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韩信幼子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何灭韩信3族后,韩信的3岁幼子结局怎么样?
今天的岭南地区泛指广东省,在古时候则囊括了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便开始着手平定岭南的百越之地,后在今广州的番禺市设立南海郡县,命任嚣为郡县都尉。
秦汉末年,刘邦和项羽揭竿而起,整个国内一片大乱。此时任嚣病重,紧急召见龙川县令的赵佗,命其代为管理南海郡并建议他自己称帝。秦朝灭亡后,赵佗成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
后来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南越国成为了汉朝第一个藩属国。不过同时南越王也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他就是汉朝大将韩信的幼子韩潆,没想到几百年后韩潆的后代竟然成为了岭南地区的一大士族。
怀才不遇的韩信
为何南越王会与韩信的儿子韩潆扯上关系呢?这还得从韩信年少时开始说起。韩信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他在社会上没有根基和人脉,全凭自己的一番力量闯荡江湖。
他是个无依无靠的人,每天靠着吃别人的剩饭苟活于世。他母亲死后,韩信得到南昌亭长的关照,时常去他家里吃闲饭,但却被亭长的妻子所厌弃,受到冷落的韩信一气之下就走了。
一天韩信在湖边钓鱼,被一位洗衣服的大娘看见,大娘觉得他可怜就给了一碗饭。韩信一边吃一边哭着说:“等我发迹了,我会报答你的”。谁了解大娘怒道:“一个大男人还养活不了自己,我指望你吗”?
这句话彻底将韩信给点醒了,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于是背上行囊前去投奔项梁。起初韩信到部队只是想有个地方可以吃饱饭,因此一直都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兵。
后来项梁被项羽打败后,他又随军归顺了项羽。此时他的才华才慢慢显现,他在军中给项羽当郎中,还多次给他提建议,但项羽都没采纳。多次之后,韩信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于是便离开了。
离开了项羽,他转投到了刘邦的麾下,却依然是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此时刘邦已被项羽封为汉王,坐镇在长安一带。
韩信在军营中负责管理仓库,后来禁不住军中人的唆使纷纷出逃,没想到半路就被抓了回来,私自出逃军营的话,按军法处置是要被杀头的。
韩信前面十三个人都被砍了脑袋,轮到他的时候他焦急地大喊一声:“汉王不打算夺天下了吗?要在这里杀壮士”。负责行刑的夏侯婴见他语出惊人,于是将他推荐给萧何。
在萧何的举荐下,他见到了刘邦,但是刘邦见了韩信之后觉得他也没什么特别,只给了他一个管理粮饷的职位。郁郁不得志的韩信再一次选择出逃,但萧何却很是赏识他,连夜策马将他追了回来。
刘邦很惊讶,小小一个韩信居然能让他的丞相如此看重。几番交谈之后,才觉得韩信不简单,于是立即封了他一个大将军。
锋芒毕露
刘邦能建立大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韩信。之前他不重用韩信,直到萧何说:“如果王要夺天下,非韩信而不用”之后,刘邦才开始任用韩信,从一个无名小辈一夜成为大将军,恐怕只有韩信了。
不过从后期来看,刘邦任用韩信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韩信给刘邦敬献了很多治国安邦的良策刘邦都一一受用,最后才能渐渐与项羽抗衡。
公元前206年,楚汉之战爆发,刘邦采取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平定了三秦之地,为大汉打赢了第一场楚汉之争的胜利。
不久刘邦又让韩信带兵攻打魏国,韩信多设疑兵、假意渡河,一下子攻进了魏国都城,抓获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国。随后又率领二十万大军东进灭了赵国,还俘虏了赵王歇。
韩信连连告捷使得他成为了刘邦麾下一名勇猛的大将之才,韩信是平民出身,甚至没读过兵书,却对用兵之道如此娴熟,就连刘邦都忍不住经常夸赞他,也时常感慨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
攻灭了魏国和赵国之后,韩信又带兵灭了燕国和平定齐国。在平定齐国之后,韩信去信给刘邦说,齐国是个狡诈的国家,又与楚国接壤,为了防止他们叛变,建议设立一个代理君主。
刘邦看信后非常气愤,觉得韩信想自立为王,于是便顺水推舟封韩信为齐王,并让他调兵去攻打项羽。当时刘邦兵力40万,项羽仅10万,兵力悬殊之下项羽连连败退,最后退守壁垒,随即汉军包围了他。
半夜时分,韩信让人用牛皮做成风筝,并绑上竹笛,风筝升空之后竹笛吹出了凄凉的音调,然后又让汉军唱起楚国。歌声传到项羽的军营当中导致军心溃散,以此彻底击败项羽残余大军。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建立大汉。后来因为韩信与项羽的大将钟离眛关系要好,项羽败后钟离眛便来投靠韩信,当时两人身在楚国,于是就有人告密刘邦说韩信要造反。
刘邦因为韩信功高震主对此有所忌惮,于是便以天子外出巡视的机会想试探一下他。原本韩信是想在楚国起兵造反,但没有行动。此时有人建议他杀了钟离眛,以表示自己的忠心,让刘邦不起疑心。
钟离眛了解之后怨恨韩信,于是便自行了断了。随后韩信拿着他的人头去见了刘邦,没想到却被刘邦给绑了起来,带回了洛阳。但最后刘邦也没治他得罪,而是将他降级为淮阴侯。
这孩子如果继续生活在大汉估计有性命之忧,在权衡之后萧何决定将他送给南越王抚养。
然后他又假传诏书赦免了罪犯和奴隶,打算让他们去诛杀吕后和太子。后来韩信一个家臣的弟弟悄悄向吕后告密说韩信要谋反的事。此刻刘邦不在皇宫,吕后孤立无援,她只能去求助萧何。
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对他的话是很相信的。萧何也利用这一点给韩信写了一封信,骗他说刘邦已经平定叛乱,陈豨也被诛杀,要在宫中举办宴会庆祝。
韩信不疑有他,拿着信就去赴宴了,可当他跨入长乐宫之后,他身后的大门一关,他就再也没能走出来。韩信死后,刘邦灭了他三族人。萧何因为愧疚,悄悄地藏起了韩信年仅三岁的幼子韩潆。
这孩子如果继续生活在大汉估计有性命之忧,在权衡之后萧何决定将他送给南越王抚养。
为了隐姓埋名,他们将他的“韩”姓去掉偏旁,改姓“韦”。到了隋唐时期,这个“韦”姓的后代已经发展繁衍了800年,逐渐成为了岭南的大族。时至今日韦氏在广西居住者众多。
公元前204年10月,河北井陉县东北的黄土坡谷地,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此上演。汉军统帅韩信以3万疲弱之师,背靠绵蔓水列阵,面对赵军20万精锐的猛攻,最终通过...
韩信 2025-09-24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传国玉玺:千年流转中的最后绝响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始终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信物。自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玉玺起,这枚承载着“天命所归”的玉器便成为历代...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18 沙丘之变:秦始皇帝国的黄昏与权力崩塌的序曲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车队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这位以“千古一帝”自居的统治者,在鲍鱼掩臭的辒辌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场看似寻常的死亡,却因...
秦始皇陵 2025-09-16 秦始皇的情感迷局:黎姜与阿若,谁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秦始皇嬴政,这位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诩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功绩与铁腕统治早已被历史铭刻。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他的情感世界却如迷雾般难以捉摸。关于他是...
秦始皇陵 2025-09-15 兵马俑的来历:从殉葬制度到永恒军团的千年跨越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一支由8000余尊陶俑组成的地下军团沉睡了两千余年。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时意外揭开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 2025-09-12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龙脉”是帝王气运的象征,是王朝兴衰的隐秘注脚。从秦始皇凿断金陵龙脉,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泄东南王气,历代帝王对“龙脉”的干预,往往与权力焦...
秦始皇陵 2025-09-09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权力、理念与人性交织的困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密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走向——本应继承大统的公子扶苏被伪诏赐死,昏庸的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扶持下登基,秦朝由此加速走向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