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秦朝丞相李斯可谓是功也煌煌,罪也昭昭。他帮助秦始皇夺权亲政,出谋划策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度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世人都知道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但这每项丰功伟绩的背后,可都流着李斯的心血。这是后来李斯上书秦二世时说的。
史记:臣为丞相民,三十矣。逮秦地之狭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又北逐胡、貉,南定北越,以见秦之强。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此皆臣之罪也,臣当死久矣!
大秦丞相李斯这个人的一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案例,他成功和失败的特殊因素都不大,非常值得普遍借鉴。一个人该怎样成功,市场上有很多成功学鸡汤,但我在李斯身上提炼三点。

第一,守正: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你要是以为这一点很容易那就往下看吧。
第二点,蓄势:积累所有有利于自己的因素,比如自己的才学人脉,眼界格局地位。很多人都说别人成功都是有某些特殊因素的,可是别人有你就没有了吗?运气这个东西从来都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一双去捉住运气的手,你的势就是那只手。
第三,待时而动。运气这个东西是不由人力所控制的,你只能够耐心等待它的到来,要是潮水还没有到来你就跳进水里弄潮,最后只能贻笑大方。
把自己当资产,敢投资
李斯是楚国下蔡地区的公务员,楚国这个地方贵族封建制度非常严重,号称小西周。在这里界定权力跟利益的,是你的血统,而不是你有多少本事。
所以战国时期你很少听说有哪些外来人才会跑到楚国去。这是一种不上不下的社会地位,按理来说捧着公务员的铁饭碗,就这样混一辈子也是挺好的,这是今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李斯也是如此。
可转折发生在一次偶然事件上,据说李斯有一次上厕所的时候看见一只老鼠,瘦不拉几的。看有人来了赶忙一溜烟跑了。然后他又在仓库里都看见一只老鼠,肥头大耳的,吃得白白胖胖,见到有人来了也不惊慌,依旧悠哉游哉进食,同一个物种咋待遇差别这么大呢?这肯定是由环境决定的。
想到这李斯果断放弃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去齐国求学。这点就非常了不起,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放弃已经拥有的安稳生活追求不可知的未来。这个成功的概率不比中六合彩高多少。
李斯的第一步就是蓄势,想要成功就必须把自己当成一个资产包来打包,增加优质资产剔除劣质资产。李斯去投靠当时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被老先生收入门下,要知道荀子可是知名的国际大学者,不是那些街边补习班。
李斯能够进入人家的眼里,那可是需要本事的,荀子学院毕业生的身份对于没有背景的草根来说就是一张金字镶金简历,比如战国时期就有很多的牛人冒充是鬼谷子的学生,让鬼谷子老先生足足活了两百多年。
荀子虽然是儒家大师,但是他的学说并不如孔子和孟子那样讲究仁义,他已经把儒家学说走到了极致,只差一步就能够蜕变成法家。这最后一层窗户纸就是李斯跟他那个富二代同学韩非一起捅破的。战国时期兼并严重,大家都喜欢用法家富国强兵之术,这也算得上是专业对口了,不仅仅只是一张简历这么简单。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李斯选择的就业方向是秦国。当时秦国奉行依法治国,专业对口,而且秦国是当时最大最有前途的公司。凭他的本事。想要在朝廷之上有一席之地,其实也不算难,可惜他去的时机并不对,当时秦国的当家人是吕不韦。
这个时候商鞅变法已经满一百周年了,原来流动性最好的大秦也已经开始出现阶层利益固化,屋漏偏逢连夜雨,秦昭襄王死了之后秦法的大护法,秦王。连续三代都出了大问题,秦孝文王在位三天之后就死了,秦昭襄王是吕不韦奇货可居的产物,在位三年也死了,秦王嬴政登基的时候未成年。现在是相国吕不韦辅政。
吕不韦这个人本事是有的,眼光也是有的,但你说他跟商鞅张仪范雎比,那完全就不可以同日而语。再加上他商人的身份,就是一个靠政治投机上位的人,秦国人为什么会这么服他呢?就是因为他把到秦国朝廷的脉。既然你们愿意阶级固化,那我也愿意当你们的利益代言人。
秦法还是挺公平的,你去杀头,我给土地爵位。可是人的心中总是有不劳而获的惰性,总是希望做少一点拿多一点,最好我的子子孙孙都能够躺在我的功劳簿上吃饭。
但秦法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因为他太严厉了,动不动就会犯法,一犯法,辛辛苦苦得到的果实就要被清零。这场阶级固化运动发展到最高潮就是《吕氏春秋》的出版,这本书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这句话要是放在我们今天来看,合情合理没毛病。
可那是两千多年前的皇权专制时代啊,他这么说不就是说,秦国都是大伙的不是皇上一个人的,要做吃红利的股东,不要做那工资的打工仔。你以为这个天下人说的是普通老百姓吗?别自作多情。那只不过是朝廷里头那些既得利益者而已!
李斯就在这个背景下上位的,他开始在吕不韦门下参加编撰工作,但到后来他居然把宝,果断地投到了当时还是冷门人物的秦始皇嬴政身上,莫非是他的眼光特别好,当然不是,道理很简单,他在吕不韦手下,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的,因为吕不韦就是代表那群阶层固化派,虽然可以捧一个铁饭碗,但不要指望有前途,这个情况不就是跟当初在下蔡的时候一样吗?
所以投资秦始皇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投资吕不韦一定不可能成功。当秦始皇嬴政亲政的时候,秦朝政府必然要进行洗牌。那就是他等待的机会。没有这股东风,直接去找吕不韦毛遂自荐,最后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职业道德多重要?
李斯在蓄势待发跟等待时机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他真正做得不好的反正是最容易的那个守正,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规矩。朝天有朝廷的规矩。公司也有公司的行为规则,如果你不能够创造一套新的规则,就不要去革命。因为再烂的规则都比没规则的好。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原因。一旦靠破坏规则获取利益,那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但规矩不复存在,那么大家只好比谁的手段更下作更狠辣。李斯在最后就是因为忍受不住贪欲。跟赵高胡亥一起破坏规则维护自己权利,结果遇上了一个更没有底线的赵高。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