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1年,宋高宗下令解除岳飞、韩世忠,还有一些将领的兵权,希望能够和金国议和。后来宋高宗处死岳飞,这场冤案的发生震惊全国,大家都不理解宋高宗为何要杀一位有着精忠报国决心的将领,这不是主动打击己方士气吗?有关宋高宗此番举动的动机,有多种解读,不过真正原因,恐怕还是宋高宗想杀鸡儆猴,让将领们放弃抗金,而岳飞则成了一个荒谬想法下的牺牲品。
在长期的民间分析中,认为宋高宗之所以杀岳飞,是受到了秦桧的蒙蔽。秦桧是一个奸臣,他当了金国的奸细,他为了卖国,因此,在宋高宗面前谗陷岳飞。宋高宗受到蒙蔽,因此才杀掉了岳飞。
不过,这种说法,显然只是一般老百姓的思想。他们受封建正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这样的观点。事实上,说秦桧是金国的奸细是没有根据的。再说了,如果真的是秦桧谗陷岳飞,那么秦桧去世以后,宋高宗就应该给岳飞平反。但是他根本就没有做过给岳飞平反这样的事情。也就是说,连把责任推给秦桧,宋高宗都懒得做,哪里还存在受蒙蔽呢?
接着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岳飞提出了“迎还二圣”的主张,这也是封建社会一些主流学者的看法。岳飞想把宋徽宗、宋钦宗接回来,触动了宋高宗的根本利益。因为这两个皇帝一旦回来,肯定会对宋高宗的皇位构成极大的威胁。毕竟宋高宗是自己封自己为皇帝的,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要阻止岳飞。
不过后来有人又反驳说,这不是宋高宗杀岳飞的最主要的目的,因为当时宋徽宗已经去世,宋钦宗也没有了什么势力,不可能对宋高宗构成威胁。
接着又有人提出,这是因为岳飞曾经给宋高宗提出过,让他早立太子。这使得宋高宗很忌惮岳飞,因为这意味着岳飞作为一个边将,将会和太子勾结起来,对宋高宗的皇位构成威胁。毕竟在之前,曾经发生过“苗刘之变”这样的事情,就是将领把宋高宗的儿子扶起来当皇帝,从而威胁宋高宗统治。宋高宗为了避免这样的事进一步发生,所以要杀掉岳飞。
不过也有人反驳,将领向皇帝提议早立太子,这件事一直以来就是一种传统,包括在宋朝的时候,也多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毕竟太子是国之根本,早立太子,其实是为了确立宋高宗的地位。要知道宋高宗当时是没有亲儿子的。没有亲儿子,又没有确立太子,那就意味着,宋高宗是没有未来的。一个皇帝如果没有未来,必定会在全国引起疑虑。有了疑虑,大家就可能不再追随宋高宗了。这样,就有可能在国内引起动乱。所以,岳飞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并没有什么错。
还有人认为,是因为岳飞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他们只听命岳飞,宋高宗担心岳飞作为一个边将,拥兵自重。一旦拥兵自重,将会给新兴的南宋政权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宋高宗要把岳飞早日除掉。
但是又有人反驳说,一支军队以将领的姓名来命名,这在那个年代是比较普遍的,当时不仅仅有岳家军,同时也有张家军、刘家军、吴家军等等,所以不能仅仅凭这个杀岳飞。再说了,宋高宗杀了岳飞以后,岳家军并没有任何一个人造反。由此可见,岳家军一直是拥护朝廷的,不存在拥兵自重的问题。还有一点,宋高宗杀岳飞的时候,事实上已经把岳飞的兵权解除一年多了,岳飞本人也在临安。并不在军队里面。岳飞没有统军,因此也就不存在掌控军队拥兵作乱这样一个问题。显然,这一点也是说不过去的。
总之,所有的说法,似乎都有一些道理,但是又似乎有很多漏洞,不能非常完整地解释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笔者认为,宋高宗之所以要杀岳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高宗要杀一个典型,来阻止全国各地的抗金思潮。
在宋高宗看来,要确保南宋这个新兴政权的长治久安,就不能继续和金国打下去了,必须要停战。想彻底打败金国,收复河山是不可能的。南宋资源有限,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全国各地的抗金思潮,却是非常严重的,大家都在嚷着要抗金。宋高宗觉得,这不是接下来国内的首要问题,首要问题是发展经济,稳定民心。
要扭转人们的想法,就必然杀一个将领。而岳飞显然是最恰当的,毕竟岳飞抗金的呼声是最高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只有把岳飞杀掉,国内矛盾焦点,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转移,所以宋高宗才做了这件事。
由此可见,宋高宗之所以杀岳飞,根本问题其实并不在岳飞本身。所以研究岳飞身上存在什么问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1100年正月,北宋政坛因宋哲宗的猝然离世陷入动荡。这位年仅25岁的皇帝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成为朝堂焦点。在宰相章惇力主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时,向太后却以“端王...
宋哲宗 2025-09-23 宋度宗赵禥:南宋末代王朝的荒诞镜像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