都有很大的争议。在文学形象中,淮南王刘安一时会变成修仙高人,曾与两位神仙白日飞升。但又顷刻之间,又变成如同《汉武大帝》中的罪恶形象,似乎天天预谋天下大乱,然后趁乱取而代之。至于历史形象方面,淮南王的形象更是被彻底扭曲。
例如,在汉书,史记以及资治通鉴中,对于淮南王的描绘都各不相同。史记对淮南王的历史含糊其辞,汉书却明确指出汉武帝仁慈,而淮南王谋反。至于说资治通鉴,司马光更是将汉书中表现汉武帝仁慈与不忍的段落全数删去,而且字字直指淮南王是被冤枉的。
同样一个人物形象,居然有了如此众多的形象,淮南王此人也算是一代传奇。不过,虽然众说纷纭,但事情总有真相可言,那么淮南王此人究竟有没有谋反呢?
在我看来,汉书的作者班固虽然也是良史,然而此人与汉朝宫廷有着众多牵扯,其姑奶奶甚至还是后宫的班婕妤,因此他的史书更多的偏向于证明汉朝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对于汉武帝虽也有过批驳,但更多的是倾向于称赞。因此,汉书对于淮南王案的描绘,或许带有更多的有色眼镜。
那么以此为基础,再来探讨淮南王案件,是否能发现不一样的结论呢?答案是很明显的。
按照汉朝的审讯结果,淮南王谋反最早是在建元6年,因为就在这一年突然出现彗星凌空,而且彗星的尾巴拖得颇长。淮南王此人似乎非常相信天象,于是就找人进行天命预测,结果得出结论:在七国之乱时,天空曾出现彗星,其尾巴尚未有今日之长。结果七国之乱,天下流流血漂橹,汉朝差点颠覆。如今,彗星再度出现,天下必然有大变,而且刀兵之祸胜于七国之乱。
史记记载,淮南王深以为然,居然开始准备拉拢人心,准备攻城器械,而且重点奖赏了天文学家。
自此以后,淮南王一方面流行朝廷政治变动,另一方面又联络各方诸侯,据说甚至还勾引了匈奴的使者,准备引外敌入内。而且,史记还记载,淮南王甚至派遣自己的女儿刘陵,长期潜伏在长安地区,结交与汉武帝亲近之人。
关于这一段,电视剧汉武大帝进行了精彩演绎,淮南王此人真可谓是不择手段,甚至成为了大汉帝国的毒瘤。
甚至,淮南王日夜与太子刘迁密谋谋反,而且为了避免事情泄露,太子甚至谎称练剑伤到了下体,因此拒绝与太子妃也就是金俗公主的女儿同床共寝。此事在当时也曾闹得轰轰烈烈,似乎史书想以此证明淮南王之野心。
然而,淮南王一直在谋划中,但却从未爆发真正的实际性行动。直到元朔5年,由于太子私自囚禁淮南国著名剑客,结果此人直接状告淮南王谋反。汉武帝立刻派人进行查处,太子遭到武帝严厉斥责。
最后,由于淮南王反对推恩令,淮南王的庶子再一次状告淮南王,指责淮南王谋反。于是在元朔6年,汉武帝终于正式审问淮南王谋反案,眼见事情不可为,淮南王准备起兵反抗,然而大势已去,淮南王被迫自杀。
至此,淮南王前前后后一共准备了14年之久,但却始终未能成功,甚至连军队都未能及时调动就胎死腹中。
了解完整个过程,相信各位也会发现一个疑问,一个极具野心的诸侯王,居然谋划了14年却未调动一兵一卒,那么这个谋反到底谋的是什么?
对此,汉书的作者班固解释:淮南王日夜与左右,按着地图部署兵马,而且是日夜指点。然而此言亦是漏洞百出,日夜对着地图,幻想着造反之势,而且此举居然是14年之久,淮南王此举简直是儿童行为,根本不可理喻。
另外,细读史料会发现,即使是司马迁的史记的记载也问题多多。在史记中,建元二年,淮南王曾入朝拜见汉武帝,结果得到了太尉田蚡的接见,两人在欢快之际,这位太尉大人居然说:当今天子没有太子,而大王又是仁义满天下,万一天子故去,大王必将是天子人选。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淮南王谋反早在建元二年就已开始,时间还提早了整整4年之久。然而这一段很有问题,田蚡明明是汉武帝的舅舅,当时他正权倾朝野,只不过担心太皇太后的影响。一个依靠着汉武帝而煊赫的人,居然会劝说淮南王当皇帝,而且诅咒自己的外甥会死。这种行为简直是寿星老上吊,简直不可理喻,本身缺乏逻辑性。
而且,在审讯淮南王谋反时,这个时间节点刚好是在推恩令执行的关键时期,也可以说是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尾声,也是朝廷与匈奴全面大规模战争的前夕。因此,淮南王极有可能被冤杀,其目的就是为了贯彻推恩令,且震慑后方以确保对外战争的稳固。
另外,司马迁也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当淮南王被审核时,昔日辟阳侯的孙子也站了出来,为了报复早年淮南厉王刘长杀死辟阳侯的仇,因此他们反复游说,意图致其于死地,案件本身已变成了恩怨情仇。
此外,就在淮南王意图谋反之时,汉武帝曾在建元6年发兵攻打闽越地区,结果淮南王居然上书反对,认为百姓疾苦不可随意动刀兵。若淮南王预测的未来天下将刀兵再起,而且自己要趁乱当君,他为何要劝阻战争?此时他完全可以趁乱而起,甚至可以推波助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司马迁记载,淮南王此人并非俗人,此人早在汉景帝时期就已经誉满天下,他不仅收集天下之书,而且还创作了大名鼎鼎的作品淮南子,奇人对于文化创作有大功。
而且,在公元前164年,淮南国境内曾挖出了孔子的历史遗迹,淮南王当众下令建立碑亭,而且修建孔庙。自此以后,淮南国境内孔学兴盛,文化十分发达,道德之风盛行。
所以,结合以上内容来看,淮南王此人绝对不负长者之名。而且此人谋反之经过疑点重重,史记记载也是多不经揣测,若此人不是王莽之流,也许就是被诬陷。
在湖南长沙的史册中,吴芮是绕不开的名字。这位秦末汉初的诸侯王,以番阳县令起兵响应反秦大业,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后归汉受封长沙王,成为刘邦所封八位异姓王中唯一得以善...
项羽 刘邦 2025-08-06 刘邦起义前斩白蛇:一场改写历史的神秘邂逅公元前209年,秦朝末年,暴政如阴云笼罩大地,百姓苦不堪言。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因押送囚徒失职,被迫逃亡至芒砀山。在这片充满未知的山泽间,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刘邦 2025-07-31 宗政姓氏:跨越朝代的皇族印记与文化传承宗政,并非某一具体朝代,而是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姓氏。其起源可追溯至西汉时期,与汉高祖刘邦的后代、河间献王刘德密切相关。这一姓氏的演变,不仅见证了皇族荣耀的...
刘邦 2025-07-16 司马欣“死两次”之谜:乱世权谋下的历史符号秦末楚汉争霸的乱世中,司马欣的结局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案例之一——他不仅在战场上自刎身亡,死后更被刘邦下令枭首示众,其头颅被悬挂于故乡栎阳城楼长达四日。这...
刘邦 2025-07-16 汉高祖与汉武帝:创业与守成的双重变奏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刘邦与刘彻这对祖孙的功业对比始终充满张力。一位以布衣之身终结秦末乱世,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一位以雄主之姿北击匈奴、南平百越,铸就“汉武盛世...
刘彻 刘邦 2025-07-15 血脉溯源:刘裕与刘邦的皇族羁绊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刘裕与刘邦作为南北朝与西汉的开国君主,虽相隔六个世纪,却因同姓“刘”引发后世对其宗族关系的持续探讨。通过正史记载、家谱考据与历史逻辑分析,可以...
刘邦 刘裕 2025-07-10 白登之围前夕:韩信的命运转折与刘邦的信任困局公元前200年的白登山,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四十万骑兵围困七日七夜,最终靠陈平贿赂阏氏脱险。这场耻辱性战役背后,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此时威震天下的“兵仙”韩信是否...
刘邦 韩信 2025-07-09 西汉布衣将相出现的原因:历史洪流中的平民崛起西汉初年,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在华夏大地上铺展开来——刘邦及其核心功臣集团中,绝大多数出身于社会底层,史称“布衣将相”。这一现象打破了春秋战国以来“世侯世卿”...
刘邦 2025-07-08 刘恒代国故地今何在:山西中部的历史密码公元前196年,年仅八岁的刘恒被汉高祖刘邦封为代王,其封地“代国”成为这位未来汉文帝的龙兴之地。这片土地不仅见证了刘恒从边疆藩王到开明帝王的蜕变,更承载着西汉初...
刘恒 刘邦 2025-07-07 雍齿与鸿门宴:历史真相与传说演绎“雍齿鸿门宴放跑刘邦”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但根据《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这一事件并无历史依据。雍齿作为刘邦的同乡兼叛将,其生平与鸿门宴并无交集。一、雍齿的...
刘邦 2025-07-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