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丘处机,相信不少人有听过这个名字了,不会很陌生。丘处机是王喆(即王重阳)七大弟子(后被尊为北七真)之一。在王喆去世之后,丘处机隐修13年,“道既成,远方学者咸依之”。这13年是丘处机隐居修道和读书著述时期,其隐居生活及修道悟道思想,具载其《磻溪集》中。
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春,金世宗闻处机之名,遣使召入京师,多次问道,对答称旨。于当年八月返终南,仍居祖庵。不久,金章宗“以惑众乱民,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乃不得不于禁令之次年,即明昌二年(1191年),东归栖西霞,建太虚观以居之。在那里,他为了便于宗教活动的开展,与不少“达官贵人”和“当代名臣”相往还,社会影响渐渐大起来。

这一段,可算是丘处机积极扩大宗教影响、发展全真道组织的时期。但因当时政治条件不利,他也同王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人一样,没有多大作为,未能使全真道获得较大的发展。
金大安二年,即蒙古太祖五年(1210年),北方风云突变。该年成吉思汗攻金,次年占领金长城以北地区和西京大同。崇宁二年(1213年),包围金中都燕京,占领金河北、河东州郡,金人被迫于贞祐二年(1214年)迁都开封。燕京随亦失陷(1215年)。此后,继失山东、关中地,乃退居河南,女真统治面临末日。
这种急转直下的政治形势,给丘处机提供了政治选择机会,使他有可能在政治转折关头,作出于全真道发展更为有利的政治选择。
开始,他仍效力于金,如在金都南迁的贞祐二年(1214年)秋,山东大乱,杨安儿等起义,驸马都尉讨之,登州和宁海皆不平,乃请丘处机进行抚谕。丘处机承诺了这项请求,“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遂定”,为金王朝效了大力。

随后,时局愈来愈明朗,丘处机的态度也就随之起了变化。那就是丘处机招安两州获得成功以后,显示了他和全真道在群众中具有相当的号召力。这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金、南宋和蒙古三方统治者的注意,都竞相派遣使臣前去召请,各欲为其所用。
丘处机权衡时局,深知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又十分孱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故决定婉言谢绝金、宋使者,答允成吉思汗的召请。事实证明,丘处机的这种政治选择,不仅对于他个人,而且对于全真道的命运都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丘处机之能成为享誉道坛的名道士的转折点,也是全真道获得大发展的转折点。
丘处机在答允赴召之次年,即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正月,率领随行弟子十八人,自莱州启程北上。次年(1221年)二月出张家口,经其北之盖里泊,五月抵陆局河,折而西行。沿途受到士庶奉香火拜迎,王公大人们也争相进诗勉志,全真道在社会上的影响还从来没有此时这样广泛而深刻。

七月至阿不罕山,留弟子宋道安等九人于当地立栖霞观,自率赵志坚等九人轻骑而往。中秋日抵金山,八月越阿尔泰山,继入新疆,经别失八里、彰八里、阿里麻里,于十一月抵塔什干(属乌兹别克斯坦),十二月至撒马尔干(属乌兹别克斯坦)。
到第三年,即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三月,再折而南行,经碣石,过铁门关,渡阿姆河,于当年四月五日,终于到达此行目的地——设于阿姆河南岸(阿富汗北境)成吉思汗的军营。
丘处机应诏之时,已届73岁。他以如此之高龄,不辞爬高山、涉大川、跨戈壁、渡荒漠之苦,行经万余里,历时两年多,前去应召;对此,成吉思汗是十分赏识的。十月望日,召见如期举行。
丘处机的答词,除重点谈了道家“清心寡欲”、“固精守神”的养生之道外,又谈了“止杀保民”、“布法推恩”、“以孝治国”等儒家治国之术,可谓完成了一身而二任的使命。成吉思汗对此次召见很重视,命太师耶律阿海以蒙语译奏,又“敕志以汉字,以示不忘”。对处机奏对也很满意,谈话中,对处机不称名,但称“神仙”。召对之后,还“集太子诸王大臣曰:汉人尊重神仙,犹汝等敬天,我今愈信真天人也。乃以师前后奏对语谕之。且云:天俾神仙为朕言此,汝辈各铭诸心”。

癸未(1223年)二月七日,丘处机请求东归,谕以少待时日。三月七日再入陛辞,被允准。授以虎头金牌及玺书,令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门赋役。得旨之当月,丘处机率随行弟子启程东归。经蒙古南道,自科布多至金山,偕门人宋道安等人东返。
成吉思汗仍派宣差阿里鲜等人护送,沿途受到蒙古官员们的“敬奉”。经过一年跋涉,于次年(1224年)三月还抵燕京。
丘处机回到燕京之后,蒙古达官贵人皆争先奉承。丘处机在太极观住了下来。该观从此成为全真道首脑机关所在地。
“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此后,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宠遇又有增无减。“自尔使者赴行宫,皇帝必问:‘神仙安否?’还,即有宣谕。”

1224年季夏,又遣人传旨:“自神仙去,朕未尝一日忘神仙,神仙无忘朕!朕所有之地,爱愿处即住。门人恒为朕诵经祝寿则嘉。”
丘处机所作的上述收揽人心的工作,与他获得的皇帝的宠遇,遂使他在朝野上下顿时身价百倍,成为北方道教的风云人物,他所居的太极观自然成为北方道教的中心。“厥后道侣云集,玄教日兴。乃建八会,曰平等,曰长春,曰灵宝,曰长生,曰明真,曰平安,曰消灾,曰万莲。会各有百人,以良日设斋,供奉上真。”全真道确实成为当时最显赫的道派。
全真道大发展的条件已趋成熟。蒙古统治者所给予它的大力支持,为它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北方久经战火,且此战火仍在由北向南继续烧燃,饱受战火之苦的广大人民群众,又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士庶托迹、道侣皈依情况的出现,就是群众条件成熟的具体表现。
丘处机对于这些条件是有充分认识的,并早已构想利用这些条件着手发展全真道了。

早在他从大雪山东归南下途中时,就向其随行弟子们说:“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
丘处机提出立观度人构想的出发点多半出于宗教家救世的情怀,但立观度人的结果,必然是全真道的发展。
他在这里虽然并非有意作发展全真道的布置,而客观上却不啻是发展全真道的动员令。故在这之后,全真弟子们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就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展起来了。以此为起点,至尹志平、李志常相继掌教期间,全真道的宫观逐渐遍布北方,全真道徒也充塞山薮,全真道进入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元太宗窝阔台汗(1186年—1241年12月11日),作为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在位期间将蒙古帝国推向鼎盛,却因酗酒过度而英年早逝,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与历史争议。...
窝阔台怎么死的 2025-11-25 孛儿只斤·贵由: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的传奇与争议孛儿只斤·贵由,蒙古语意为“奔跑”,作为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蒙古帝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其统治虽短暂,却引发了诸多争议与思考。早...
元定宗贵由评价 2025-11-24 孛儿只斤·拖雷:元睿宗,大蒙古国的监国传奇孛儿只斤·拖雷,作为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第四子,在大蒙古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忠诚和独特的政治智慧,成为蒙古帝国扩...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11-24 蒙哥大汗:让西方世界颤抖的“上帝之鞭”在13世纪的亚欧大陆上,蒙古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所到之处无不战栗。而在这支无敌铁骑的背后,有一位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上帝之鞭”的传奇人物——蒙哥大汗。他以卓越的...
蒙哥的老婆 2025-11-24 张士诚:元末起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兴衰在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浪潮中,张士诚以其独特的经历与影响力,成为江浙一带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饱受压迫的盐贩子崛起,建立政权,割据一方,最终却走向覆灭,...
张士诚 2025-11-24 成吉思汗漠北归途:巩固帝国的最后征程与生命终章1217年春,当蒙古帝国的铁骑在中原大地与金朝展开激烈交锋时,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却突然率军回师漠北。这位征服者的决策背后,是篾儿乞惕残部与西辽叛军的勾结危...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11-19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末代帝王的跌宕人生在元朝的历史长河中,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宛如一颗命运多舛的星辰,他的经历充满了波折与传奇,作为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其一生见证了王朝的兴衰荣辱。坎坷童年:流离失所的皇室...
妥懽帖睦尔 2025-11-19 元明宗和世瓎:动荡皇权下的悲剧人生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皇位更迭频繁且充满血腥。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作为元朝第九位皇帝,他的一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
和世瓎 2025-11-19 元英宗硕德八剌:短暂帝王路上的理想与悲剧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元英宗硕德八剌,这位元朝第五位皇帝,虽在位仅短短四年,却以锐意改革的精神和悲...
硕德八剌 2025-11-18 草原雄鹰的羽翼:成吉思汗背后的三位关键人物在蒙古高原的苍茫天地间,成吉思汗铁木真以"一代天骄"的姿态横空出世,将分散的部落凝聚成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然而,这位征服者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11-1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