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萧何与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萧何不懂军事,为何断定韩信能打仗?
韩信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萧何却认定他是一个帅才,还极力请求刘邦把帅印给他。那么问题来了,韩信既然从来没有成功的经验,萧何也不懂得打仗,他凭什么就断定韩信一定是一个帅才呢?
当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刘邦一开始也是有疑惑的,但是最终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非常隆重地筑了一个高台子,在高台子上把帅印交到韩信的手里。显然,刘邦也是认可韩信的。同样的,韩信作为一个战场小白,他是如何取得刘邦信任的呢?
我认为刘邦也好,萧何也好,当时可能都不确定韩信真的能够在战场上取得成功,但是他们依然愿意这样试一试,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需要明白的是,对于刘邦的军队来说,当时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定住军心,让汉军将领和士兵不至于逃跑。
由于刘邦被封在非常偏僻的汉中,刘邦手下的那些将士们都很绝望,觉得到汉中去,可能一辈子就老死在那里,不会有希望了。所以他们才大量的逃跑,不愿意去那么偏僻的地方。当时刘邦和萧何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让刘邦和萧何忧心不已。
所以对于刘邦和萧何来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至关重要。选择韩信当大将,就是刘邦和萧何解决军队凝聚力不强的最好办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韩信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韩信不是刘邦的核心成员,属于外来的和尚。刘邦的核心成员究竟打仗有几斤几两?大家都是知道的。依靠曹参、周勃、灌婴、樊哙这些人打仗,刘邦想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刘邦把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封为大将,都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不会让将士们觉得他们有一个好的统帅。
当刘邦筑台准备拜大将的时候,周勃、灌婴等人议论纷纷,觉得要拜的那个大将会是自己。显然,这是他们根本不懂军事也不懂政治的表现,因此才会有虚妄的幻想。
韩信不一样。韩信没有指挥军队打过仗,因此至少不能说他不行。同时,韩信又是来自于外地的将领,根据“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条规律,大家对韩信是充满期待的。
二、知己知彼。
刘邦当时的对手是项羽。如何打败项羽,就是刘邦军队上下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项羽的军队实在太强大了,打败项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韩信在这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因为韩信是来自于项羽身边的人,他曾经在项羽的决策层里待过一段时间,对项羽用兵的习惯非常熟悉。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的。让这样的人来当刘邦的大将,取胜的把握肯定是很大的。因此,刘邦军队里的将士,都会更信任他。
三、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韩信身上有“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东西,这就是韩信经历过的“胯下之辱”。韩信自然是长得很魁梧的,武功也是不错的。一个强壮的人,竟能从一个泼皮胯下钻过去,这说明,韩信是具有极大的忍耐性。
刘邦的军队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忍耐性。当时刘邦军队里的将士们各种不服,明明刘邦是第一个打进咸阳灭掉秦朝的人,明明他的功劳最大,但是项羽依靠自己的威势,把刘邦分配到边远地区,大家心里都有气。也都觉得刘邦很怂,不敢和项羽开战。
如果只是一般士兵有这样的想法,那还无所谓。如果将领们也是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刘邦必须选一个“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将领,而韩信在性格上和刘邦军队的需求,有天然的契合,所以刘邦选择他。
四、容错空间。
选择韩信为大将,是有容错空间的。
刘邦当时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和项羽打仗,而是要留住军队,整顿军队的纪律,改变他们的面貌。如果拜韩信为大将,他不能够迅速改变刘邦军队的精神面貌,刘邦可以随时把他拿下来。如果韩信能够及时改变刘邦军队的精神面貌,那刘邦就可以重用他。
总之,由于有极大的容错空间,刘邦觉得,不妨试一试。如果不对,换一个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可以说,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刘邦和萧何才决定选择韩信。
最终,刘邦和萧何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韩信确实很快改变了刘邦军队的面貌,后来刘邦出川打仗,更是得心应手,为刘邦打败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
(参考资料:《史记》等)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 西汉灭亡: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帝国崩塌西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至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而灭亡,共历时210年。这个曾以“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武盛世”的辉煌载入史册的王朝,最终在多...
刘邦 王莽 2025-08-22 昭哀后:从乱世遗孤到西汉尊荣的家族符号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一位名为"昭哀后"的女性以特殊身份被载入史册。她不仅是汉高祖刘邦的至亲,更成为西汉宗室谥号制度的...
刘邦 2025-08-20 从市井混混到千古一帝:解码刘邦的帝王级生存法则公元前202年,垓下战场硝烟未散,项羽的霸王戟折断在乌江畔。这个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最终败给了一个出身市井、年逾五旬的“老混混”——刘邦。...
项羽 刘邦 2025-08-19 李左车的结局:历史迷雾中的传奇谢幕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作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孙,凭借井陉之战中精准识破韩信计谋的军事眼光,成为楚汉争霸时期最耀眼的战略家之一。然而,这位曾让韩信“东向而坐,师事之”...
李牧 韩信 2025-08-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