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康王赵构定都临安以来,南宋的国防形势一直极为严峻。大片国土的丧失,不仅使南宋防御作战失去了广阔的战略纵深,经济实力也遭受巨大损失。更由于北方山关河川地化为敌有,使得长江、淮河成为南宋在应对女真、蒙古利用快速机动能力而发动猛攻之时的最后防线。江、淮防线对于南宋国土防卫的重要性,也成为士人的普遍共识。
历仕高、孝两朝,“三洪”之一的洪遵就曾说道:“南方以水为险,所恃以立国者长江尔。中兴以来,以两淮为藩篱,以长江为门户。”理宗朝臣程珌也说:“大江之上流,所以援两淮而固长江者,又岂可不重垂意乎?淮宜守也,江宜保也,上流之势尤不容忽也。”
因此,对于屏障长江的两淮地区,以及长江上游所在的四川地区,宋廷一直极为重视,着力加以经理。
一、忽必烈时期的灭宋战略再调整
对于蒙古而言,虽然两淮地区更为靠近南宋的统治中心,由此突破最为便捷,但因两淮地区河道漫布,坞堡甚多,作为国防体系的核心区域,南宋将精锐之兵尽集于江淮之间,以骑兵见长的蒙军不仅优势兵种不能得以发挥,又由于水军尚弱,始终无法击败以长江为依托的南宋水军而深入东南。
1. 举棋不定
虽然两淮地区战略地位极为紧要,但蒙军也仅能与南宋维持相持之势。因此,等到一心灭宋的蒙哥继位为汗,基于与南宋对于江南防御重在两头的相同判断,以及在“借道灭金”时期深入川蜀作战的成功经验。
在通过“斡腹之谋”开辟西南战场,加强各条战线的对宋攻势的同时,便将四川地区作为南进的攻击重点,企图通过占领长江上游,在南北夹击荆襄之军的配合下,达到顺流而下东南的目的。
然而,虽然蒙军在强大的攻势下攻陷成都,并对川西地区造成了极大破坏,但由于彭大雅、余玠等人对以钓鱼城为代表的山城防御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蒙军始终无法彻底击溃宋军的四川防卫力量。
加之宋廷已洞悉蒙古沿江东进的企图,加强了重庆等沿江地区,特别是四川与荆襄连接之夔州路的防备,并通过荆襄战区不断对四川前线进行支援,致使蒙军由上流而下的进军计划始终无法得逞。随着蒙哥死后诸王争位战争的爆发,蒙古也就暂时放松了对南宋的进攻。
景定五年(1264),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巩固了蒙古汗位。待国内局势得到稳定之后,南下攻宋的计划便再次提上日程。鉴于江淮、四川战场突破作战的失败,以何处作为南进的切入点,成为其首待解决的问题。如前文所述,早在蒙哥南侵之时,奉命出师荆襄的忽必烈对于蒙军舍近求远,以四川为主攻地区的作战计划便持反对态度。
而对谋士杜瑛提出的“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的计策则表示了极大兴趣。忽必烈继位之后,在召集臣僚商讨平宋对策时,部将郭侃再次提出了从荆襄地区实行中路突破的计划。由于朝中对于以襄樊为突破口的进军计划有不少反对之声,致使忽必烈虽然更倾向杜瑛等人的建议,但迟迟未做决定。
2.降将进言
直至南宋大将刘整归降,才使得围绕进攻重点的讨论趋于明朗。刘整原籍邓州,金末时投奔南宋,追随京湖制置使孟珙活跃于荆襄战场。孟珙去世后,又随李曾伯入蜀,由于在四川战场的杰出表现,累迁至潼川路安抚副使兼知泸州。
然而,一直以来存在于南宋军中的派系矛盾,令北人出身的刘整深遭贾似道亲信,负责京湖、夔路防务的吕文德之嫉恨,他以“北方人扞西边有功,南方诸将皆出其下”为由,不断对刘整进行打压,又推荐与其宿怨甚深的俞兴担任四川制置使以钳制之。
本就对朝廷赏罚不公而深感不满,当得知贾似道竟以“多不附己”为由,将功臣向士壁、曹世雄等人擅自杀害,深恐不测的刘整遂以泸州全境叛降蒙古。刘整的叛变,不仅使南宋本就捉襟见肘的四川防御形势更加恶化,更因其转战荆襄、四川多年,使南宋边疆防御虚实蒙古得以尽知,对南宋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基于对南宋国防的了解,刘整在否定由四川进军的同时,也力主蒙军由襄樊进行突破,因此他向忽必烈建议道:“攻蜀不若攻襄,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可唾手下也。”刘整的极力建请,令原本对是否攻襄犹豫不决的忽必烈信心大增,遂力排众议,以阿术与刘整为帅,实施以襄樊为进攻点的中路突破方针,开始了第二次的灭宋作战。
在促成蒙古战略转移之后,鉴于南下作战所经湖河众多,而蒙军不利水战的弱点势必对战争进程造成严重影响,刘整又强调蒙古必须加强水军建设,对于刘整强健水军的建议,忽必烈同样表示了支持。
刘整的两条建议,不仅使蒙古找到了灭亡南宋的最佳切入点,更令南宋借以制衡蒙古的水上优势逐渐丧失,自端平元年宋蒙之战爆发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反复拉锯,蒙古终于迎来了灭宋战争的决胜时刻。
二、蒙古作战的成功
1.南宋的死命挣扎
襄阳自淳祐年间李曾伯力排众议,一意重建以来,经过高达、程大元等人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兵甲日充、粮草渐集,重新成为了守卫荆襄门户的汉上重镇。以襄樊为支点的襄汉防线,也因此成为了抵御蒙古持续南侵的坚固屏障。
襄汉防线的重振,也使曾经力主荆襄战区以鄂州、江陵扼守的长江防线为防御重点的权相贾似道改变初衷,对襄樊防卫重新重视起来。当得知蒙古集重兵于襄樊,欲由此突入荆襄之时,贾似道上奏理宗道:“襄既复,则城池、米粟、甲兵,委难以资虏,在今则不可弃矣。”
极力劝说理宗打消以荆襄兵力退守鄂州的想法,并派遣心腹吕氏集团之一的吕文焕为京西安抚副使兼知襄阳府,全面负责襄樊防务。作为上接巴蜀、下控荆湖,战略地位极端重要的襄、樊二城,不仅因为多年修缮而壁垒坚厚,具备单独抗击蒙军之能力。
更由于夹汉水南北对立的独特形势,宋军在两城之间堆垒巨木、设置铁索,阻断敌军水上通行的同时,又通过浮桥将城池相连,使得襄樊二城得以相互支持,以整体形式对抗蒙军的围困。
加之水道贯通内地,东南物资可经汉水、长江源源不断运抵城中,为襄樊前线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咸淳四年,蒙军在继续于险要地带设立连珠寨同时,主帅阿术又令唆都扫荡城外,“夺宋金刚台寨、筲基窝、青涧寨、大洪山、归州洞诸隘”,给支撑襄樊防御的宋军外围阵地造成了巨大打击。
2.蒙元的战略包围
咸淳五年(1269),蒙古派降将史天泽赶赴前线,继续加强对襄樊的围困力度。通过对襄阳城防以及周边形势的观察,史天泽认为仅仅依托山势险峻之处的分散据守,并不足以实现对襄樊的完全包围,宋军依然可能由小路偷入襄阳。
因此,在继续加固现有城堡的基础上,史天泽令蒙军“筑长围,起万山包百丈山”,建立了一条从襄阳西北延续至城南的漫长防线,又于襄阳城南可窥探城内的虎头山、岘山高处建一字城,以加强周边堡寨的联络。通过由点到线的防御延长以及重点区域的防卫巩固,蒙古用以防范宋军主要增援路径的南面防线得以大大加强。
在稳固南面壁垒同时,史天泽又采纳张弘范“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的建议,派其戍守万山以隔绝宋军西面而来的陆上增援,又在城东沿江各处增筑堡垒,与汉水中修建的高台遥相呼应,封锁襄阳东面的各条水道。
在蒙军的步步紧逼之下,襄阳东、西、南路之援绝,彻底陷入了蒙古的包围之中。蒙军包围战术的成功,虽然有赖于各处据点的成功设立,但水军实力的增强,才更是蒙军在面对宋军凭借“水上强兵”进行反包围作战时,维持防线屹立不倒的关键因素。早在备兵南下之初,忽必烈就令身处邓州前线的董文炳“造战舰五百艘,习水战”。
重视水军的忽必烈,不仅让刘整“造船五千艘,日练水军,得练卒七万”,还令川陕方面额外打造战船五百艘运抵前线。对于蒙古在围困襄樊时期的大兴水师,宋人也曾记载道:“虏方夺吾舟,募吾匠,童吾山,造船编筏于樊、襄间,斧斤之声不绝”。
在忽必烈的积极支持下,蒙古逐渐建立起了一支有船万艘,有兵数万的强大水师,襄阳形势也在蒙古水师与沿江堡寨的相互配合下而更加危急。为破除蒙军的围困,襄阳守将吕文焕曾多次组织城内宋军,向万山、百丈山等处发动反攻。但因城外各制高点已多被蒙军占据,本就在兵力上处于劣势的宋军更无地利可言。
屡次的突围失败表明,在蒙军“治战船,教水军,筑圜城以逼襄阳”的威压之下,襄汉守军已无法单纯凭借内部力量化解蒙军的包围。蒙古为攻陷襄阳,已将全国之精锐尽集于襄汉。救援作战屡遭失败的宋军,事实上已无单纯依靠荆襄战区的反击粉碎蒙军进攻的可能。
结语
在蒙古势如破竹的攻势之下,已不存在一个能够保障南宋国防的万全之策。任何一种基于形势产生的合理判断,宋廷都应该在战略部署时进行考虑。
然而,执迷不悟的度宗依然以政务繁难、难离恩相为由,果断拒绝了丞相贾似道再次赶赴前线的请求,苦守待援的襄樊最终只能坐待沦丧。
在纹身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图案都承载着特定的寓意与象征。其中,“张顺破水门”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纹身图案,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更蕴含了丰富的精...
张顺 2025-04-02 梁山好汉中的不饮酒英雄——探究张顺的别样使命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梁山泊聚集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各具特色,有的豪饮千杯不醉,有的却滴酒不沾。在这些英雄好汉中,有一个人显得与众不同,他就是号称“浪里白条&r...
张顺 2024-02-01 张顺的绰号为什么是浪里白条?是因为他皮肤白吗?在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好汉,他的名字叫张顺,绰号“浪里白条”。这个绰号并非因为他皮肤白皙,而是有着特殊的含义。那么,张顺的绰号为什么是...
张顺 2023-12-29 李俊和张顺谁更厉害?具体表现怎么样?段落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和故事。其中,李俊和张顺都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他们曾经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么,李俊和张顺谁更厉...
李俊 张顺 2023-07-04 张顺在梁山仅排名第30位,为何死后被追封为金华将军?《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战胜方腊后,宋江也...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张顺 2022-10-24 探索历史上真实的张顺,他其实是一位抗蒙英雄张顺(—1272),南宋民兵将领,与张贵同为南宋抗蒙将领。他们出身草根,却以国家之事为己任。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喜欢古典长篇小说《水浒...
张顺 2022-07-13 南宋的国防重地,是如何在襄樊之战中被蒙古大军攻破的?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
张顺 2022-06-13 决定南宋灭亡的最终战役是哪场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
张顺 2022-06-06 张顺究竟有什么功劳?为何能在梁山上排名第三十位?《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顺的详细介绍,一...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张顺 2022-04-12 王定六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四位王定六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活闪婆,建康府人氏,在扬子江边开酒店为生。他非常倾慕梁山,后因结识张顺,便投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四位,上应地劣星,担任北山酒店掌店头领...
张顺 2022-04-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