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曾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人物生平
曾巩生于1019年,1057年中进士后,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1060年经欧阳修举荐,分别任过馆阁校 、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整理工作。后经本人要求,先后任越州通判,知齐、襄、洪、福、明、毫诸州。任地方长官十二年。一心为民,所到之处,都关心和帮助解决人民疾苦。他在任齐州太守时,有一周姓豪族,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官吏不敢过问,曾巩到任后,将周家首恶“取置于法”,解人民之忧。齐州地势低洼,常遭水患,他倡修水利,对内外水位进行彻底治理,修渠道、筑水厅,既解决了城内水患,又有利于农业生产,美化环境。他为百姓干了很多好事。在他离任后,当地人在大明湖畔建了座“南丰祠”来纪念他。在知襄州时,他发现前任遗留下来的一宗案件,冤情严重,经他评审,原罪释放了在押的一百多人。在知洪州时,正遇洪州发生瘟疫,他迅速采取措施,使各县镇备好药物,及时送到患者手中,对患病不能自理的百姓,由官府收养,提供官宿和医药,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把许多人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在知福州时,发现官府果园占地很大,与民争利,曾巩下令取消官府这项收入,让利于民。1080年,曾巩奉命在沧州任职,路过 汴京时,神宗听取了曾巩对财政的看法,觉得他很有才能,将其 留在京城,在三班院供职。1082年,曾巩任中书舍人,1083年病逝。
年幼聪慧
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1032-1034年,曾巩之父曾易占任泰州府如皋县令(如皋文庙“名宦祠”有祀),因如皋学风淳正,胡瑗、王惟熙、王观、王觌、王俊乂等皆学有大成,故曾易占将14岁的曾巩带来如皋,寄读于中禅寺东厢房,曾巩在如皋度过了两个寒暑。到了二十岁,曾巩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结识良友
曾巩18岁时(1037年),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并。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嘉祐二年(1058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
任职历程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
北宋嘉佑五年(1060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浙江省宁波市)、亳州等知州。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晚年生活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朝廷认为曾巩的史学能比得上士大夫,适宜掌管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四月,擢拜中书舍人。曾巩述说年岁已老,望另选贤能。有《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表示谦退。同年九月,曾巩即遭母丧,因而罢职。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北宋文学家曾巩的《咏柳》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其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代表作。这首诗以柳树为载体,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与犀...
曾巩 2025-08-01 曾巩家族:教育之光,六人同中进士的奥秘在中国古代科举历史上,曾巩家族六人同年中进士的佳话广为流传。这一非凡成就不仅彰显了曾巩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揭示了其独特的教学技巧和教育理念。一、重视教育,家风...
曾巩 2025-02-11 曾巩一家六人同年中进士,是如何做到的?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能中进士者,无不是才华横溢之辈。然而,在宋代,有一个家族却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纪录——曾巩一家六人同年中进士。这究...
曾巩 2024-04-02 曾巩最有名的十首诗是什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曾巩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含蓄深沉著称。以下是他最有名的十首诗: 1. 《登高》 这首诗是曾巩的代表作之一,表...
曾巩 2023-07-27 曾巩最出名的一首诗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曾巩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含蓄深沉著称。虽然他创作了众多的诗歌,但最出名的一首诗应该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
曾巩 2023-07-27 曾巩咏柳的原文是什么?曾巩咏柳赏析曾巩(1019年-1083年),字希仲,号梅溪,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作品清新脱俗,含蓄深沉,被誉为“梅溪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中,《咏柳》是曾...
曾巩 2023-07-27 曾巩有哪些代表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什么?曾巩(1019年-1083年),字希仲,号梅溪,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有以下几篇: 1....
曾巩 2023-07-27 苏轼和曾巩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苏轼和曾巩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同乡,也是好友——黄庭坚。 黄庭坚是苏轼和曾巩的共同好友,他曾经在《东坡...
苏轼 曾巩 2023-07-27 曾巩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曾巩有哪些成就?曾巩(1019年-1083年),字希仲,号梅溪,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曾巩为什么能成为...
曾巩 2023-07-27 曾巩有多少诗?其中最出名的是哪一首?曾巩(1019年-1083年),字希仲,号梅溪,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最出名的是《梅花》。 据统计,曾巩的诗歌作品共有约5...
曾巩 2023-07-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